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篇:天津建卫六百年·丹心制碱红遍全球

 网罗天津卫 2018-04-10

  永利厂、“红三角”共同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最艰难的起步时刻。

  侯德榜

  范旭东

  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的“天朝上国”走到了谷底。“洋火”、“洋油”、“洋蜡”……当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工业品都要打上“舶来品”的标签时,国人痛苦地发现,我们落后于那个时代竟然已经不止一个十年。

  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国家的强大就无从谈起;我们可以花无数的白银买了北洋水师,但却只能看着它们沉入冰冷的海底。

  碱,不仅是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有“化学工业之母”之称。它是冶金、石油、机械、纺织、造纸、玻璃等多种工业都离不开的原材料。但在1924年之前,中国竟没有一克自己生产出来的碱。1924年,这个屈辱的记录在天津被打破了。

  白手起家自立造好碱

  以牙还牙范翁有铮骨

  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永利碱厂在天津塘沽诞生。缔造这一中国近代工业史奇迹的有两个人———“中国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和侯德榜。

  1883年10月24日,范旭东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个私塾先生家中。1900年8月,范旭东随哥哥范源濂来到日本东京求学。

  当时,深受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影响的范旭东立志要走工业兴邦、科学救国的道路。

  190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深造。1910年,范旭东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并被帝国大学留校做研究工作。第二年秋天,辛亥革命爆发了,范旭东毅然离开日本,回到了祖国。

  归国之后,满腔报国热忱的范旭东把目光投向了化工领域。范旭东用近一年的时间,考察了欧洲各大工业强国,在领略西方工业文明的同时,他也饱尝了受人轻视的屈辱。一次,范旭东来到号称“世界碱工”的英国卜内门公司考察,傲慢的主人竟把他引进了锅炉房,说:“你们中国人是看不懂制碱工艺流程的,还是参观锅炉房吧!”

  范旭东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发誓一定要兴办中国自己的化学工业。1914年冬天,范旭东一个人来到塘沽,在这里他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工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步。

  范旭东决定先从研制精盐入手,1915年6月,范旭东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经过半年紧张的筹备,中国第一批洁白纯净的精盐走出了车间。由于这种以五角形“海王星”为商标的精盐价廉物美,不仅在国内畅销不衰,而且还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洋、朝鲜、日本等国外市场。但范旭东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要让傲慢的英国人知道,中国人一定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碱来!

  在范旭东创建制碱厂之前,中国所用的碱完全依赖于称雄世界的英国卜内门公司生产的“洋碱”,备受压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洋碱的进口中断,一些以碱为原料的工业纷纷停工。然而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碱市场却一直被英国卜内门公司所垄断。

  但范旭东偏不信邪,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永利碱厂在天津塘沽破土动工。听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开办碱厂,卜内门公司中国总经理李德立对范旭东说:“以中国的条件来看,再过三十年办碱厂也不算迟!”范旭东针锋相对地回答道:“我只恨没有早办三十年!事在人为,落后了就要奋起直追。现在来办,还不算晚!”

  傲慢的李德立没有想到,这座永利碱厂后来不仅成了亚洲的第一座苏尔维法氨碱厂,一举打破了西方新法制碱的垄断,更成了中国制碱工业的摇篮和近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

  范旭东不但要制碱,而且要用当时世界上最新的“苏尔维法”制碱。这种方法虽然问世已经有五十年,却一直被西方少数几个国家所垄断,而且严格保密。范旭东就在自己家中开始了以苏尔维法制碱的实验。他托人用重金买到一份关于苏尔维法制碱的简略资料,又从上海请来了大效机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王小徐。两个人根据苏尔维法制碱的工艺流程,设计制造出一座小型石灰窑,再投进海盐和石灰进行冶炼。经过大胆的摸索和反复的实验,终于成功地首次造成了9000克的人工碱。

  范旭东深知兴办现代化的工厂,需要大批学有所长、志同道合的人才。为此,永利碱厂聘请了3位技术大师:一位是先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侯德榜,一位是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的孙颖川,一位是美国帛碱专家李佐华。这3位学者先后赶赴塘沽,为建造永利碱厂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8月13日,永利碱厂正式开工出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生产出来的竟是红黑相间的劣质碱。英国卜内门公司伦敦总裁尼可逊得到消息后当即赶来中国,表示愿意与范旭东“合作”,以高于建厂资金一倍的代价接收永利碱厂。范旭东立刻识破了英国人的真正目的是扼杀中国的制碱工业,断然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

