分享

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

 学中医书馆 2018-04-08
大陷胸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9g 芒硝6g 甘遂工一1.5g 上3味,以水1200ml,先煮大黄,取400ml,去滓,下芒 硝,煮一二沸,再下甘遂末,温服200ml。临证和实验证明,生 大黄泻下力最强,熟大黄作用缓和;生大黄久煎泻下力弱,稍煎 则泻下利强.因此,本方先煮大黄,后下芒硝、甘遂,并非欲攻 肠实,意在使水热互结之邪从大便而下. (功效)泻热,逐水,破结。 (主治) 主证:舌干燥而渴,心下硬痛,按之石硬,痛不可近,或牵 连胸胁,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拒按,苔黄厚,脉沉紧,或沉迟 有力。 副证:躁烦,心中懊侬,口渴,头汗出,气短,或大便秘 结,互结于心下;或因太阳内传阳明,津液重伤,形成大结胸 之证。
(临证加减)
1.加味陷胸承气汤治疗肠梗阻:按伤寒“脏结无阳证”,用 承气合陷胸汤,药用瓜蒌12g,半夏9g,黄连9g,黄芩9g,陈 皮9g,/al}b 9g,枳实9g,川军9g,芒硝6g。先后治疗轻重症 肠梗阻均获良效.[中医杂志,1959,fl,]

2.大陷胸汤加味治疗重症肠梗阻:用大陷胸汤加厚朴治疗 重症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有腹膜刺激征者,有一定疗效。   

3.复方大陷汤治疗急性肠梗阻:以本方加厚朴、枳实,组 成复方大陷胸汤,治疗急性肠梗阻。辨证为肠腑热结,正气未衰 型.症见腹痛拒按,腹胀痞满,尿黄赤,苔黄或燥,舌质红,脉 洪数等,治疗效果颇为满意。 1978:212J

4.甘遂硝黄散治疗肠梗阻:用生甘遂末3分、大黄末2分、 芒硝工分即甘遂硝黄散,治疗表现为痞满燥实坚证之急性、高位 机械性、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获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绞窄 性肠梗阻为本方之禁忌证.

5.治疗急性肠梗阻:采用甘遂通结汤(甘遂、桃仁、赤芍、 生牛膝、厚朴、木香、大黄)治疗腹腔积液较多的重症肠梗阻, 用复方大承气汤(厚朴、莱菔子、枳壳、桃仁、大黄、芒硝)治 疗一般性肠梗阻气胀重者;用减味大陷胸汤(甘遂末、芒硝)或 单味甘遂末,治疗各种类型肠梗阻及小儿蛔虫团阻塞性肠梗阻。

6.治疗急性腹膜炎: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阑尾 炎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近期疗效满意。肠结期即阳明腑实证或结 胸证,系属炎症继续扩散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肠麻痹与麻痹性 肠梗阻,治用复方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和甘遂通结汤,可解除麻 痹和麻痹性肠梗阻,促进腹膜炎的消散。 7.大黄甘遂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即用大陷胸汤去 芒硝,并报道服用本方后有的病人可出现腹痛吐泻反应,一般不 必做特殊处理.

8.清胰陷胸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用大陷胸汤加柴胡、黄芩、 木香、元胡,名为清胰陷胸汤为主,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胰腺 炎。

9.大陷胸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 变波及周围脏器,影响胃肠道功能,发病12-48小时出现麻痹 性肠梗阻,造成上腹部严重腹胀与肌紧张,且可发生频繁剧烈的 呕吐,进一步加重呼吸及循环障碍,使病情更趋严重。这些临床 表现符合水热互结的大结胸证,系危重证,必须用大陷胸汤峻 下,以散其结,是有效方法之一。

10。大柴胡汤与大陷胸汤合方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用柴胡、 黄芩、枳实、赤芍各15g,黄连、半夏、元胡、芒硝各lOg,天 花粉30g,大黄20~30g。有蛔虫加乌梅、槟榔;黄疸加金钱草、 虎杖。根据合并感染疼痛程度酌情配合补液、抗炎及解痉西药, 短期禁食。不用胃肠减压和抑制胰腺分泌药。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7,(3):203

