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

 fiona冯 2018-04-08
桂枝茯苓丸
    [组成用法]
    6~10g、10~15g、丹皮6~10g、芍药10~15g、6~10g。
    将五味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6g,每日两次,饭前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方证]
    1.下腹痛、按压则痛甚,有包块。
    2.头痛昏晕、睡眠不良、烦躁、动悸。
    3.面红或紫红,舌质暗,或有紫点,脉涩。
    [现代应用]
    1.以腹部包块和子宫不规则出血为特征的子宫肌瘤是本方的经典主治,其他妇产科疾病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葡萄胎、慢性附件炎、痛经、胎盘残留、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粘连不通、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胎死腹中、月经不调、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子宫位置异常、产后尿潴留、放置节育环后的腹痛等也常有应用本方的场合。
    2.一些包块性结节性疾病如多发性息肉,乳房肿块、前列腺增生症、男子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甲状腺肿大、麦粒肿、痤疮、声带息肉、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痔疮等也可应用本方。
    3.下肢栓塞性静脉炎、冠心病、高血脂、慢性心功能不全、盆腔瘀血综合征等以瘀血征明显时可用本方。
    4.其他还用于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癫痫、顽固性失眠、健忘、雀斑、虹膜炎、眼底出血、中心性视网膜炎、结膜炎、嗜食、慢性胃炎、腹膜炎、原发性肝癌、阑尾炎、脱肛、睾丸炎、子宫直肠窝积液,肾病综合征、尿潴留,青春期肥胖、贫血、下肢溃疡等。
    [经验参考]
    本方在妇科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妇人良方》将本方称为夺命丹,治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厥欲死,冷汗白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胎动气,下血不止。若胎未损,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以蜜丸为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淡盐汤送下。速进两丸,至胎腐烂腹中,危甚者,定可去除。《阴纲目》将本方改丸为汤称为“催生汤”,用于下胎。《类聚方广义》载本方治经水不调,时时头痛,腹中拘挛;或手足麻痹者;或每至经期,头重眩晕,腹中、腰脚疼痛者。又治经闭上冲头痛,眼中生翳,赤脉纵横,疼痛羞明,腹中拘挛者。又云:孕妇颠仆,子死腹中,下血不止,少腹挛痛者,用之胎即下,又用于肠风下血皆效。以上诸证,加煎服为佳。大塚敬节治一25岁处女,每月因月经而烦恼。妇科认为由于子宫后倾,与卵巢有粘连,需要手术治疗。腹诊,右下腹有牵引性压痛,血色不佳,故与芍药散。服药两个月病情无变化。于是更方用丸,当月行经不痛,1年后结婚(《汉方诊疗三十年》)。张法运治一女,经停三月余,食少纳差,体倦泛呕,自以为受孕。半月前忽见阴道下血,腹中坠痛,前医按胎动下血论治,迭进益气安胎、养血止血之剂十余付,罔效,前来就诊。证见少腹胀满,拒按刺痛,下坠,夜间脐周时有跳动,下血晦暗,滴沥不断,腰酸乏力,精神不振,舌淡紫暗,脉沉而涩。据脉参证,此为癥积为患,非胎也。病家不以为然。余曰:是胎何能三月始动,下血半月何胎能存,数进止血安胎之剂因何不效?病家默然,即以丸合下瘀血汤之复方祛瘀消癥,推陈致新。药进一剂,阴道下血量多,进两剂腹中坠痛,难以忍受,遂下一扁圆形紫暗血块,形似烂肉,外附弹子大白色水泡,连接—起,犹如一串串葡徇覆盖其上,腹痛顿减。此乃葡苟胎也。嘱原方再进一剂,药后又下此物一块,前后约重1.5千克,兼杂墨紫色血水甚多,腹痛消失,下血逐渐停止。病人现面色苍白,汗出乏力,如同产后。调理一句而愈。 一年后生一男婴(河南中医,1989;5:20~21)。
