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陶瓷】中国古代石刻佛像精品欣赏

 RK588 2018-04-10


 




石刻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石刻属于雕塑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

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

各时期有代表的几个石窟介绍:

1、北魏,代表: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2、唐代,代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3、唐末、宋初,代表:重庆大足石刻。敦煌石窟是从前秦到元代历年不断的开拓形成的。



















佛三尊造像 (东魏)

  这尊背屏式佛三尊造像,除顶部残缺、仅余两身飞天外,其他皆保存完好。整体雕刻细腻,工艺技法极高,为已知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水平最高的东魏青州背屏式造像之一,堪称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精品。

  主尊立佛位居正中,两目微张,弯眉细长,双唇微闭,嘴角微上翘,面含微笑;双手施无畏、与愿印。佛两侧各倒悬一龙,龙嘴衔莲茎、莲叶,上托莲台。二胁侍菩萨头戴宝冠,面形方中带圆,面露微笑,身着长裙,手持法器,立于莲台之上。更难得一见的是,二胁侍菩萨的装饰、两侧龙及龙所衔莲茎、莲叶等均有明显差异,寓变化于统一之中。佛、菩萨、龙及飞天等形象,皆以高浮雕技法雕刻而成,刀法圆润浑厚。




思惟菩萨像 (北齐)

  表现释迦牟尼为太子时,在菩提树下静坐禅悟场面的思惟菩萨像,一直是最优美、也最受喜爱的佛像造像题材之一。不过,因其姿势复杂,用圆雕艺术形式表现思惟菩萨像殊为不易。在目前所见北朝时期青州造像中,圆雕思惟菩萨像迄今仅发现两尊,而您面前的这一尊,艺术水平更为突出,尤显难得和珍贵。

  菩萨头戴五尖式宝冠,肩上有圆饼状饰物。上身裸露,腰系轻薄贴体的多褶长裙。上身微向前倾,右上臂支在右腿上,右下臂残缺,左脚自然下垂,成功表现出思惟禅悟的意境。菩萨体态健壮匀称,形貌端庄俊美,虽雕饰简洁,但手、足等部位质感强烈,造型与艺术水平极为高妙。

思惟菩萨像 (唐代)

  这尊菩萨像为汉白玉质,1972年陕西陇县火烧寨唐代寺院遗址出土,为唐代皇帝的家庙所在。这尊菩萨像很可能当年为唐代皇帝奉祀所专用,为唐代皇室雕刻作品。

  菩萨坐在圆形高座之上,左腿翘起,上支左臂,左手支面颊,右手敷搭在右腿之上。他双眼微闭,眼瞼下垂,正陷入深思之中,将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思惟的场面表现得极为真实感人。菩萨头梳高髻,赤裸上身,下穿裙摆及足的长裙,跣足。菩萨形体与面相均刻划得肥硕丰满,前额宽厚,颊腮圆润,细腰丰臀,两足肥厚得体,具有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准。

供养菩萨立像(北齐)

  与宋元以后不同,中国隋唐以前的佛和菩萨像,还是超凡脱俗、与人间保持很大距离的神,特别是菩萨,造型多少有些“拘谨”。然而,这尊北齐汉白玉质菩萨像则与众不同,姿态活泼优美,令人感到亲切。

  这尊圆雕菩萨像,头扭向左侧,头后有圆形头光。面相丰圆饱满,双眼细长微鼓,嘴角内凹,露出微笑。双肩宽厚,胸部挺起,除了袈裟衣边外,不雕衣纹。手臂丰满圆润,双手置于颈下右侧,作合十状。身体有明显的转体动作,足踮起,立于单瓣覆莲圆座上。这一姿态奇特的菩萨像,在中国隋唐以前的菩萨像中尚属仅见。同样值得赞叹的是,这尊菩萨像的雕刻技艺十分高超,而且还运用了玉器工艺中的“俏色”做法——菩萨的袈裟衣缘等部位保留了原有的粗糙的石皮,以此较好地体现出袈裟的质感,这在石刻佛教造像中更属罕见的孤例。


正始四年法想造弥勒三尊像(北魏)

  这尊背屏式佛三尊造像,整体保存十分完整。像下所设方座的正面有78字的刻铭,明确标明它是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由一位名叫法想的比丘尼发愿雕造的弥勒佛三尊像。这在目前所见的山东青州北朝造像中是时代最明确且最早的一尊;所雕造的弥勒佛形象也是中国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弥勒佛之一,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肚弥勒佛有很大差别。

  主尊佛居中,体貌丰健,法相庄严,嘴角含笑,外着褒衣博带式袈裟,立于莲台之上。佛两侧有翔龙吐出莲茎和莲叶,其上托出莲台。二胁侍菩萨站于莲台之上,面相清秀,略显微笑。背屏上方雕六飞天,最上方两飞天双手捧塔,其他四飞天分别执箜篌、笙、排箫等乐器,正边奏边舞。像下方座前为铭记,其他三面分别浮雕佛教故事“太子比武”及伎乐、供养人等图像。

永熙二年张令妃造佛三尊造像(北魏)

  这尊背屏式造像,是当年“法难”的最形象的例证。原来一尊完整的一佛两菩萨三尊像,现仅存右下半部分。通过残存部分,尚可依稀想见当年造像的精致。然而,这尊残像仍被专家们誉为“难得的国宝级造像标尺”。这是由于造像的背面刻有大面积的线刻画与发愿文。位居右下角的十行发愿文,明确标明其造于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它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北朝纪年造像中时代较早的一尊,对研究中国北方地区佛教历史与佛教造像艺术价值重大。同时,发愿文字体为典型的魏碑字,隽妍秀美,艺术水平颇高。

  背屏背面的线刻画,内容颇为复杂。其中上栏上方残存山峦,山下有河水流淌,山水之间有一巨兽长尾飞扬。上栏底部中央刻一猛虎追逐一兽。上栏右侧也残存两身坐佛像。下栏中央刻上下两身坐佛像。两坐像左侧,是一正在建筑中的佛塔。塔呈方形,塔身砖砌而成,磨砖对缝。两工匠站在塔上,或手持瓦刀,或俯身下接石料,似在做塔的封顶工作。北魏时期天下寺庙万所,佛塔林立,但没有一座保存下来,这幅画像为今人形象地描绘出1500年前佛塔的模样,极为难得。




菩萨头像(唐代)

  这尊菩萨头像为圆雕作品,黄砂岩制,约出自山西地区。整体雕刻精美,面部呈现出一种慈祥肃穆的神情,是现存唐代艺术水平较高的石雕作品之一。

  菩萨头发梳作条缕状,再于头顶盘起,束成高髻,并以带束之。从侧面观之,盘起的高髻呈螺髻形,发髻正面饰一朵小莲花,两侧各装饰五叶忍冬纹。菩萨面相长圆,面容颇显清秀,额际用阴线刻出明豪。五官刻划较为疏朗,双眼微睁,眼角稍稍上挑,作凝神静思状。樱桃小口,嘴角微微上翘,蕴含笑意。



end






来源: 《保利艺术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