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原沦陷后,东晋、南宋都可以享国百年之久,南明却短短二十载灭亡?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4-10

东晋和南宋开国惊人相似的一点是原本并无希望继承大统的人稀里糊涂的因为逃过皇室被一锅端的惨祸后,来到南方,在当地实权派的支持下成为毫无争议的正统继承人。而崇祯朝廷倾覆前,明知北京不可留,还不进行南迁,最差也要将太子送往南京,做以防不测的万全准备。可直到闯军兵临城下,崇祯君臣竟然依然无作为的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结果皇室正统被一锅端,为南明埋下了古代封建朝廷最忌讳的问题:储君问题。这一问题伴随南明抗清二十年,成为江南地区各方势力内讧的重要原因。

军队拥兵自重,不听调遣。这点其实是由第一个不安定因素引发出的问题。在崇祯歪脖子后,沿长江中下游至山东地区,尚有相当多的明朝官军的存在,南京六部在没有北京朝廷指定的合法继承人的情况下,在拥立问题上出现巨大分歧。福王没有办法,倚靠四镇,用武力胁迫上台,直接让四镇总兵官成为开国定策的元勋,性质上跟文官拥立便有了极大不同。这些在农民起义战争中的败军之旅,御敌无能,祸国有余。不听从南京朝廷的调遣,骄横跋扈,但作战时却是一触即溃,要不然就是投降满清,直接导致了清军轻而易举的跨过长江,灭亡弘光朝廷。当然这个问题也由明末战事频繁,军队逐渐私人化有关。譬如左良玉这样的,在崇祯后期时已逐渐不听朝廷调遣,但当时尚不敢明眼跳反。等到了南明朝廷时,左良玉不思抵御农民军和清军,反以“清君侧”的名义领三十万军队顺长江东下南京,自己人打自己人。

东晋与南宋朝廷成立之初,汉人首要面临的是少数民族的入侵,最大的矛盾是汉族正统和少数民族蛮夷之间的矛盾,在北方大兵压境之际,尚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而南明呢?弘光朝廷成立之初,提出的政策是“联虏平寇”。史可法等一帮北京朝廷的遗老遗少们打的什么主意呢?借清兵的手去剿闯军,然后再谈恢复北都美好梦想。纵观南明抗清二十载,西北的闯军和进入四川的张献忠作为第三方势力,始终是自命南明正统的人所防备和警戒的对象。双方龃龉大于合作,直到永历朝廷的官军消耗殆尽,原来的大西军成为抗清的中流砥柱后,这种不安定才逐渐淡去,而随之而来的孙可望叛变,又给了这个内乱不休的畸形政权以致命的一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