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大学教授研究人脑发现:激励机制对青少年无效

 芳草屋845 2018-04-08

美国哈佛大学Catherine Insel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青少年的大脑对努力与报酬之间的认知连接不紧密”,换句话说就是:基本上,青少年做不到以下这件事--为了奖赏而努力提升自我的表现。

Catherine Insel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让13至20岁的受试者参与认知实验。 在利用核磁共振仪扫描受试者大脑活跃情形的同时,让受试者玩一种电脑游戏。 在高奖励和高惩罚的条件下,19至20岁的受试者会有更好的表现:报酬愈高,表现愈好。 但是激励机制对于13至18岁的受试者却是无效。

研究发现,为了高报酬的奖赏或回避惩罚,大人会全力以赴,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或时间。 但是青少年的大脑不仅无法判断哪些事物是重要的,也不会为了想要获得的奖赏,改变自己的行为。

Catherine Insel教授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大脑中「估算奖励价值」的动机区块和认知区块两者间的连结,是提升表现的关键,而这个连结要等到25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认知和动机两区块间的连结并不协调,因此,奖励和惩罚对改善青少年行为基本上是无效的。而随着年岁增长,在面对高价值的目标时,青少年就愈有可能努力做出好的表现。

该研究刊载于《自然通讯》杂志。

大多数家长经常使用的“考好了就奖励什么什么”的招数被科学家证实无效,看来得升级教育子女的方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