11.大陷胸汤的临床应用:临证每遇大陷胸汤证,但老幼匡 赢,认为有此证而本方又难投,乃以大黄、黑丑、牙皂三药为末 (牙皂用量为其他二味之和的20%),开水吞服代替本方,每泻 出黄色黏液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58,tll,:38]

12.大陷胸汤在急重症的应用:大陷胸汤加鳖甲、马鞭草、 枳壳、水蛭、太子参、瓜蒌之类治疗肝硬化腹水;加皮尾参、茵 陈、焦栀子、川黄连、石斛、安宫牛黄丸治疗胆囊炎感染性败血 症等急重症。[浙江中医杂志,1988,cs,;230-]

13.结胸证兼见腹胀:本方加枳实或莱菔子、大腹皮,以助 行气之力。

14.痰热结胸之精神失常:本方加胆南星、天竺黄、法半 夏、陈皮、菖蒲、远志,以达化痰定志安神之效。

15。本方去芒硝,加黄连、瓜蒌、甘草。治胸中心下结坚, 饮食不消,名陷胸汤。[千金翼方] 16.本方改用散剂(甘遂0.9g,大黄0.6g,芒硝0.3g)。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轻度肠扭转,名甘遂黄硝 散。

17.本方去芒硝,加木香、桃仁、牛膝、赤芍、厚朴,水煎 服.治重症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者,名甘遂通结汤。[中西医结 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

18.本方去大黄、芒硝,加少许麝香(或冰片代)研细末, 加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中极穴,治小便不通,名甘遂散。

