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巢湖往事:露天电影——当年的精神大餐

 张勰 2018-04-09
巢湖往事:露天电影——当年的精神大餐



作者/程海林


在我们这一辈人青少年时的记忆里,那时候没有电视、网络,手机,晚上能有一场露天电影可看,真的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和兴奋!我的老家在烔炀北乡的大程村,在烔炀区合裕路北是最大的一个村庄。一般情况,如果有下乡放映的电影,总是能够轮到看的。偶尔有特殊情况,周围的公社的村庄都放过了新片子,我们村还没有放。就会约上几个伙伴,不惜走好几里路,甚至十来里路跑到庙岗公社、歧阳公社,花集公社等附近村庄去看。


 

记得烔炀区电影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有了,但是,烔炀区大礼堂建造于1971年之前,烔炀区以下乡村没有电影院,要看电影只有看露天电影。我所知道当时烔炀区电影队的领队人叫蒋家泽,大家叫他小蒋,还有小祖、小邓等一行3人。他们下乡使用的是16毫米的放映机。在我记忆里看的最早的一部电影就是老版的《南征北战》。那时候还没有用上电,由烔炀区电影队带去的一部汽油发电机——俗名叫“马达”来发电。后来电影放映机小型化,采用8.75毫米的,便于下乡放映,每一公社都有电影队。当时地方流传一句话:“庙岗公社放电影——我们马上开始干了!”那是他们电影队放映电影前的一句开场白。


 

一般来说,晚上要放电影,傍晚就要选一个开阔的场地,在适当的地方挖坑立上两根柱子,早早地挂银幕,就如同今天的广告招牌效应,立即就有消息灵通人士及时扩散消息。这时候在地里做农活的,就会在天擦黑放工,让社员们及时能够看到电影。最耐不住的是一些孩子,晚饭草草地吃了,早早就来到了电影放映场地,喜欢安静的先抢占个有利位置席地而坐;几个不安分的男孩总是在人从里钻来钻去。有的站起来把手伸得高高的,就会在打上幻灯的银幕上倒映出小手,做出兔子,狼头或者飞鹰的手影。还有的用自己的电筒对着银幕上照。孩子的童真和顽劣的性格得到彻底的释放。



电影放映前是一派杂乱无章、沸反盈天的景象。等到场地上人来得差不多了,电影开始放映,所有的人都屏息静气、鸦雀无声了。电影正片放映前,一般先有新闻纪录片,十分八分钟的“新闻简报”,象相声的定场诗,熙熙攘攘的人群立即安静了下来,从那些“新闻简报”里,我们了解到外国原子弹爆炸,尼克松访华,中国乒乓球获得世乒赛冠军等重大消息。正片开演时每每都有极高昂的音乐和极强烈的厂标,仪式感很庄严,至今忆起仍存有几分激动。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都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放电影的工作人员虽然辛苦,却也是风光的。电影正式放映前,人们争相恐后地前来套近乎,想提前打听当晚放什么影片,而这时放映员则通常都是“端着”的,没熟悉到一定程度,是不会轻易透露的,把等待看电影的人们吊足了胃口,到了正式放映前才用喇叭说:“各位观众,进场的小朋友们,请你们找个适当的位置坐下来,电影马上就要开始放映。我队今晚放映的是国产故事片《奇袭白虎团》……”。


那个年代片子不多,影片以革命战斗故事片居多,《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林海雪原》、《白毛女》、《刘三姐》这些老电影放映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也看了好多遍。后来就是一些外国片《卖花姑娘》、《森林之火》、《多瑙河之波》,流行的说法“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说说笑笑,阿尔巴里亚电影莫名其妙(意识流,蒙太奇手法多)。”但观众通常都是百看不厌,里面的台词也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语言,赞扬某一件事做的好,某一个主张不错,就会竖起拇指说“高,实在是高!”(故事片《地道战》伪军高司令竖起大拇指,向日本军官说的一句谄媚的话)。出去一段时间回家就会挺着胸口说“我胡汉三又回来啦!”(出自电影《闪闪的红星》)



换片子时有个短暂的停歇,人们会对播放的电影评头论足、议论纷纷。有评论演员的,也有评论角色和剧情的,还有对于那些个反面角色痛骂的。那时候,普遍陈强与黄世仁被认为就是一个人,总之是热闹极了。有时候还会出现突然断片的事情,这时候放映员就会亮起灯来,赶紧接片子。

 

散场了,大家多怀着一份满足的心情,成群结队,三三两两的,说笑着,谈论着各自回家。有的大人在放开嗓子呼唤寻找走散了小孩,有的余兴未尽,看着电影队人员收完银幕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我们一些男孩子看了战争片后往往异常兴奋,甚至热血沸腾,顿时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从银幕上走下来的英雄。回家的路也就没有好好走过,遇到水沟直接就跨步跳过去,遇到高墙就窜上翻过去……



多少年之后,才知道,电影里的英雄是演员扮装的,打仗也不是真的。甚而至于,到了新世纪后去桂林旅游,有“印象刘三姐”演出,当年的演员黄婉秋在演出之后与观众收费照相。当年看她演的刘三姐,自己还是孩子,听大人们说,刘三姐比仙女还美。我也“偷闲学少年”,与她照了一张。有些人见到,竟然说,是不是真的是刘三姐(黄婉秋)?可见她当时的那层神圣感至今还存留在一些人心目中。

 

可惜,这样的露天电影随着科技发展,逐渐被电视,电脑乃至智能手机所替代。逐渐地人们不要出门就可以在家里享受“家庭影剧院”,没有了风雨与蚊虫的侵扰,也没有了酷暑与寒冷的煎熬,还可以悠然的边看边品茶。但是,我们经常会感觉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没有了伙伴谈笑风生,没有了电影场的人声鼎沸,就是没有当年露天电影的那般野味!更加可悲的是,现在,不少人都热衷于在手机上看电影,让本来属于集体娱乐的事情变成了一个人的狂欢,那个味道更加不足。



好在现在城市小区,偶尔也有露天电影,虽然内容不再是过去题材,放映也不是当年的拷贝与放映机,而是投影机,观众也不是当年那般里三层外三层的拥挤,但是喜欢怀旧的老年人也会默默地驻足看一会,电影内容未必感兴趣,要的是从中能够找到一些当年露天电影的感觉。



夏阁人李义水,几十年奔波于乡里放电影的中国好人。聊国云拍于望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