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网罗天津卫 2018-04-10

夜幕即将落下,我沿一元路向南,来到了汉口的江滩长江,赫然在目!曾经数次跨越长江,而这次,我终于可以直面,并能够驻足于这条亚洲第一大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英雄”,曾经在古代被视为天堑,不屑于各路英豪的长江,在近代,却悲惨的沦为列强的“黄金水道”。从重庆到上海,长江流域集中了十余座通商口岸,而汉口恰好位于长江水道的中心。

在中国近代,有三大著名的外滩,最富盛名的是上海外滩,那里是近代中国精华的浓缩,其次是接下来即将漫行的汉口外滩,另外还有宁波甬江边的外滩。汉口外滩,亦称江滩,由沿江大道贯通东西,横越五国租界。由于日租界遗存的建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的起点选在了德租界内的德国领事馆。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德国领事馆)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德国领事馆位于一元路与沿江大道交口处,这里现在是武汉市人民政府的驻地,本想在正面选取最佳角度拍摄,但武警友好的阻挡了我。无奈,只能行摄匆匆了。建筑四面外廊,通透性很好。建筑的四角的塔楼和屋顶的阁楼则是典型的德国风格。曾经在阁楼的顶端,有一只雄鹰——日耳曼雄鹰,这是德国人在海外殖民地的重要图腾。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德华银行)

德国领事馆以东,原为德华银行两座建筑如同姊妹楼,共同构筑起德租界江滩稳健而不失华丽的特点。不过,德华银行的建筑已经被战火吞噬,只留下德国领事馆孤单地守望着江水。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永兴洋行)

走过德租界,进入法租界,建筑的风格立变得欢快起来。法国永兴洋行以红白两色勾勒出活泼的动态特点。而与之毗邻的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则堪为中国洛可可风格建筑的经典范例。法国人以浪漫著称,民族的特性在这座建筑上表露无疑,正如同德国领事馆的风格,让人想到了稳重的日耳曼民族。

东方汇理银行简直称得上是一件砖雕的工艺品!同样是拱形门窗和立柱,却在这座建筑中被演绎的出神入化。它们远超出了建筑结构的枯燥范畴,而升华为一件艺术品!我站在这座建筑面前,抛开那些繁复的建筑教科书,留给自己无限的心旷神怡。如今,这座建筑已改由一家西餐厅经营,这也是沿江大道一带的近代建筑普遍的保护模式。结束了当天的行程后,我的晚餐选择在这了这里,位子就在入口右侧的第一个窗户下。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东方汇理银行)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美国领事馆)

美国在汉口并未设立租界,但考虑到汉口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商业价值,还是设立了领事馆,服务于美国企业和侨民。美国领事馆与东方汇理银行隔车站路相望,这条路北端的尽头,就是我在下午专程去探访的大智门车站。美国领事馆的建筑高低错落,低处为单层,塔楼的最高处为四层,看上去就像是一艘正待启航的大船。南段的车站路名为威尔逊总统路,威尔逊正是一战时期的美国总统,这倒是与领事馆相得益彰。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三北轮船公司)

三北轮船公司位于沿江大道与洞庭小路交口处,这里已经进入了俄租界的江滩。这是一家由江浙民族资产阶级成立的轮船公司,主要参与经营长江流域的内河航运。能够与怡和、太古、旗昌这些英美洋行竞逐长江航运,这本身就需要很强的胆识。民族资产阶级做到了,而且他们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了一杯羹。遍览汉口江滩,竭尽外国的洋行、银行、领事馆,三北轮船公司是唯一的中资机构。且不论建筑的外观,但就其这一点独一无二,就值得我们去记住它。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一座没有挂牌的建筑,从立面的造型结构和墙面风化的程度,我可以判定它是一座近代建筑。它最独特的装饰在屋顶上,宝葫芦样式的浮雕占据了几个墙角的位置。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新泰洋行)

 1866年,俄商托克莫可夫和莫洛托可夫在今汉口兰陵路开办了新泰砖茶厂。到十九世纪末,新泰与顺丰、阜昌齐名为汉口三大砖茶厂。这几家砖茶厂设备先进,采用机械压制茶砖,再由俄商转运出口。英国曾打算与俄国竞争汉口茶市,但最终败下阵来。汉口开埠后,砖茶的运输开始改走水路。砖茶从汉口经上海海运至天津,再船运至通州,再用骆驼队经张家口越过沙漠古道,运往恰克图,在由恰克图运至西伯利亚和俄国其他市场,俄国再把这些砖茶转运到欧洲。这条茶路繁荣几十年,直到十月革命苏联成立后才日渐衰微。看过《乔家大院》的朋友一定对这条茶路十分的熟悉。

    1891年俄国皇太子尼古拉访问中国,专程到俄国商人集中的汉口来慰问。这一年,正值新泰砖茶厂成立二十五周年,皇太子也饶有兴致地参加了新泰的庆典活动。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俄国茶商在汉口已经拥有相当大的势力,步入了上流社会阶层。