    本方可作为祛瘀血剂的代表方来看待,除了妇科以外,本方还用于其他领域。如矢数道明用本方治一妇女,主诉去年11月视力障碍,一般认为白内障及中心性视网膜炎。历访各医院眼科及眼科名医,均宣告失明不治之症。头痛、肩酸痛显著,月经期更为剧烈。反复数次人工:流产,腹部脐旁有显著瘀血症状。服丸料十日,肩酸痛、头痛及头颈酸均消失。二十日视力恢复,一个月后能够扪'乒乓球。此后,继服二个月后,可以读报。四个月后视力恢复至0.9。经治医师甚为惊奇,大家确认系中医之效果(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2卷2号)。王占玺治郭某,男,49岁,工人。1981年7月24日初诊。右下肢浮肿困痛二个月,少服坠胀感,有时排尿不畅,劳累后增剧,经治疗2月余,诸症不减转诊就医。观舌苔薄腻而质暗,右下腿可凹性水肿(十十),胭窝静脉明显曲张。此瘀血兼水肿、为水血同病,拟二者同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健脾利湿,取《芍药散法,而易用丸合五皮饮加减:10g、10g、丹皮10g、生10g、15g、瓜皮30g、桑白15g、橘皮15g、加皮10g、前子10g(包煎)。1981年8月4日,上方服8剂后右下肢浮肿消失,腘窝静脉曲张减轻,嘱将原方再服4剂为之善后(《张仲景药法研究》)。本方是—'张活血化瘀的方剂,常用于因下腹部瘀血而形成的包块和痛症,通过活血化瘀、去瘀生新、散解凝滞以治诸证,是妇科疾病常用方。研究表明本方有调节性腺功能、消炎镇痛、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但不限于妇女,只要具备以上方证和腹证,男女老幼用之皆有效。诚如胡希恕先生所言:“本方不仅能治妇人瘫病下血,且无论男女因瘀血而下血或其他血证,不宜桃核承气汤的攻下者,大多宜本方”。可将本方证视为桃核承气汤证之缓者。
    临床应用本方时要注重望诊和腹诊两个方面。就望诊而言,患者多面色暗滞、或伴有黄褐斑,眼圈发黑,下眼睑多有充血,肌肤多甲错;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腹诊发现腹直肌紧张、拘挛,有抵抗感。同时患者有疼痛感或不适感。或行能触及到包块存在,此包块一般较软,有的可滑动,按之疼痛明显。矢数道明认为此汤多用于妇女,但男人亦常用。其体质比较强壮,所渭实证颜面多红者,腹部大体充实。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与桃核承气汤比较,本方证为静止状态,且患处较固定,脉多沉迟而紧。主诉头昏眼花、头痛、肩酸痛、眩晕、足冷。亦有下腹紧张疼痛。就体质而言,其人营养状况多比较好,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人。
    临床使用时多将本方做汤剂,与仲景“炼蜜为丸”的剂型不同。有人以为两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差异,日本学者为此专门进行了丸剂和汤剂的药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丸剂比汤剂有效成分高。这是丸剂临床效果优于汤剂的物质基础。我们在临床使用时要考虑到这一差别,在不需加减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丸剂饭前服用,或用其他汤剂配合丸剂使用。如治疗妊娠有癥痼者,应遵原典丸药之服法;如用于瘀血引起的各种病症,可改为汤剂,丸的加味药为等。赵明锐常将本方与芍药散合用,使治疗范围更为广泛(《方发挥》)。应用本方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原文点睛]
    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虾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丸主之。(《金匮要》第二十篇第二条)
    、牡丹(去心)、芍药,(去皮尖,熬)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九,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九。不知,加至三丸。
    [注论精选)
    尤在泾:癥,旧血所积,为宿病也。癥痼害者,宿病之气,害其胎气也。于法妊娠六月,其胎当动,今未三月,胎不当动而忽动者,特以癥痼害之之故。是六月动者胎之常,三月动者胎之变也。夫癥病之人,其经月当不利,经不利,则不能受胎。兹前三月经水适利,胞宫净而胎可结矣。胎结故经断不复下,乃末三月而虾血乃下,亦以瘾痼害之之故。是血留养胎者其常,血下不止者其变也。要之,其癥不去,则血必不守,血不守,则胎终不安,故曰当下其癥。丸,下癥之力.颇轻且缓,盖恐峻厉之药,将并伤其胎气也(《众匮要略心典》)。
    吴谦等:经断有孕,名曰妊娠。妊娠下血,则为漏下。妇人宿有癥痼之疾而育胎者,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下血不止,胎动不安者,此为癥痼害之也;已及六月而得漏下,下血胎动不安者,此亦癥痼害之也;然有血虾成块者,以前三月经虽断,血未盛,胎尚弱,未可下其癥痼也。后三月血成虾,胎已强,故主之丸,当下其癥痼也。此示人妊娠有病当攻病之义也。此条文义不纯,其中必有阙文,姑存其理可也(《宗金鉴》)。

