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孟”学派的局限

 红谷斋主人 2018-04-09

“思孟学派”的局限

读《荀子》第    非十二子》之

(峻岫)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弓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略法是大略的效法。这两人大略的效法先王,又不知道其中的要领,见闻广博杂乱。“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按照旧有的理论、说法,来创建新的理论,新的学说,还把这套理论称为“五行”。其实这是非常怪癖,非常庸俗的理论。世上没有这样又隐蔽,又晦涩的说法;闭塞,不顺畅,没法解释的说法。“案饰其辞,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还大言不惭地粉饰他们那一套,说:才是先师孔子的言论子思唱之,孟轲和之。子思加以倡导,孟轲随声附和。“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弓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社会上那些没有见识的,愚昧无知的儒生,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的跟着鹦鹉学舌,瞎议论,不知道这是不对的,还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总以为是孔子、子弓立此说来惠及后代。这就是子思孟轲的罪过。

子思,就是孔伋,孔子的嫡孙,孔鲤的儿子。子思受教于曾子。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因此从子思到孟子的学派,称为思孟学派”。子思上承孔子中庸学,下开孟子心性理论,是宋代理学的滥觞。

荀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山东兰陵县)令。虽然荀子的思想属于儒家的学术圈子,但荀子本人并没有孔门的师承关系。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孟子提倡的是“义”,荀子提倡的是“礼”和“法”。孟子主张“性善”说,而荀子主张“性恶”说。“性善说”的根据是,人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性恶说”的根据是自私、欲望和残酷的争斗。

荀子在文中说子思和孟轲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几千年来对于“五行”的解释都是猜测,直到1973年名为《五行》的帛书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以及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辛勤劳动,我们才得以知道《五行》篇的真面目。此处所说的“五行”,就是《五行》帛书中所说的:仁、义、礼、智、圣五种道德品行。到汉代“五行”改为:仁义礼智信。“五行”的说法由来已久,并非起于“思孟学派”。《礼记·丧服四制》说:“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智也。仁义礼智,人道具矣。”泛泛地讲“仁义礼智信”没有什么意义。荀子着眼于具体,着眼于一个个具体的人,他说:“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人的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境遇不同,对于仁义礼智信的认识也不同。“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荀子·修身》]君子有君子之仁,小人有小人之仁,不加区分的谈论仁义礼智信,的却是“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