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夏季上火症状

 以勒。。 2018-04-10
小儿夏季上火症状

小宝贝“上火”是很常见的,如嘴角溃烂、腹痛还有大便秘结,虽然不是大病,可是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尤其天气干燥、炎热,都会引起“上火”。小儿脾胃功能尚不健全,而生长发育迅速,所需营养物质较多,加之饮食不知自节,故易内伤饮食而上火,导致口角起疱或便秘等症。“上火”从中医理论看,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一般认为实火(实热)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而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内盛。

“上火”的三大常见症状

1、“吃不进”:孩子不肯吃饭,烦燥不安,甚至不愿进水,诉说口腔疼痛;起病时有发烧,多数为高烧,在口腔内可见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易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分泌物覆盖。口唇、舌及颊黏膜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疱疹和糜烂或溃疡;

2、“受不了”:孩子胃肠功能紊乱,诉说腹部饱胀不适,或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3、“拉不出”:孩子大便秘结,每隔3~7天排便一次。大便硬结而量少,呈粟粒状,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宝宝眼屎多,头面部长红色疹子。

小儿夏季疾病预防

小儿夏季疾病——红眼病红眼病,要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

小儿夏季疾病——乙脑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为传播媒介。乙脑多发生于12岁以下的儿童中,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宝宝。乙脑的高发期在每年的7-9月,8月是高峰。主要症状是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烧不退、昏迷、抽风等。预防方法:10岁以下的孩子要按时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要教育孩子不可贪凉,不在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

小儿夏季疾病——菌痢

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多发于7-9月,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预防方法:要把好“病从口入”关,苍蝇是菌痢的传染源,在饮食上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贪吃冷饮。婴幼儿奶瓶、餐具等要定期消毒。

小儿夏季疾病——食物中毒

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各种病菌十分猖獗。食物中营养丰富,是各种细菌理想的生存、繁殖场所,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轻则引起腹痛、腹泻、呕吐,重则导致脱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预防方法:首先要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对肉类食物要严格消毒,一般可采用高温消毒。同时,教育孩子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剩饭、剩菜,尤其是隔夜的、冰箱里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其次,用低温、防腐的方法来保存食物,要防止食物在贮藏过程中被污染。此外,少吃海产品,防止嗜盐性细菌的感染。

小儿夏季疾病——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HAV引起的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夏季是高发期。主要症状有:低热、乏力、恶心等,可伴腹胀、腹泻、尿黄如浓茶,继而巩膜及皮肤黄疸,伴肝区不适。预防方法:要注意加强卫生保健,防止血源污染、唾液污染、水源污染;餐具要消毒使用,对感染者避免亲密接触;教育孩子注意卫生。

夏季必防的几种疾病

夏季必防疾病——热伤风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易腐败变质,不少人因贪食直接从冰箱取出冷饮、水果、饭菜等进行食用,从而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发作。腹泻预防:预防夏季腹泻,关键是要防止“病从口入”,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卫生。不要喝生水,从冰箱里取出的剩饭剩菜一定要热透再吃。

夏季必防疾病——暑热症

热伤风除了有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发热等症状外,不少人还会有口渴、心烦等内热现象。热伤风预防:不要洗冷水澡,因为夏季气温很热,身体毛孔全部处在张开状态,突然受到冷水刺激则会引发感冒。

夏季必防疾病——热射病

患儿体温有时高达39℃,但大多不出汗。除了发热之外,患儿还会有口渴、小便多、食欲不佳、等症状,病情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天气转凉后症状就会消失。热射病预防:居室开窗,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加强锻炼,一定要给宝宝多饮水,在合适的时间让宝宝在室外活动。

夏季特有的新型疾病

夏季特有的疾病——凉鞋病

凉鞋病即有的人穿塑料凉鞋,会患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痰痒、红肿,甚至会引起水泡、糜烂,所以有塑料过敏的人不宜穿塑料凉鞋。

夏季特有的疾病——冰箱病

冰箱病即耶尔细菌肠炎。耶尔细菌喜欢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繁殖,冷藏在冰箱内的食品污染了该菌可引发此病。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存放,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煮透。

夏季特有的疾病——空调病

空调病即各种细菌和霉菌都可在有空调的房间内生长繁殖。经常处于空调环境中,容易诱发一种呼吸道疾病——空调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咽喉疼痛等症状。因此,空调房间要保持清洁卫生和充足的光照,并适时开窗换气。

夏季特有的疾病——电扇病

电扇病即电风扇使用不当会引起头痛、四肢酸痛、感冒发热等,这是由于人体高热时受冷风强烈刺激所致。因此,在使用电风扇时,人不宜对着电风扇直吹,开电扇的时间也应适当控制,晚上不宜吹着电风扇入睡,以免引起冠心病、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复发或诱发面部神经麻痹。

夏季特有的疾病——衣服过敏病

衣服过敏病即夏季衣着不当,也会引起过敏、生痱子等症状。如化纤类衣服吸水和透气性差,不易散热,要少穿勤洗,幼儿不宜穿这类衣服,以防发生皮肤过敏。

夏季皮肤病的防治

排汗障碍性皮肤病常见排汗障碍性皮肤病有痱子、汗疱疹、夏季皮炎等。

光敏感性皮肤病

建议:病人夏季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出门要做好防护。一旦发生日光性皮炎,不能乱涂药物和搔抓,可以先用清洁的凉水在红肿部位湿敷,涂滋润的保护霜和激素类软膏,不能缓解的一定要去医院诊治,避免不良后果。

接触性皮炎

建议:很多人不适宜用含有香精、酒精等外用药品,即使治疗用药也必须有适应症,随意用药往往会造成皮肤伤害。夏季接触金属物品部位要当心,因为汗液会使金属物品表面涂层氧化,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要脱离接触致敏物品,可以试用激素类药膏,但是暴露部位的皮损最好去医院处理,以免发生严重的色素沉积。

虫咬过敏

建议:夏季户外活动要做好有毒虫咬的防护,刮大风时要防止树上昆虫的毒毛侵袭。平时要注意室内外卫生,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对缺乏保护能力的婴幼儿要用蚊帐。发生虫咬皮炎后可用炉甘石洗剂和皮炎平软膏,必要时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严重时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微生物感染性皮肤病

建议:对于真菌感染的花斑癣、手足癣与体股癣等,可以用特比奈芬或联苯苄唑软膏等外擦,面积大病程长的建议去医院皮肤科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真菌药物比较安全。如果是细菌感染的毛囊炎、脓疱疮、疖子等,应该运用抗菌治疗药物外用或内服,必须去医院治疗,可以避免因为皮肤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夏季防蚊方法荟萃

饮食避蚊法

就是进行饮食调理,适当改变体质,使身体所排出的汗液酸性浓度降低。平时可多吃一些大蒜和含维生素 B多的食物,如糙米、豆类、绿色蔬菜、海鲜以及动物的肝、肾、脑、瘦肉等等。

肥皂涂抹止痒

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溶解后显碱性,可迅速消除痛痒。

大蒜止痛消炎

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擦一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即使被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均可用大蒜擦,一般12时后即可消炎去肿,溃烂的伤口24小时后可痊愈。皮肤过敏者应慎用。

往期专题回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