第二节 结胸证治(131—141) 一、大结胸证治(131—137) (一)大结胸的病机与证治(131÷134、135) [原文] , 病发於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於阴,而反下之, 因作痞也。所以 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庢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31) 大黄半斤 葶藶子半升。熬 芒消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搏筛二味,内杏仁、芒消,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搞甘遂末 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 效,禁如药法。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 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 胃中空虚,客 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鞭,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大黄六两去皮,芒消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 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鞭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词解] (1)痞:此指证候名,即痞证,是无形之邪内阻,中焦升降失常,气机痞塞所致。 痞证的特点是心下痞闷不舒,但满而不痛,按之柔软。 (2)柔痉:痉,(玉函)卷三作“痉”。痉是以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疾病。 有汗的叫柔痉,无汗的叫刚痉。 (3)动:脉见于关上,其形如豆,滑数有力,脉体较短,无头无尾。主痛,又主惊。 (4)客气:即邪气,因从外来,故称客气。 (5)阳气:此处指表邪言,不是指正气。 [提要] 结胸与痞证的成因及大结胸证的病机与证治。 [释义] 结胸与痞证都是因表证误下,表邪内陷所致。胃阳素旺,体质较强者,若 兼有水饮留滞,患表证而误下之后,邪热内陷与水饮相搏,结于胸胁而成结胸证。胃阳 不足,体质较弱者,患表证误下之后,胃气愈伤,邪气内陷,或化热,或寒热夹杂,结 于心下,使中焦升降失常,气机痞塞,形成痞证。论结胸言“热入”,是指因误下表邪 化热内陷;言“下之太早”,是指虽有水饮停滞,但因表证未解,下之太早,可引邪深 入。而痞证本不应下,故无早晚可言,亦无热入之说。但在临床上,结胸证有因误下形 成者,亦有不因误治,病邪传变而成者。 大结胸证,水热互结于胸胁,以心下硬痛为主症,属热实结胸,治疗以攻下结聚为 主。根据结聚的程度与病位,可分别选用大陷胸丸与大陷胸汤。若水热互结,病位偏 高,邪阻津液失于濡润,使上部经脉不利,则可致头项强直,甚或角弓反张。同时因胸 膈水热郁蒸,而有发热汗出,所谓“如柔痉状”。此属大结胸之不典型,治当用大陷胸 丸攻下水热之邪,水热一去,胸满自消,项强亦除,故云“下之则和”。 典型的大结胸证,临床表现是“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称为“结胸三 证”,反映了大结胸证热实之特点。沉脉以候里,主病水;紧脉为实,主痛,故脉沉而 紧是热实结胸之脉。根据结聚的范围与程度,疼痛可能只限于心下,也可能牵连整个腹 部。疼痛部位触之有坚硬、胀满、紧张之感,且疼痛拒按。此外当有便秘、心中懊侬、 短气烦躁、舌燥、但头汗出等。治当峻下逐水,泻热破结,方用大陷胸汤。 [选注] 钱天来:此论结胸与痞之所由作,乃痞结之纲领也。发于阳者,邪在阳经之谓也; 发于阴者,邪在阴经之谓也。反下之者,不当下而下也。两反下之其义迥别,一则以表 邪未解而曰反下,一则以始终不可下而日反下也。因者,因误下之虚也。结胸则言热入 者,以发热恶寒,表邪未解,误下则热邪乘虚陷入而为结胸。以热邪实于里,故以大小 陷胸攻之。痞不言热入者,盖不必言,亦难言之也。其不必言者何?阴病本属无阳,一 误下之,则阳气愈虚,阴邪愈盛,客气上逆,即因之而为痞硬。……曰如柔痉状,所以 结胸之汗出,不恶寒者也。