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人父母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三个关键点:6岁前性格培养

 昵称413468 2018-04-09

不想TA成为任性妄为的熊孩子?三岁上下,就要对TA说“不行”!

今天继续分享“为人父母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三个关键点:6岁前性格培养。(整理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导师、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视频讲座)

如果您读过前两篇文章,您一定了解3岁之前情感抚养的重要。孩子出生后亲自抚养,3岁前有恩于他,当他依恋妈妈,也离不开爸爸,父母就有了对孩子的心里控制力和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3岁开始第二件事就是“性格培养”

3~6岁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

不想TA成为任性妄为的熊孩子?三岁上下,就要对TA说“不行”!

很多青少年犯罪,家庭齐全,爸妈正经人,不愁吃穿,貌似找不到理由。

李玫瑾教授特别提到的那起“北京四少年绑架杀人勒索案”中,四个未满18岁的少年,都有不错的家庭,但都早早辍学、游荡社会。

审判结果出来后,他们对自己杀人的行径竟毫无悔意,还相视一笑:“果然不能判我们死刑。”

面对检察官的质问,一位父亲无奈地说:

“这孩子不上学,我劝过他、打过他,我能用的方法我都用了, 可我就是拿他没办法,他不听我的。”

为什么管不了?李教授的回答是:管晚了。人的性格形成有一个关键期:6岁之前。在该管的时间没管,在不该管的时间你管了,完全错了,孩子的任性已经养成了。

6岁之前,孩子怎么管?今天漫漫给妈妈们分享最重要的头两条。

抑制任性:3岁前后对孩子说“不”

一岁半以前孩子的哭闹,都是生理性的。但是三岁之后,孩子会说话了,有主意了,这时他的哭闹带有目的性了,就要开始对他说“不”。

现在孩子说话早,两岁、两岁半就可以了。只要孩子能说话、能说出整句来,就可以。

不想TA成为任性妄为的熊孩子?三岁上下,就要对TA说“不行”!

3岁上下,是最好管的时候。孩子最多也就痛哭一番,严重些就是哭得气噎、哭得在地上滚来滚去……你若等他12~14岁之后再对他说“不”,可就没这么简单了。他会离家出走、服毒自杀、跳楼威胁……他已经有了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

  • 孩子会说话以后,家长要这样做

无论是为了吃的玩的,抓他一件明显不对的事,当孩子跟你撒泼打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时候(无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家里),把孩子带回卧室去,把门关上,一对一,四个“不做”,就做一件事

四个不做:

❶ 不要骂。

骂是不好的行为示范,孩子以后会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❷ 不要打。

打比骂更不可取。

❸ 不要出声。

这时你出声,要不就是骂,要不就是啰嗦。你要是好好说,给他一个感觉你是在求他。他哭,你不出声就行,所谓无言自威。

❹ 不要离开。

走开了,就剩他一人,那叫惩罚。他没有感受到你教育的意义。

只做一件事:坐在他跟前,告诉他:“你要哭就哭吧。”这一句话就够了,然后不要说话了,两手一叉,笑眯眯地看着他。

孩子在哭的过程中,一般会睁眼看你三次。

第一次是很愤怒的哭半天,怎么没动静,睁眼看你一下,使劲再哭。

第二次再睁眼一看,怎么还是这幅表情,我都累了。

第三次,睁眼看看,实在不行了,哎,算了也就这样了。

这个较量叫做哭一次痛快。

当他哭声渐弱,你出去给他拿一条热毛巾擦把脸。你出去的时候,他很不情愿,你回来了,他暗自窃喜。热毛巾一擦,孩子心想:诶呀,你还是爱我的,对吧?

然后,擦完了坐下来再问他:“你还哭吗?要哭接着哭,我等着你。”把要不要继续闹的选择权留给孩子,最重要是给他一个态度:你做得不对,我不心疼。

有的孩子脾气大,打滚,脑袋“咣当”撞墙上,立马起个包。这种时候,家长更不能过去。你要是现在过去,他以后接着跟你用这招。长大以后不光撞,还给你闹割腕啥的。所以家长一定沉住气,跟孩子说:“哟~撞那么响,挺疼的吧?不过这事儿跟我没关系,你要是想撞,就接着撞,你自己定。”你看他还撞不撞?他肯定不撞了,因为真的很疼。

几次“较量”以后,他再也不跟你闹了,因为他知道闹没用。他明白再闹父母也不会让步,不会心疼,父母的爱是有原则的,这取决于自己的表现。

当然这个较量的前提,必须是:一对一

也就是说,无论是爸爸管,还是妈妈管,还是奶奶管,爷爷管,不要当着全家人的面,甚至不要当着第二个人的面。因为你在说他,他在看其他人的眼睛,这就没效果了,所以只要有一个人管,其他人都不要掺和。

这一点,尤其是爷爷奶奶,一定要想得开,当爸爸妈妈管孩子的时候,不要掺和进去,如果觉得管得不对,事后再探讨。

鼓励沟通,防止压抑

不想TA成为任性妄为的熊孩子?三岁上下,就要对TA说“不行”!

孩子哭闹较量完以后,肯定累了。这时,建议家长陪着孩子上床睡一会儿,拍拍他,盖上被子,让他觉得闹半天没用,但是爸妈还是挺有耐心的。这就是和善而坚定,恩威并施的教育方法。

当孩子不想睡,要起来了,家长可以提议:“那咱们出去吧,想吃点东西吗?”出了卧室以后,先给孩子喝点水。

在吃东西之前,家长把孩子叫过来,认真跟他聊聊刚才的事:

“吃东西之前,咱先聊聊刚才你哭的事。

孩子,你长大了,学会说话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立一个规矩:有事好好说。

你试想,如果咱们家不说话,都哭闹,爸爸哇哇地跟你奶奶哭,我哇哇地跟你爸爸叫,咱们家还像个家吗?

不像!所以咱们家以后不许哭闹,不许吼叫,有什么话好好说。

对爸妈哪里处理得不满,你要说出来,让我听懂。你只要说,我就听着。

你说完以后,换我说,你也得听着。

最后,谁对听谁的。你要能说服我,我没准能考虑你的要求。”

我们给孩子留一条路,鼓励他跟你交流。

家长把握“3:1”的原则:三次,你满足他一次,让他知道交流有用

家长们如果把这两条重要的“功课”做好了,基础打好了,到了青春期,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好处了。他不会再用任性极端的方法来要挟你,因为他明白闹没用。有些事,如果他真的很想坚持,他就会来跟你商量。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有爱≠决定一切。如果在孩子性格最初建立的时候,我们有意而为地去做一些事,那后面的教育就会很顺。如果我们怕孩子闹怕麻烦,事事顺着他,孩子就容易养成自私,娇宠,任性的性格。随着孩子的长大,当他青春期性格已经形成了问题的时候,再打他、骂他、劝他、说他,已经晚了。

所以,家长们应该懂得调整教育方法。3岁之前有恩于他,3~6岁立威于他,6岁之前给孩子培养好的性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