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性情的自在抒发

 时宝官 2018-04-10

    【文艺观潮】

    《批评家的左手和右手》(作家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是刘川鄂新世纪文学批评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更是一本极具“刘氏”批评风格的评论集。

    刘川鄂大学期间苦读鲁迅,鲁迅的“怀疑精神”对他影响很大。“宁可清醒的悲观也决不盲目的乐观”的鲁迅式思维,形成了刘川鄂“冷眼看中国文学”的方式。基于对“美是自由”的透彻认识,他在文学批评工作中始终坚持审美立场和人性信仰。刘川鄂曾说,读过较多中外文学经典,见过威严深沉的高山大海,很容易看出中国当代作家的“浅”和“矮”。见识过“高山大海”的人,就能生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气魄。痴迷于“高山大海”的人,才能形成“眼里有大师,心中有经典”的文学观,才能培养出敏锐的审美直觉。刘川鄂是将整个生命带入学问的。他的文学批评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是真性情的自在抒发,是注入生命活力的“心灵学术”。他不会生搬硬套各种理论来支撑言说,亦不会醉心于作品解读,更不会顾左右而言其他。他毫不掩饰对张爱玲的“爱”和对池莉的“贬”,实事求是地从文学本身入手,明确地做出审美价值判断。他将个人的活力与性格注入文学批评,在“批”与“评”的适度结合之间,完成了“批评家左右手”的使命。

    评论集《批评家的左手和右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冷思考”,主要是对新世纪以来的文坛现状、文学文化热点以及湖北文学现状的反思。涉及“中国经验”、民间与底层文学、作家明星化与作家群体体制化、区域文学特别是湖北文学等,还具体分析了张爱玲、余光中、韩少功、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第二部分是“池莉论”,这部分既是对刘川鄂在世纪之交批评实践的一个回顾与延续,也是对当年“刘池论争”现场的还原与回应。第三部分是“批评之批评”,主要是对文学批评的看法,包括分析批评家与作家的关系,探讨文学批评的策略、文体,直陈批评家在当下文学环境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呼唤批评家要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

    何谓“批评家的左手和右手”?刘川鄂在《“池莉热”反思》一文中明确提出,批评家的左手承担“指出作家的描写特点包括缺点”的职责,右手发挥“指导和提升读者的审美趣味”的作用。这也就是他在《新世纪文学批评的新策略》一文中提到的“求美”和“求疵”的批评取向。面对“经典”缺失的中国文学,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