以结胸而状如柔痉之汗出不恶寒,其无表证而宜下可知,故 曰下之则和。(<伤寒溯源集。结胸心下痞)) 喻嘉言:动数变迟,三十六字,形容结胸之状殆尽。盖动数为欲传之脉,而变迟则 力绵势缓而不能传,且有结而难开之象。膈中之气,与外入之邪,两相格斗,故为拒 痛。胃中水谷所生之精华,因误下而致空虚,则不能借之以冲开外邪,反为外邪冲动其 膈。于是正气往返邪逼之界,觉短气不足以息,更躁烦有加,于是神明不安……无端而 生懊侬,凡此皆阳邪内陷所致。(<尚论篇.太阳经中篇>) 程郊倩:结胸一证,虽曰阳邪陷入,然“阴阳”二字从虚实寒热上区别,非从中风 伤寒上区别。表热盛实转入胃府,则为阳明证;表热盛实不转入胃府,而陷入膈,则为 结胸证,故不必误下始成。伤寒六七日,有竟成结胸者,以热已成实而填塞在胸也。脉 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知邪热聚于此一处矣。不因下而成结胸者,必其人胸有燥 邪,以失汗而表邪合之遂成里实。此处之紧脉以痛得之,不作寒断。(<伤寒论后条辨。 辨太阳病脉证)) 汪苓友:或问脉沉紧,焉知非寒实结胸?答曰:胸中者,阳气之所聚也。邪热当胸而 结,直至心下,石硬且痛,则脉不但沉紧,甚至有伏而不见者,乌可以脉沉紧为非热耶?大 抵辨结胸之法,但当凭证最为有准。(<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吴坤安:结胸又有不因误下而成者。如论云,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 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是也。此不云下早,但云热实,乃伤寒实邪传里, 不因误下而自结聚于胸者也。(<伤寒指掌.卷三.伤寒变症)) [评述] 对结胸形成的机理,诸家论述均较详细,且各有独到之处。钱氏认为“发 于阳者,邪在阳经”,“发于阴者,邪在阴经”之说较为片面,但指出结胸与痞证“两反 下之,其义迥别,一则以表邪未解而曰反下,一则以始终不可下而曰反下也”,深得要 领。喻氏从动数变迟三十六字,分析结胸成因。程氏指出“阴阳”二字应从虚实寒热上 区别,同时指出结胸有“不因下而成结胸者”, “此处之紧脉以痛得之,不作寒断”,可 谓卓见。吴氏亦指出结胸有不因误下,乃伤寒实邪传里, 自结于胸而成者。汪氏指出 “辨结胸之法,但当凭证最为准”,此说甚是,从此引申,“结胸热实”赅脉证而言为大 结胸之辨证眼目。 [治法] 1.逐水破结,峻药缓图 2.泻热逐水破结 [方药] l。大陷胸丸方。 2。大陷胸汤方。 [方义] 大陷胸丸用大黄、葶苈子研末;杏仁、芒硝合研如脂,然后合和二者为 丸,如弹丸大,取一丸,与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加水二升,煮取一升,趁温连药 渣服下。方中甘遂峻逐水饮,破其结滞,为主药。大黄、芒硝泄热破结,以荡实泻热, 使泻下作用更为全面,但用量不大,为峻药轻用之法。葶苈、杏仁泻肺利气,使肺气开 豁,水之上源通畅,其凝结于高位之邪随之泻下,荡涤无余。加白蜜可减缓甘遂峻猛之 性,使攻下不致过猛,而缓缓发挥作用,达到峻药缓攻,以攻为和之目的。 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三味药组成。方中甘遂峻逐水饮,用量为一钱匕。大 黄泻热荡实,芒硝软坚破结。其中大黄六两,为大承气汤中大黄用量之1.5倍;芒硝一 升是大承气汤用量的3倍多,是调胃承气汤中芒硝用量的1倍,故能峻下逐水,泻热破 结。以方测证,可知大结胸证结聚严重,证情危急。此方煎服法:先煮大黄,去滓,后 内芒硝,待溶化后,用药汁送服甘遂末。因本方泻下峻猛,故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免伤正气,所谓“得快利,止后服”。方名所以称陷胸者,如成无己所说: “结胸为高 邪,陷下以平之,故治结胸曰陷胸汤”。 [方论选] 成无己:结胸为高邪,陷下以平之,故治结胸曰陷胸汤。甘遂味苦性寒,苦性泄, 寒胜热,虽曰泄热,而又能直达陷胸破结,非直达者不能透,是以甘遂为君;芒硝味咸 性寒,(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又曰“咸以软之”,气坚者以咸软之,热胜者以寒 消之,是以芒硝为臣;大黄味苦性寒,将军也,荡涤邪寇,除去不平,将军之功也,陷 胸涤热,是以大黄为使。利药之中此为驶剂,伤寒诸恶,结胸为甚,非此汤不能通利 之,剂大而数少,取其迅疾分解结邪,此奇方之制也。((伤寒明理论。