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疖

 学中医书馆 2018-04-09
暑 疖 暑疖是夏秋炎暑季节皮肤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又叫热疖、火 疖。小儿易患,老人、新产妇女次之。多发生于头面、颈、胸部,明《外科启玄.时疫 暑疖》:“是夏月受暑热而生,大者为毒,小者为疖,令人发热,作脓而痛,别无七恶之症, 宜清暑香薷饮,内加芩连之类治之而愈;外加敷贴之药为妙。”概括丁本病的病因、特点 和清暑解毒的治疗原则。 (病因病机) 暑疖为夏秋季节之时令小疡,其发病总因感受暑、湿、热毒而致。盛夏时令,地气 溽润,天气炎熵,暑、湿、热三气蕴蒸,人处于气交之中,或受烈日曝晒,暑热之气袭 于肤腠,或由汗出见湿,皮肤浸渍,或阳气受邪,汗泄不畅等,致暑、湿、热邪与卫阳 怫郁于皮肤,久则热聚成毒,复从肤腠发出而为疖,或因暑热怫郁,先生痱痦,复经搔 抓,皮肤破损,感染毒邪而生。小儿稚阳之体,皮肤娇嫩,气血未充;老人脏腑虚弱,应 变力差;新产妇女,气血未复,腠理空疏,均易于感受时邪,结滞化热而发生本病。清 《洞天奥旨.时疫暑疖》说:“身生疖毒,乃夏天感暑热之气,而又多饮凉水冷物,或好生 果、寒物,以致气流不通,血不疏泄,乃生疖毒矣。”亦说明本病是由暑、湿、热杂感, “气流不通,血不疏泄”,结滞于肌腠而成。 ” (辨病) 1 临床表现 初起局部皮肤潮红,次而发生肿痛,出现圆锥状结肿,但浮浅无根, 病变局限,宽不逾寸。 若为有头疖,则肿势高突,红肿热痛明显,4—5日后,顶部皮薄而泽,有黄白色脓 头,随后疼痛增剧,自行破溃,流出少许黄白脓液,继流黄水,肿痛渐减,结痂向愈。无 头疖则患部结块无头,红肿疼痛,肿势高突,3—5天成脓,皮薄光软,形成脓肿,触之 复指,自行溃破或切开排出黄白色稠脓,但中心无脓栓,脓出后,数日收口而愈。 暑疖轻者可仅发1—2个月,且一般无全身症状。暑毒重者,可多处发生,少则几个, 多则数十个,或在头面颈部簇生在一起,星罗棋布,与痱痹相夹,俗称珠疖、米疖,破 流脓水成片,痒痛相兼,并可出现全身不适,寒热头痛,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 赤,苔薄黄,脉数等症状。 生于面部的疖,若初起用力挤压或不慎碰撞,则脓毒扩散可转为“疔疮”;若患在小 儿头顶部,如脓成不予早切排脓,或切开太小引流不畅,.可致脓液蓄积,旁窜深溃,而 转变为“蝼蛄疖”;生在大腿部和小腿部的有头疖,由于挤压或碰伤,可引起脓毒流窜经 络,发为流注。 2 诊断要点 2.1 多见于夏秋暑季,常见于小儿. 2.2 好发于毛囊、皮脂腺较多、且经常受摩擦和刺激的部位,如头皮、面、颈、背 及胸腋部. 2.3 初起小圆形结块,随之隆起皮面,红、肿、热、痛,3—5日化脓,随之溃脓 向愈。 2.4 一般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或有轻微发热、胸闷口渴等暑热及气阴受损的症状。 3 鉴别诊断 . 3.1 颜面疔疮 发病无季节性,发于颜面,初起即有粟粒脓头,根脚较深,状如钉 丁,肿势散漫,病势急剧,大多数初起即有全身症状。 3。2 痈 多单个发生,头面部少见,初起局部红肿结块,成脓时肿势收束,光软复 指,可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3.3 有头疽 红肿范围较大,初起有多数脓头,溃后状如蜂窝,病情较重,病程 较长。 (辨证) 本病依局部症状可分初起、成脓、溃后三个病期。结合全身症状可分别为暑热蕴结、 暑湿蕴毒、暑热伤阴三种证型。 1 暑热蕴结证 多为发病初期。患处结块,灼热红痛,根脚浮浅,肿势局限,一般 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轻微发热,周身违和。舌质正常,舌苔薄黄或白腻,脉象浮数。 2 暑湿蕴毒证 多为疖化脓阶段。疮形肿突,灼热疼痛,无头者皮薄中软,按之复 指,脓成破溃,数日而愈,有头者顶突鳅赤,薄皮,剥起,虽溃而脓液稀少,肿硬不消。 此期或有发热,头痛不适,胸闷少食,小便短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滑 数或濡数. 3 暑热伤阴证 此属疖之溃后期,病久新愈,热邪已去而阴津被伤。故疖肿已愈, 但余毒未尽,新疮又起,全身违和,午后散热,或见烦热口渴,尿黄。舌质红而少津,脉 象细数. (治疗] 暑为阳邪,其性炎上,暑多挟湿,暑热又易伤气阴。故疖的内治以清解暑热为主,兼 以利湿,并注意固护气阴。若病情轻浅,可仅予外治。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初期 治宜清暑化湿。选用清暑汤酌加鲜佩兰、青蒿、鲜荷叶、鲜藿香、晚 蚕砂等。 1.1.2 成脓 治宜清热解毒,选用五味消毒饮。 加减:热毒盛者,加黄连、黄芩、生山栀i小便短赤者,加茯苓、六一散i大便秘 结者,加生大黄;脓成未溃者,加皂角刺;体质虚弱者,加黄芪、当归。 . 1.1。3 溃后 亦宜清化暑湿,可继用清暑汤、五味消毒饮。若热毒盛伤及气阴者, 治宜益气养阴、清暑解毒,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银花、佩兰、绿豆衣。 1。2 成药验方 1.2.1 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2次i或牛黄解毒片,每次2片,每日2次。 1。2.2 六应丸或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婴幼儿减量。 1.2.3 银花:鲜藿香、鲜佩兰、菊花、生甘草各9g,前汤代茶,或鲜野菊花30g, 煎汤代茶. 2 外治法 2.1 初起 2.1。1 箍围药 金黄散或玉器散,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珠疖,可用青黛 散茶水或麻油调敷。 2。1。2 膏药 千捶膏贴患处。如在头皮部,须剪去头发再贴. 2.1.3 草药外敷 鲜蒲公英、紫花地丁、木芙蓉叶、野菊花叶、马齿苋等,选用工一 2种,洗净捣烂外敷,药干则易或以茶水润湿,每日换药2—3次。 2。2 成脓 可用千捶膏咬头促溃,或切开排脓。 2.3 溃后 一般可用黄连素软膏换药至愈。也可用太乙膏掺九一丹贴疮口,每日换 药至愈。 (预防与护理] l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修指甲,衣服宜宽大,勤洗换。 2 炎热夏季外出宜戴帽遮阳,避免烈日直接曝晒。并宜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 地骨皮露,或绿豆衣汤,或鲜车前草、野菊花等煎汤代茶,可预防疖病的发生。 3 平时少食辛辣炙煿助火之物,高温作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4 有消渴以及体质虚弱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病,增强体质。 5 疖疮不宜挤压、碰撞,以免引起并发症。 6 箍围药敷药干燥时,宜随时湿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