  同事们无不被范旭东的精神所感动。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摸索实验,终于揭开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全厂员工共同的努力下,永利碱厂一跃成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第一流的制碱工厂。

  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出了红三角牌纯碱,红三角牌纯碱凭借质量和价格上的综合优势,迅速夺回了被英国人占据的国内市场,并很快进军国际市场。

  此时的卜内门公司又想仗着财大气粗,用压价竞销的手段挤垮立足未稳的永利碱厂。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将碱价压低,迫使永利碱厂只得跟着降低售价,大受损失。范旭东以牙还牙,利用他对日本碱市场的熟悉,巧妙地将价格大战引向日本市场,并且以比英商还低的价格出售产品,迫使英商在日本市场上也降价销售。但是,永利产品在日本的销售量只有英国产品销售量的1/10,结果英商的损失比永利碱厂的损失要大10倍!英国商人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只得主动与永利碱厂讲和,并签订条约,规定英商在中国销售纯碱的数量不得超过总销售量的45%;同时,英商如果要调整在中国市场上的纯碱价格,必须征得永利碱厂的同意。

  天津的“红三角”,只用了九个年头就挫败了在中国市场上经营五十年之久的英国卜内门纯碱。永利碱厂的崛起震惊了世界,曾经傲慢无理的英国卜内门公司总裁特地赶到中国参观永利碱厂。他一再表示,对中国能拥有如此先进的碱厂感到惊奇,希望能更详细地参观永利碱厂。范旭东没有忘记当年在卜内门公司受到的屈辱,他幽默地领着“老朋友”参观了永利碱厂的锅炉房。

  然而,1937年爆发的日本侵华战争让永利碱厂和中国刚刚起步的制碱工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国难当头,永利碱厂上下坚决拒绝了日本军方提出的“合作”,也拒绝了英国卜内门公司的“保护”,范旭东等人毅然率领全厂职工前往四川,开辟祖国的西南化工基地。这一爱国壮举也让永利碱厂永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的史册!

  百尺竿头磨砺出新方

  著书传世侯公无私心

  范旭东缔造了永利碱厂,侯德榜则以他的技术和发明让永利碱厂一步步走进世界一流化工厂的行列。

  从1917年永利碱厂创建初期开始,侯德榜就把满腔热情投在了这片民族制碱工业的试验田上。他先是参与了设计和验收发动机、碳酸机等前期工作,随后又于1921年10月回国,担任了永利碱厂技师长兼制造部部长,直接投身生产和科研之中。

  侯德榜在永利碱厂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这些心血并没有白费。侯德榜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金质奖章,并被评价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但侯德榜知道,要想彻底改变中国化学工业落后的面貌,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

  1937年12月5日,日寇强占了天津永利碱厂。1938年1月,侯德榜来到了四川,继续发展民族制碱事业。由于四川出产的井盐制碱成本过高,侯德榜拟用德国查思法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但范旭东和侯德榜赴德考察谈判时,德国方面却提出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得销往所谓的“满洲国”。面对这种辱国要求,范旭东和侯德榜予以了坚决的抵制,这也成了侯德榜研制全新的制碱工艺和技术的动力。

  经过四年多的设计、研究和试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于1941年成功地创造了“侯氏制碱法”。这种全新的制碱方法比德国的查思法更为先进,不仅使原盐的利用率达到98%以上,而且生产流程简单,便于大规模连续生产,使世界制碱方法登上了历史新高峰。

  范旭东病逝后,侯德榜接过永利碱厂的大旗。从20世纪40年代起,在侯德榜主持下的永利碱厂开始向国外输出制碱技术,侯德榜先后为南非、巴西、印度等国设计、建造制碱厂,美国也多次聘请侯德榜出任制碱顾问。自鸦片战争以来,一向从发达国家进口科技的中国,这时也能向别国进行技术服务了,侯德榜以他过硬的科研成果为祖国争了气。

  在红三角牌纯碱在国内外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侯德榜又为全世界制碱业的同行树立了一个榜样。他写成一本制碱的学术著作,无私地揭开了制碱工业的神秘面纱。1933年,这本名为《纯碱制造》的书一出版,就轰动了全世界。

  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苏尔维法制碱的秘密,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这本书也被称为“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大贡献”。

  到了晚年,侯德榜又出版了他的另一本著作———《制碱工学》,在总结他从事制碱工业四十年经验的同时,也将“侯氏制碱法”系统地奉献给全世界的读者。为中国和全世界制碱工艺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