卷四)) 方有执:大黄、芒硝、甘遂前有之矣(指大陷胸方解),葶苈有逐饮之能,杏仁以 下气为用,白蜜甘而润,导滞最为良,名虽曰丸,犹之散耳,较之于汤,力有加焉。 ((伤寒论条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尤在泾:与葶苈之苦,甘遂之辛,以破结饮而泄气闭;杏仁之辛,白蜜之甘,以缓 下趋之势,而去上膈之邪;其芒硝、大黄,则资其软坚荡实之能。……汤者荡也,荡涤 邪秽,欲使其速下也。丸者,缓也,和理脏腑,不欲其速下也。大陷胸丸,以荡涤之 体,为和缓之用,盖以其邪结在胸,而至如柔痉状,则非峻药不能逐之,而又不可以急 剂一下而尽,故变汤为丸,煮而并渣服之,乃峻药缓用之法。峻则能胜破坚荡实之任, 缓则能尽际上迄下之邪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下)) [点评] 诸家之注,阐述了大陷胸汤与大陷胸丸二方之方义与功效,有理有据,明 晰通畅。唯方氏“名虽为丸,犹之散耳,较之于汤,力有加焉”之说,与经义不符。 [临床应用] (1)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 1)<伤寒总病论):虚弱家不耐大陷胸汤,即以大陷胸丸下之。 2)<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大陷胸丸,治水肿、肠游,初起形气俱实者。 3)<方函口诀):大陷胸汤为热实结胸之主药,其他胸痛剧者有特效。 (2)现代应用 1)肠梗阻:天津南开医院以本方加厚朴、枳实组成复方大陷胸汤治疗急性肠梗阻, 辨证为肠腑热结、正气未衰型,有较好效果。大陷胸汤的临床应用剂量可大可小,以达 到祛邪而不伤正之目的。北京海淀医院改汤为散,用甘遂0.9g,大黄0。6g,芒硝 0。3g,称“321峻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及轻度肠扭转。北京第六 医院以甘遂硝黄散(生甘遂末0。9g、大黄末0.6g、芒硝0.3g)治疗急性高位机械性、 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并认为绞窄性肠梗阻为本方之禁忌。李氏则用加味大陷胸 汤(大黄12g,芒硝9g,桃仁9g,甘遂3g)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2)急性流行性出血热:王氏等从1983年11月初到12月底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 112例,运用伤寒六经辨证治疗,病死率1.79%。根据临床发现,出血热若出现高血容 量综合征及肺水肿等严重合并症时,与结胸证颇多相似,可急投大陷胸汤:制大黄30一 50g,芒硝10—15g(冲服),甘遂末1—2g(冲服)。服药后患者常出现水样便,使大量 水分和毒素由肠道排出体外,循环血容量得到动态平衡,从而减轻肺水肿、脑水肿,减 轻心脏负荷,使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合并症得到缓解与纠正。傅氏等报道,以中药泻 法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25例,效果满意。患者如高 血容量综合征明显(浮肿、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脉洪大,甚至心衰、肺水肿),用 大陷胸汤冲剂(大黄50g、芒硝15g、甘遂3g,共为细末冲服)。如凝血机能紊乱明显 (皮肤粘膜出血斑点、腔道出血、出凝血时间异常),用桃仁承气汤(大黄50g,芒硝 15g,桃仁20g,桂枝、炙草、水蛭各10g)煎取200ml,温服。不能口服者,用胃管注 入。傅氏等认为,按(伤寒论)六经辨证,出血热ARF屑结胸证候,由于“水结胸胁” 引起胸胁以下、甚至少腹疼痛、硬满拒按,或伴有心中懊侬、烦躁之大结胸证,宜用大 陷胸汤主之。尤其适用于没有透析条件的基层医院使用,但注意严重消化道出血或有失 血性休克的病人不宜用此法。低血压休克期与少尿期重叠时,应先纠正休克,待血压稳 定后再进行导泻。马氏等在总结流行性出血热常见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中 指出,流行性出血热重度急性肾衰,在逐渐加大利尿剂基础上,若腹胀明显、拒按、不 大便,可合用大陷胸汤。流行性出血热合并心衰、肺水肿及ARDS,治疗当限制输液, 并予吸氧、强心、稳压、导泻、利尿。中医辨证如属水气上逆、凌心射肺,治宜泻肺利 水,可用大陷胸汤加葶苈子。 