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怒江进藏「死亡公路」丙察察,穿越天堂和地狱

 liubenzi 2018-04-08


进藏线路最艰难

最原始的一条

丙察察线

生命进入倒计时



《最后的“丙察察”》



《再见,丙察察》纪录片 


在我国西南边陲有一条链接云南省贡山独龙怒族自治县的丙中洛乡和西藏察隅县瓦龙乡的原始进藏路线,道路沿线依旧保持着茶马古道的原型,路况及其艰难复杂,却因其沿线极致壮美的景致、神秘的多民族融合的文化而吸引诸多探险者。但随着2017年底丙察察路线的全面通车,意味着最后一条进藏原始骑行路线即将消失,丙察察路线上的原始风貌及人文景致也将成为历史。本片通过记录资深骑行爱好者周少和在2014年的骑行该路线失败后,再次和团队一同挑战单车骑行丙察察路线的过程,展现骑行文化和令人窒息的丙察察路线之美。再见,意味着骑行者的再次挑战,同时也是对不复存在的原始“丙察察”的一种告别。



有一些路上的风景总是让人心动,丙察察就是这样,沿线基本概括了西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经典要素——陡峭的怒江峡谷、贫瘠的干热河谷、茂盛的森林、壮观的冰川雪山和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因此,成为热爱西藏人们的向往之地。



丙察察公路全长约270公里,被人们称为第7条进入西藏的公路,也是进藏路线中最为艰险、风景也最优美原始的路线。它能让你体验穿越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极致感受。



说它是公路,实在有些牵强。丙中洛至察瓦龙段公路从2000年兴建到2009年峻工,而察隅县至察瓦龙乡段公路于2008年兴建,经过了多次改造至2011年完工。事实上,目前丙察察线还只是连接城乡之间的简易公路,由于路况差、道路艰险,鲜有人选择从这里进藏,这也让丙察察更具神秘色彩。



有的人认为从318川藏线进藏,身体下了地狱,眼睛上了天堂,那么丙察察就是地狱中的地狱,天堂中的天堂。



尽管年年修路之后总有“世间再无丙察察”的传闻流出,但直到今天,它仍是一条风景指数、未知指数、危险指数三高的越野朝圣路,再加上它的长度,可以保证最终的穿越者将获得大体量的终极愉悦。



270公里左右的路程,几乎一半以上的路,是砂石路面的山地重丘乡土公路,一部分主体路基是曾经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通道,以路面宽约4.5米的简易公路为主。穿行在山岭、悬崖、江河和峡谷之中,越野爱好者所能想象的,或者说渴望对抗的复杂恶劣的路况——沙砾、坑洼、乱石、塌方、流沙和滚石路段,几乎遍布全程。



丙察察公路之所以能够被冠以“最难进藏线路”的称号,主要是由于其半悬崖、半峭壁的路况所决定的。




云南省贡山县的丙中洛是丙察察公路的起点,也是一个自然与人文景观都丰富多彩的地方。丙中洛位于高黎贡山与横断山之间的峡谷深处,怒江穿流而过。未通公路前,这里是个进出仅有人马驿道的封闭之地。它虽没有陶渊明笔下“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景象,但深入丙中洛中,便能看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画面。丙中洛气候温暖湿润,四周耸立的高山上森林密布,阡陌纵横的田地间点缀着几座吊脚楼,在云雾的萦绕下极富诗意。



丙中洛居住着藏、汉、怒、傈僳等多个民族,民风淳朴,这里的人似乎没有民族的概念,虽然不同民族有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但他们之间互相通婚,生活和睦平静。



除了不同民族间的和睦相处,这里信仰也非常自由,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原始苯教共同存在。位于丙中洛东风村的普化寺,是整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穿过丙中洛的秋那桶村,便进入人烟稀少的那恰洛峡谷区。那恰洛峡谷属于怒江大峡谷的上段,从丙中洛至那恰洛一带约65公里长,峡谷的落差达3000—4000米,丙察察公路像一条哈达轻轻挂在峭壁上。在丙中洛时,崖壁上的植被还是郁郁葱葱的景象,进入西藏境内的松塔村后,高大的树木变换成低矮的灌木丛,随纬度的增加植被也越来越稀少,气温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升高,怒江两岸的景象也更加贫瘠荒凉。这一切说明丙察察公路已经离开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的峡谷区开始进入干热河谷区。



从秋那桶到察瓦龙的87公里,几乎是整个丙察察线烂路中的烂路路段,其中31公里在云南丙中洛乡,而后面的56公里则属于西藏察隅县。这段路不是路面坑洼,就是飞沙走石,要不然就是傍山险路、水浸路段、乱石路段。穿行于“老虎口”之际,附着在峭壁上的石块仿佛随时都会猛砸下来。



穿过龙坡村,你就远远可看到了一片巨大的灰白色砂石瀑布,这就是传说中美丽却又危险致命的“大流沙”,丙察察线上最为著名的死亡路段。



大流沙高约3500米,宽约1000米,又称飞沙坡、滚石坡、石瀑。山体岩壁裸露,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惊险路段不过200米长。每天下午5点至晚上7点,是这里风沙最大的时候。相对安全的方法是在中午以前到达通过。



大流沙实际上是一种常年的地质灾害,稍有风吹草动,大大小小的石块就会从坡顶沿着扇面飞滚下来,少则数百,多则整个滑坡。通过时绝对不得鸣笛,绝对不得大声呼喊,绝对不能停车拍照,要迅速通过;副驾注意观察右侧流沙情况。



无常的气象条件,让这条路全年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通行周期。路上的人,通常依靠在落脚的旅馆或营地打听到的各种小道消息,判断明日的路程,警觉,又保持着不过分的热情,相互靠近,以获取消息,这是旅人的情状。



和路途中的种种不确定相比,泥泞陷车、连续弹坑、碎石打滑、转向死角、艰难地错车——这类可预见的挑战,反而显得正常。丙察察的“不确定性”,才是对穿越者的越野经验和心理的真正考验。


有惊无险的开过这艰辛无比的道路,终于在察瓦龙镇上得到补偿,这儿虽然只是一个小镇子,但食宿无忧,有水有电,且有断断续续的手机信号,也是丙察察线上唯一像样的住宿地了,对于这些历尽艰辛的穿越者来说,察瓦龙算是天堂了!



从察瓦龙乡到察隅县城,前28公里沿怒江而行,类似“丙中洛到察瓦龙”不塌方路还算好走,察瓦龙出来没多远有一岔路口应走左道(向怒江方向)右边虽然路宽但是进村的路。过怒江大桥后第一座桁架钢梁桥有一岔路口应走左道脱离怒江上山。



从察瓦龙出来约90公里处经过第一个垭口(4710M的齐马拉山口),如果会高反应提前吃红景天。



察瓦龙是察察路的起点坐落在怒江东岸的一个台地上,全长约190公里,共有三个4500-4800之间的垭口(4710M的齐马拉山口),要经过高山牧场、原始森林,一路风光无限。西下的落日照耀在远方的太子雪山峰顶,一片金碧辉煌。一条条小道从江边向太子雪山延伸,记录着朝圣者的足迹。



从察瓦龙至察隅的简易道路,地处祖国西南偏隅上中缅中印边境地区横断山脉的腹地深处,夹在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脉挤压的结合部。山高峡谷深, 察察路上如阿尔卑斯山美丽的高山牧场、垂直分布的原始森林、积雪融泉的深涧溪流,以及那漫山遍野的鲜花都在诉说着一种自然原始之美。



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走一回川藏线,这个牛逼我可以吹一年;走一回丙察察这个牛逼我可以吹一辈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