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记得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吗?

 昵称32555205 2018-04-08

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的生活还是贫穷落后的。但是因为家家户户分到了责任田,人们干劲十足,把满腔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日子慢慢好起来,精打细算的还侥幸存点余粮。



记得我们村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人送外号“熬干坡”。意思是,基本上整个庄稼地里别人都回家吃饭了,还剩他们两口子在地里不停歇的干着。为的是早一日天天吃上白面馍。

还有一家。天昏昏的,就起床了。做好饭以后,嫌太热,就盛入瓦罐,拎到地里。干一阵活,饭冷凉了,才坐下来吃。吃完接着干。为的是早一日住上砖瓦房。

想想那时候的农民真的太伟大了。那么困难,硬是凭着双手,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不停的干呀干呀。终于熬过来了。



交公粮。

每家的粮食打下来,晒干扬净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拉到粮管所里交公粮。人口多的要交好几大车。在镇上排队几天交不上是常事。我记得最清晰的是有一年人们因为交公粮之前下大雨,好些人家的粮食都被雨淋了。结果,麦粒有萌动现象。因为达不到标准,粮管所拒收。干部又催得急。好些农民,只得重新晾晒。一簸箕一簸箕的捡出来好的麦子,交给国家。剩下的才留下来。有的狠狠心把历年牙缝里抠出来的好粮食交上去,自己一家人只能吃坏粮食磨的面粉!

窖藏红薯。

每到秋天的季节,红薯下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里高岗的地方,挖一个长方体的又深又窄的土坑。堆放红薯。这样可以储存的时间长一些。作为面粉不足时的口粮。或者搭配着吃。毕竟,那个时候的粮食还不是十分宽裕。



这个劳动量也比较大。每一块红薯都要仔细检查。上面的土也要弄掉。然后才会一个一个的装满篮子里,用绳子拽着往窖里放。一般是大人蹲在红薯窖里,家里的孩子们往竹篮里放新鲜无疤的好红薯,一排一排放满码齐以后,工作就差不多了。天气暖和的时候,要敞口一阶段。免得窖内温度过高,红薯坏掉。只有在冬天来临的时候,才会逐步封窖。要知道,这可是整整一个冬天的杂粮储备,千万不能马虎。

说过吃的, 再说穿的吧。那时候农村人的衣服基本上是手工自己缝的。记得有一年我八九岁的样子吧。我的表姑上北京去探亲,母亲拿出来不知积攒了多长时间的二十块钱,让表姑捎些东西。



表姑回来的时候,给我捎回来一件粉红色的条绒衣服。还是前面后面都能穿的小罩衣。前面两个小口袋,后面一个苹果样式的小兜。衣服胸部绣着鲜艳美丽的小花朵。别提多漂亮了。可以说我长那么大,第一次穿买的衣服。还有一个草绿色的毛线帽子,带两个细长的小带子,也是农村的孩子从来没见过的。好像一直放到过年的时候,才舍得换上。后来,这件衣服和帽子,我穿小以后,两个妹妹接着穿。因为质量和样式太好了,母亲舍不得丢掉。破烂地方缝一下又送给更困难的二姥姥家。她的几个女儿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穿了好几年。

住的地方不用说了,土坯房占大多数,上面覆盖着茅草。一到夏天的雨季,人们住到里面都是担惊受怕的。半夜里炸雷响起,都害怕房子会不会塌掉。



虽说生活清苦,对小孩子来说,欢乐的时光也不少。春天挎着小篮挖荠菜,夏天小河里捉泥鳅。在秋天的场地里捉迷藏。在冰冻的河面上滑滑车。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打闹,在炊烟袅袅的黄昏做着马车回家,在漫长的暑假里窝棚看瓜……



也许,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欢乐圈成了一个幸福的项链,从昨天串到今日!不能忘却的岁月啊,在心里翻滚着年华的喜怒哀乐……



八十年代的农村,也许不是孩子们的天堂,但它一定是一片蕴含着无限深情厚谊的净土!

我是今夕月映。坚守一种信念,坚持一份纯真。欢迎讨论农业,农村,农民的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