3)急性胰腺炎:孙氏用清胰工号加大陷胸汤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医 辨证:热结阳明,即腹膜炎肠麻痹期。方用柴胡10g,黄芩10g,胡连10g,木香10g, 元胡10g,杭芍15g,大黄15-30g(后下),芒硝15--30g(冲),甘遂2—3g。服2—3 剂,煎汤从胃管内分次注入。肠麻痹症状3天左右能得以恢复,腹膜炎也能在3—4天 内得到控制,腹腔的血性渗出液3天左右吸收。 4)急性胆系感染:林氏认为急性胆系感染,包括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祖国 医学胆胀、结胸、胁痛、心下急等病症,均属本病范围,所用大柴胡汤、大陷胸汤确有 良效。邓氏用大陷胸汤加厚朴、枳实、茵陈治愈1例胆囊炎胆石症。 5)溃疡病穿孔:继发性腹膜炎。董氏用大陷胸汤治愈胃溃疡并发穿孔、继发性腹 膜炎1例,方用大黄20g(先煎)、芒硝25g(烊)、甘遂末2.5g(冲服)。 6)肺基底部肺炎与渗出性胸膜炎:乔氏认为肺基底部肺炎与渗出性胸膜炎,类似 水热结胸,与/或小结胸,可用大陷胸丸与小陷胸汤,这二方也常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 炎、支气管肺炎及心衰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且颇有成效。 7)其它疾病:胃痛、胃石症、绞窄性膈疝等,凡属实热病邪结聚于胸腹部者,皆 可按结胸辨治。许氏用大黄15g、芒硝12g、甘遂末2g,治疗l例绞窄性先天右侧摩甘 尼孔膈疝,服药2剂,诸症缓解,继以小陷胸合泻心汤,服用5剂而愈。 (3)医案选录 1)大结胸证。曹颖甫治陈孩,年14,一日忽得病,邀余出诊,脉洪大,大热,口 渴,自汗,右足不得屈伸,病属阳明,然口虽渴,终日不欲饮水,胸部如塞,按之似 痛,不胀不硬,又类悬饮内痛,大便五六日不通,上湿下燥,于此可见,且太阳之湿内 入胸膈,与阳明内热同病,不攻其湿痰,燥热焉除,于是遂书大陷胸汤与之。制甘遂 4.5g,大黄9g,芒硝6g。服药后大便畅通,燥屎同痰涎先后俱下,乃复书一清热之方, 以肃余邪。寥笙注:本案为热邪传里,与痰水相结而成大结胸证。此案辨证要点:口虽 渴,终日不欲饮水,乃胸中素有水饮之故,此其一。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胀不硬, 是邪初传入,结尚未甚之故,此其二。大便五日未通,可知不独水热结于胸,且肠中亦 已燥结,此其三。似此上下俱病,若但清其上,则邪无出路,徒攻其下,则胸中之邪不 能解。大陷胸汤功能荡涤逐水,方用甘遂苦寒为君,使下陷之阳邪,上格之水邪,俱从 膈间分解;芒硝、大黄之咸寒、苦寒为臣,软坚泻热,共奏下夺之功,本方上下两顾, 剂大而数少,取其迅疾,分解结邪,此奇方之制也,故服后大便通畅,燥屎与痰涎俱下 而愈。(<伤寒名案选新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68—69) 2)急性腹膜炎。李姓女孩,十五岁,患高烧、周身不适与头痛等证,五六日后, 突然发生胸腹疼痛,下午发烧更甚。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腹膜炎,并令其住院治疗。其 父因经济关系,乃转请中医诊治。诊其脉紧而搏,舌苔黄厚,大便从发病至今未解,小 便红赤涩少,不欲饮食,时有谵语,皮肤亢热,腹肌板硬拒按。此外感邪热内陷,同水 饮相搏,为大结胸证,脉证皆符,当急下之。乃疏大黄、芒硝各6g,冬瓜子、薏米各 15g,甘遂末1g(另包)。先煎大黄等药,汤成,内入芒硝火上烊化,再下甘遂末和匀, 分二次服。药后约一时许,即泻下,但不甚快,又将第二服分其半与之。服后不久,大 便畅行,水与大便齐下,约半痰盂,患儿脘腹疼痛顿减,随之腹肌变软,热渐退,胃纳 亦开,乃令糜粥自养而愈。(<伤寒论诠解),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8) 3)胃穿孔。赵某,男,30岁,农民。患者于1991年7月3日,门诊以胃穿孔急 诊收入病房。主诉:全腹疼痛近6小时。病史:3日凌晨2时许,于睡眠中突因上腹部 剧痛而醒,呼吸受限,呈刀割样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迅速漫延到全腹。无汗出吐 泻、暴饮暴食与服用药物史,有胃溃疡病史4年。查体:体温37.6'12,脉搏106次/ 分,血压14/9.2千帕。神清,呈急性病容,屈膝侧卧,双手护腹,呻吟不止。