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许多朋友谈到绘画时会说到:哎呦 某位画家画的真好画的真像或者某张画画的和真的一样。我想说的是如果绘画真的以画的像不像为标准的话,那你就把画家看的太低了。画的像当然是一种能力,但这是技术而不能称为艺术。那么怎样才算是艺术作品呢? 关于制作出来的画与真正去绘画, 我觉得最大的区别莫过于画家本人的绘画过程中的体验是有本质上不同的。有追求的画家就算把物质利益抛开不谈, 他在创作时的快乐旁观的人谁也不能与画家本人相提并论。好的画家总是能主动驾驭画面中的每一个因素,所有的因素都在为自己的想法服务,不讲废话。凡·艾克曾在画中写下过一句话:我 何能如此? 画家是何等的高傲啊。上帝创造了世界又如何,我 在画布上也建构了自己的王国。 制作出来的画的人往往都是照片的奴隶、自然的奴隶、旁人风格的奴隶。这些人作画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投美盲的买家所好啊 投国展评委的所好啊。都指向一个目标:物质。而有追求的艺术家呢是追求精神上的超越的,有钱拿当然好,可有时艺术家往里砸钱也要去创作。不得不、必须要 去创作,艺术家在创作中感悟自我 感悟他者 感悟人生。从而滋养自己的心灵。君不见伦勃朗、君不见凡高么?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他们物质上的困窘,看不见的是他们精神上的富足。他们在物质上有多困窘,我想他们在精神上就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可以去添补这个缺憾。木心先生也曾说过:我创作时就是快乐的,名利如果有,那是“外快”。 艺术家既应该是工匠,还应该是哲学家。好的艺术家能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去。哲学家讲道理,而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说服你。可往往大众更买制作的帐,不买艺术家的哲学的帐。好的艺术家能给我们提供超越现实界的精神上的慰藉。我们常在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是,我们都需要物质来生活。可是如果对物质过于执着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红楼梦》中曹雪芹写到《好了歌注》云: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我想艺术最大的作用莫过于给我们一个提醒,让我们多关照关照自己的心灵,少受些物质的羁绊吧。 好的艺术应能照亮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学会时常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配图均为凡·艾克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