    徐忠可:药用桂枝茯苓丸者,桂枝、芍药,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桃仁以之破恶血消癥癖,而不嫌伤胎血者,所谓有 ,病则病当之也。患症之初必因寒,桂能化气而消其奉寒;癥之成必挟湿热为窠囊,苓渗湿气,丹清血热,芍药敛肝血而扶脾,使能统血,则养正即所以去邪耳(《金匮要略论注》)。

 

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

 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均是《金匮要略》治妇人妊娠杂病的方剂。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五味药组成。是祛瘀化癥之剂,仲景用来治疗妊娠腹中瘤块所致之经血漏下不止。
       《妇人良方》曰:“夺命丹(即桂枝茯苓丸),治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其人僧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动胎气,下血不止。若胎尚未损,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济阴纲目》曰:“催生汤(即桂枝茯苓丸水煎剂),候产妇腹痛,见胞浆已下,水煎热服。又夺命丸(桂枝茯苓丸)治胞衣不下,并治胎死。”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六味药组成。仲景用来治疗妊娠后脾胃虚弱、肝气不调、肝脾不和而造成的腹中绞痛,故方中重用芍药泻肝木而安脾土。
       《三因方》曰:“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常服之,则通畅血脉,痈疡不生,消痰养胃,明目生津。”
       在临床上反复试验的结果,此二方中不论单用那一个方剂,所治妇女月经、妊娠等病证,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将两个方剂合并起来使用,疗效既高,治疗范围又为广泛。以此复方可以治疗由寒凝血滞湿阻血行所引起的妇科多种病证。
       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合用,药效更为完整。方中以桂枝温阳通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当归活血养血,川芎理气行血,白芍调营养阴,上药合用可活血化瘀,疏通血脉,茯苓泽泻能利水渗湿,白术补脾助中气。本方泻中寓补,活化血瘀而不伤正。
       在临床上,笔者将此合方广泛运用于妇女的各种疾病。诸如痛经、经闭、月经不调、崩漏、癥瘕结聚等病证,只要确是寒凝血滞、瘀血内阻、或湿滞 血瘀者,其主要证状为少腹痛,拒按,下血紫暗,血中有块,下血块后疼痛减轻,遇寒则甚,得热痛减,或白带过多,腰困,下肢浮肿等,皆有卓效。其可以使闭者 通,崩者止,实属奇妙。又将此方试用于因上节育环后,有腹痛出血、白带多反应者,也屡用屡效。服其方治疗瘀血,有一部分患者排出少量瘀血块,一部分患者则 不排出,考虑是出于肌体吸收之故。用本方治疗妇女崩漏等证从未发现因去瘀活血而引起血出不止者。
       一、痛经
       痛经有虚实之分,瘀血内阻之痛经,属寒、湿者,多半痛在经前或经期,痛的部位始终不移,拒按,少腹或有痞块,经期退后,血色紫暗并有瘀块。运用本方活血化瘀,寒去则痛止。
       典型病例:
       王XX,女,23岁,插队青年。半年前因受雨淋后,即开始出现痛经,每逢经前三日,开始疼痛,拒按,渐次转剧。行经当天疼痛最甚,难以忍耐。经至时量少,色黑,有块,每于下血块后腹痛稍减,每月如此,十分痛苦。
       诊得其脉实而迟,舌质紫暗,并有瘀斑,苔白腻,考虑为寒湿内停,瘀血阻滞,经血不得畅通,不通则痛。给予上述合方四剂后,正值经期,自诉经 至时疼痛较前几次大为减轻,不用止痛药也能忍耐。继用上方,二日一剂,前后共服本方十剂,痛经基本痊愈。仅每次经至前一天少腹稍有不适,不足为患。后又拟 养血调经之滋阴汤等,继服数剂,以资巩固。
       二、崩漏
       月经失常中的“崩漏”,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有一定效果。崩、漏两者之间,性质上是相同的,仅有轻、重,缓、急之分。崩又称“暴崩’、“崩 中”,即出血来势凶猛,下血急迫,血量较多,不能停止。漏是出血量少,淋漓不断,绵绵不绝,病势缓慢。但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崩可以转变为漏,漏也可以 转变为崩。
       病因、病机根据前贤之论述大抵有以下几种:脾阳虚不能统血;肝阴虚而不能藏血,肾气亏损(包括肾阴虚及肾阳虚)、冲任失调,不能摄血, 虚热或实热扰于血分致血热妄行等。除此以外,还有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等原因。总之既成崩漏之时,因虚者十之八、九,因实者十之一、二。宋代陈自明说,“劳 伤冲任,不能制约而为崩也。”严用和说:“疲劳过度,大伤于肝,可以崩中漏下。”朱丹溪说:“妇人崩中者,因脏腑虚损、冲任二脉虚损故也。”综上所述,莫 不认为由于脏腑经络的虚损不能制约,是发生崩漏病的根本原因。再结合近来的报导文章,也认为此病之因属虚者多,属实者少。有人从不少的病例分析中得出的结 论是崩漏因实者不足百分之二十,其余皆因虚或少数是虚实相兼者。
       根据临床观察,对崩漏病的发病机制,似乎和以上所述有些不同之点,提出初步意见。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崩漏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型,其病理机制因脏腑、经络虚损而致发病者固然不少,但笔者在临床上所遇到的病例观察结果,此类患者反不及因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者为多。而其中又以瘀血阻滞者为最。此病在实证中,主要病理病机,大体不外乎以下几种.
       1、寒凝血滞:主要因月经期或月经前后着冷、冒雨、涉水、坐卧湿地或风寒外感,致寒邪外侵,客于胞宫,营血得寒而凝,阻于血脉,使不能循经入络,而溢于脉外,造成崩漏。既成瘀血,则“寒”的意义已经不太大,应当着眼于“瘀”。
       2、气滞血瘀:急躁易怒,或经前产后,忧愁悲郁,致肝经气机郁滞,气为血帅,气滞则血凝,即阻其血液不能循经入络,又复瘀久化热,热甚逼血妄行,而成崩漏。
       3、其它:妇人月经不尽,或产后以及流产后,恶露败血残留,均可致瘀血内停,久之阻滞正常血液的运行,而成崩漏。
       以上的病因,又多是青中年妇女发病的机会多。因此,患者多属青中年妇女,实证崩漏实际上多于虚证。
