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 板 疮

 学中医书馆 2018-04-09
坐 板 疮 坐板疮是指生于臀股之间的多发性疖肿,相当于西医臀部脓肿性穿掘性慢性脓皮病。 明《外科启玄。坐板疮》就有记载,认为:“此疮乃脾经湿热,湿毒郁久,以致生于臀部, 最痛最痒。”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坐板疮>)概括了本病的临床特点,指出:“初 起形如蚕豆,色红作痒,硬肿而痛,破流脓水,甚者,皮肤窜空,缠绵不愈。”将暑湿热 毒列为主要原因。清《洞天奥旨.坐板疮》综合前人的观点。使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 的认识基本完善.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暑湿热毒,凝滞肌肉而成。暑季久坐湿地,外受热毒,湿热蕴结,下注臀 部;或臀部皮肤擦伤,不慎染毒而生;而脾胃素虚,水湿不运,湿热内生,郁久而注于 臀部,致生是疮。脾为生血之源,臀是至阴之所,脾经血少,气血难至,以致脓毒旁窜, 皮肤窜空,而缠绵难愈。病久,经脉凝滞,则肿疖坚硬。此愈彼起。故清《洞天奥旨.坐 板疮》说:“坐板疮生于两臀之上,臀乃脾经所属也,脾为至阴,而臀为至阴之地。脾经 血少,血少则易受热矣,血少而热又加湿气浸之,则湿温两停,郁久不宣,臀乃生 疮也。” (辨病] ] 临床表现 本病生于两臀之间,初起形如蚕豆,色红发痒,硬肿而痛,呈多发, 或散发,或簇生一处.继则结肿焮痛,软化,形成脓肿,破溃流脓,渗流脂水,疮周瘙 痒,随后结痂而愈,但多此愈彼发,连绵不断,甚至患部皮肤窜空,形成瘘管,按之有 脓汁流出,质薄而稀。患侧皮肤变硬,色暗红不泽,常可经治暂愈,但愈数日即又复发, 全身症状不明显。 2 诊断要点 2。1 多发于夏令暑季,常见于成人。 2。2 病位在臀股两侧。 2.3 皮损初起形如蚕豆,色红作痒,硬肿而痛,呈多发,常成簇分布,软化后形成 脓肿,破流脓水,甚贝帔肤窜空。 2.4 病程缠绵,此处未愈,他处又生。 3 鉴别诊断 股癣 发于近腹股沟的大腿内侧,亦可见于外阴、臀部、会阴、肛门周围等处.多 为丘疹或水疱,逐渐形成边界清楚的钱币红斑,其上覆盖细薄鳞屑,无结肿形成。 (辨证) 1 湿热内蕴证 结块红肿,痒甚疼痛,溃破脓水,此愈彼发,缠绵不愈。胸闷纳呆, 口干不渴,苔黄而腻,脉濡数。 2 脾虚毒结证 结节硬肿,二三相连,迟不作脓,或脓成溃破,脓汁稀薄,或皮肤 窜空,形成瘘管。体倦乏力,食少,面色不华,舌质淡薄,脉虚无力。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l。1。1 湿热内蕴证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选用五神汤加赤芍、苡仁、滑石、土茯苓。 湿重者,用除湿解毒汤加减. 1.1.2 脾虚毒结证 治宜健脾利湿。选用健脾除湿汤或四妙散加减. . 1.2 成药验方 1.2.1 双黄连粉针剂1.2一1.8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1。2。2 三黄丸,每日9g,分2次吞服。 1.2.3 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2次。 2 外治法 2.1 早期 先以芫花洗方(芫花15g,川椒15g,黄柏30g,研末,煎水2500~ 3000m1)外洗,次用黑布化毒软膏外敷患部。顽固难愈者,用黑色拔膏棍外贴。 2。2 皮下窜空,有脓液潴留者,宜切开引流。 2.3 有瘘管形成者,可用红血药捻插入瘘口内,外盖黄连膏。 (预防与护理) 、 1 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 忌食醇酒、辛辣及其他刺激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