心肺 (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几乎 消失,舌淡红、苔黄燥,脉弦数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4×10,/L,中性76%,淋 巴24%。X线胸腹连透示膈下有半月形游离气体。诊断:胃溃疡并发穿孔,继发性腹 膜炎。中医证属腹痛。此与水热互结之大结胸极相类似。因患者拒绝手术,而施保守治 疗。住院后禁食,未施胃肠减压术,给予静脉输液与抗生素,急投大陷胸汤一剂:大黄 20g,芒硝25g,甘遂末2.5g。先煎大黄取汁200ml,烊化芒硝, 内甘遂末,温服 lOOml。药后即得快利,共泻下4次,每次为粘液稀便约150ml,且每于泻后腹痛递减。 次Et晨查房:患者主观感觉腹痛减其近半,上腹部及全腹压痛(+),反跳痛(±)、肌 紧张(+),X线复查示仍见膈下游离气体。嘱将剩余之lOOml药液服完。此次药后共 泻下6次,每次泻后腹痛递减,最后2次腹泻已无腹痛。7月5日查房:上腹部及全腹 压痛(一)、反跳痛(一)、腹软,除腹稍胀、乏力外,余如常人。X线复查示膈下游离 气体消失。给予宽中健脾消导之剂以善后。7月7日痊愈出院。(<中医药学报)1993; (5):45) 4)胃痛。患者,男,41岁,88年4月9日初诊。胃痛十余载,每年发作四、五 次,近年来,发作尤频,曾在某医院作钡餐和胃镜检查提示为溃疡。此次发作已月余, 服中、西药未效。现症:胃脘部灼热疼痛,按之坚硬,压时痛甚,心烦嘈杂,口干不欲 饮。大便7日未行,潮热微咳, 自觉食管、胸部如啖蒜,神疲纳呆,舌红、苔黄白厚 腻,脉弦滑略数。证属痰热水湿互结,气机阻滞,治宜泻热逐水、破结通腑,方用大陷 胸汤:大黄、芒硝(冲服)各12g,甘遂末3g(分三次吞服)。服药3次,得快利,疼 痛十去其七,余症大减,后用清热化湿行气之品以善其后。(<天津中医)1990;(3): 19) [按语] 结胸是一个证候,可以出现于许多疾病中,如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肠梗 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腹膜炎等,临床表现上腹部或全腹疼痛、压痛、硬满拒 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辨证属实热病邪结聚于胸腹部,均可按结胸辨治。大陷胸 汤为泻热逐水破结之剂,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病人正气情况,辨证要点:正气未衰,以实 邪结聚为主,热邪为次,便可考虑大陷胸汤证。由于结胸证较危重,临床可采用汤剂或 散剂口服或自胃管注入,2—4小时一次,以保证疗效。但因泻下峻猛,有些患者药后 有腹痛加剧、下利频频的表现,此时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结胸证由于病情较急,.临床多用大陷胸汤治疗。近年来,仅见郭氏报道用大陷胸丸 加减治疗失语、重症肌无力合并肺梗塞及喘证各1例,但均改为汤剂煎服。 [现代研究] 管氏等通过对大陷胸汤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发现本方具有利尿、保护肾 功能及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 (1)利尿作用 大陷胸汤具有类似速尿的利尿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管对 Na、、K、重吸收有关,因而其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水肿的临床效果,可能与其利 尿和泻下而导致血容量减少有关。临床观察对大剂量速尿治疗无效的病例,用此依然有 效,可能与其导泻作用有关。导泻作用减轻了体内过多的水分,减轻了肾周围组织水肿 对肾皮质的压迫,以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得以恢复,尿量增加。 (2)保护肾功能 该方可促进尿闭动物排尿,减少尿毒症性胸腹水,促进利尿可加 速毒物排泄,减轻HgCl2对肾脏的损害程度,对肾脏具有某种保护作用,如促进再生, 或加强肾组织的防卫机能等。 (3)提高免疫机能 该方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对机体非特 异性免疫机能有增强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