       对崩漏的治疗,医家多半强调补虚、止血,忽略血瘀为祟。即使诊出是血瘀为患,或虚与实的证候同时出现时,当此出血之际,也不敢用活血化瘀法 来治疗,认为先止血以后再去瘀方是万全之策。殊不知血液既成瘀血,已是离经之血,则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不但对人体无益,反而可以阻止胞宫脉络,有碍于正常 血液之运行,使之不能循经入络而溢于脉外,形成崩漏。此时在治疗上,不尽快地将瘀血驱出体外,而一味单纯的用滋补、收涩止血之品则不仅对病毫无裨益,反而 使瘀血因壅补、收涩而越来越多,越结越实,使病势有增无减。瘀血不去,出血不止,即使运用收涩止血药,将血止住也是暂时的表面效果,一且再度出血,势必难 以控制。古人对本病治疗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塞流”、“澄源”、“还归”。所谓“塞流”并不是一味的堵塞,如有瘀血阻滞,仅用收涩与止血法,就很难达到 “塞流”的目的。应当寓活血化瘀于“塞流”之中,方可收效。
       通过实践证明,运用活血化瘀法来治疗因瘀血引起的崩漏,不但没有加重出血,反而起到止血作用。这说明只要把瘀血驱出体外,气血即通畅无 阻,则血无由外溢,出血自止。当然运用活血化瘀法也要分标本缓急,如果出血量大,来势迫切,如不在短时间内止血,则有血脱的危险,当以“急则治其标”的原 则来摄血、提血,暂收止血之效,待血止以后,再治其本。
       根据临床观察,崩漏因瘀血内阻而致者,以青中年尤多。临床上多表现为下血紫暗、少腹痛、腰困、血中有块、腹部拒按等等。采用活血化瘀法以后,很快就会使腹痛减轻,出血减少或停止。
       属寒凝血瘀者,下血量不多,少腹疼痛,痛的部位始终不移,拒按或有瘀块,得热则减,遇寒则痛甚,下血前痛甚,下血后稍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实或迟、涩。治宜温阳通经活血化瘀。
       凡属这些类型的“崩”、“漏”,本方治疗效果甚好。至于气滞血瘀型的以及其它类型的病患,则应以其它方剂治之。应该注意的是用活血化瘀法治 疗本病,是一种祛邪的方法。古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故在应用时一般瘀血祛除以后,就需停用,而改用健脾、补血等法来滋养营血。因本病往往是一种 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日久必然耗损气血,所以虚是本病的必然结果。一旦瘀血驱尽,即可着手补虚,方可巩固疗效,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典型病例:
       刘xx,女,32岁,家庭妇女。三月前流产一个六月胎,恶露未尽,淋漓不断,腹痛阵阵,血色紫暗,有时有黑色小块。经数医诊治皆为产后血 虚,投以补剂,但终未见效,缠绵不愈,已近三月之久。诊其脉虽细尚有力,左少腹压痛,考虑为产后恶露未尽,瘀血内阻,致经血不能正常循经入络,故崩漏不 绝。以桂枝茯苓丸和当归芍药散之合方治疗,服二剂以后,曾下少量血块,腹痛减轻,又服三剂,腹痛消失,出血停止,继拟养血调经之剂,服用二周痊愈。
       三、癥块
       “癥”与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很相似,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中医认为是由于气滞血瘀久而成块。临床上多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以及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肌瘤较大时,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笔者采用上述之合方治疗本病,常可使结块缩小,甚至消失。
       典型病例:
       张XX,女,45岁。半年前发现腹部有一体积渐增之肿块,并伴有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多等证。近来肿块更日益增大,约有8×8×10(厘 米)大小,曾经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拟去大医院手术,但因床位太紧,故先试以中药治疗,以桂枝茯苓当归芍药散制丸药一付,服用 一月。服完后,又到妇科检查,肿块缩小到3×3×5(厘米),已无作手术之必要,又照前方继服二付丸药,肿块消失,诸证痊愈。
       按:本例患者患子宫肌瘤,其体积已有8×8×10(厘米)大小,用桂枝茯苓当归芍药散配制丸药一剂,服一个月之间,竟能缩小到不足原 来的二分之一,其疗效之高而且速.令人惊奇。此方治疗子宫肌瘤,其效果不尽然都能达到如此地步,这不过是选一典型病例而已。其余病例之疗效虽不及此,但将 此合方配制丸药久服,对消除子宫肌瘤,即中医之“癥”、“瘕、瘀血等证,效果颇为显著。但也有一定的治疗范围,如癥块太大,积的时间过久,此方恐不能胜 任,当考虑其它疗法。
       四、腹痛(放置节育环引起)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遇到个别妇女,因上节育环以后出现腹痛、腰困、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等不适应证。经服用西药消炎、止痛之品,也不见好 转,或服中药止血止痛之剂也未能如愿。笔者考虑本证是因上环后异物刺激而引起的局部出血,血瘀而成。投以桂枝茯苓丸和当归芍药散之合方,效果良好。后每遇 此证,即予此方,少则3-5剂,多则7-8剂,诸证即消失。这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痛苦,也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典型病例:
       任xx,女,28岁,农民。既往体健,半月前上节育环后即开始腹痛,痛而拒按,腰困,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较多,其余无异常。曾服用四 环素及维生素K3等药物治疗未见效,如此缠绵三、四个月。投以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之合方三剂,诸证消失,经妇科及X光透视检查,环位置正常。
       结语
       1、根据临床经验,此二方单用不如二方合用治疗范围广而效宏,故常采用二方合剂,遂命名为桂苓归芍汤。
       2、因本方活血化瘀,以祛邪为主,故运用本方治疗妇科诸证,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确有瘀血内阻者方可运用,而且一候瘀血祛除以后,就须改用健脾补血等法来滋养营血。如果墨守陈规,固执一方,则势必矫枉过正,复伤阴血,以致变证丛生。
       3、本方药物组成平和,没有峻烈的破瘀化结之品,用于临床治疗一般瘀血诸证效果可靠,而且从未见到服后有不良反应者。


陈老说过,妇科名医要熟悉“两个散一碗汤”,分别是当归芍药散、逍遥散和四物汤。(因为之前看书的经历,对于逍遥散和当归芍药散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四物汤,可能我更愿意从归芎胶艾汤从解读。)

对于当归芍药散,我之前有黄师和日医的书中都看到有黄褐斑方面的应用经验,内人在生产后,有轻微的黄褐斑的症状,跟我说要要调整一下。我想了很久,也参照了《日本汉方医学皮肤病治疗辑要》中的经验,想用当归芍药散合大量薏苡仁,不过,这本书中说需要使用很长的时间。后来,因为在高兄那里吃药,就把这个事情给耽搁了。在去参加经方会议的路上,我也跟格非兄讨论过内人的用方,他建议先从当归芍药散开始。正好今天转载完伍炳彩教授应用当归芍药散的经验,我又查询了一些资料,发现了一个甘肃的刘召医生有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了20例黄褐斑的报告,全部有效,值得借鉴。现摘录如下:

治疗方法:当归 15,赤芍10,白芍10,白术10,川芎10,茯苓12,泽泻10,熟地15,枸杞子15,白芷12,白及8,白芥子8,益母草10,天花粉6,红花6 (其中,后两味孕妇不用)

治疗思路:熟地、枸杞子补血活血,补肾涵木;益母草、天花粉、红花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清除生殖系统毒物而化瘀生新;白芥子善除皮下膜外痼痰锈气;白芷、白及祛湿健脾化瘀生肌,同时俱归肺胃,引领诸药直达患处。

回头要试一下,再来总结和汇报一下。

PS: 已经用过了,大约15付(没有用红花和天花粉,因为LP胃寒),脸色均匀很多,色斑也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