十月革命以后,帝俄时代终结,俄国经济一落千丈,汉口的砖茶厂也基本停滞。新泰砖茶厂也被英国人收购。1921年,新泰的新主人拆除了位于原汉口俄租界河街列尔宾街口(今沿江大道兰陵路口)的原建筑,在原址上重建了新楼。就是眼前所见的这座建筑。墙面上的凹槽从下至上,看上去显得平淡,但二层转角的四爱奥尼克石柱和顶部的塔楼,立刻提升的建筑的档次和味道。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亚细亚火油公司)

 亚细亚火油公司,是一个多数人不大熟悉的名字,不过要是提到今天的壳牌石油估计很多人就知道了。近代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就是壳牌经营亚洲业务的一家子公司。火油实际上就是石油,是当时中国人对这种新能源的一个形象的称呼。建筑最美的地方,不容易被人察觉,我也是后来写探寻的时候才知道的。在四层阳台的下方,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朵,大大的花瓣撑满了整个空间。当看到这些装饰的时候,我疑惑地再想,设计师为什么要把如此精妙的设计放在这样一个位置呢??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阳台细部)

 

汉口外滩的精华集中于英租界内步入英租界已经接近下午六点,远远的已经能望到江汉关了,我加快了脚步。记得一次翻看爸妈的老照片,我发现了一张妈妈在武汉长江大桥下的留影,当时我就问她什么时候去的武汉。那是在70年代,她大学实习结束后,从黄石乘船沿长江到达武汉,再由武汉乘车返回长春。三十年后,我来到了武汉,并来到了妈妈当年下船的地方,武汉港。拍下武汉港并非中国近代建筑漫行,而是母子之间一次穿越时间的心灵际会。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武汉港)

武汉港的对面,就是汉口外滩的标志性建筑——汇丰银行旧址。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汇丰银行)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汇丰银行细部)

1913年,汇丰银行选址在沿江大道与青岛路交口的位置兴建新的办公大楼。大楼由景明洋行(Hemmings & Berkley)设计,由汉协盛营造厂承包修建。这是当年汉口最著名的设计公司和建筑公司。

整个大楼占地35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44平方米。全部建筑费及各项设备费共计白银100万两。工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于1916年复工,直至1920年才正式建成。
  这座建筑是当时汉口最大、最精美的一幢建筑。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面对长江的正立面横向分成五段,呈对称排列。由十根贯通两层的爱奥尼克柱支撑。纵向为基座、房身、屋檐三段式构图。正面中间一段凸出为主入口,主入口一二层之间基座、门窗、腰线、檐口、压顶等部位都有精美的石刻花饰,分别有花篮吊穗、火焰球等造型。大楼朝向青岛路的立面与主立面有所不同,主楼转角处为古典柱廊式建筑,临街墙面园柱麻石(花岗岩)到顶,自下而上,分台座、楼身、檐部三段造型,屋顶部为花园。大楼的内部装饰也是非常豪华,据说除砂石以外,所有的建筑器材及设备都由国外运来。内廊以大理石镶嵌墙裙,室内正中的营业大厅用天井采光。楼中设有四座银库,布局紧凑。
  1938年,汉口汇丰银行被日军占领。1944年,大楼在美军对日本报复性轰炸中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抗战胜利后,汉口汇丰银行复业,并对破损的大楼进行了一些修葺,但由于英国势力的衰退,已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1949年,汇丰撤离汉口。
   解放后,中南区花纱布公司及房管局曾短暂租用该楼,后来建筑由湖北省副食品管理处,棉花栈及武汉市纺织品公司使用,省房地产局留有银行大楼沿青岛路一侧部分房屋作为测量队及房地产公司办公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转为光大银行武汉支行办公大楼至今。1999年,由光大银行出资对大楼进行全面维护,重现其历史风貌。可以说,拥有这样一座建筑,是光大银行十分体面的一张名片。当年汉协盛营造厂在建造这座大楼的协议书上提到它的保固期是100年,而如今,它已走过了88年的风雨历程。这座建筑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口近代建筑群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

 

与汇丰银行旧址毗邻的是花旗银行旧址,它们的组合,也成为近代介绍汉口的明信片中常见的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花旗银行)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花旗汉口分行成立之初十分不正规,可以说就像一家皮包银行,吹嘘资金是总行调配的,实际上只是屋顶的一面国旗,几枚印章,外加几箱本票和电报密码而已。不过花旗银行雇佣了大量的中国买办,这些人熟悉行情,让花旗迅速在汉口站稳了脚跟。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动荡,市场混乱,一些贪官污吏便带着现银去花旗兑换钞票,钞票的发行,使花旗积累了丰厚的资本。一战爆发后,花旗的经理曾得意洋洋地宣称:世界大战发生了,美国是中立国,花旗是可靠的银行,中国人的存款马上就会自然而然地送进花旗来。果不其然,社会各阶层的人纷至沓来,一时间花旗门前车水马龙。 资金日渐雄厚的花旗银行建起了新的办公大楼,紧随汇丰银行,坐上了汉口金融界的第二把交椅。未来的使用者们,尊重了建筑本身的历史,在入口的门楣上镌刻着花旗银行的英文名称,在一侧的墙上镌刻着花旗银行四个汉字。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太古洋行)

天津解放北路上洋行林立,这些洋行把华丽的外表留给了解放北路而背临海河的台儿庄路则要落寞许多。这些洋行在海河上均设有专用码头,台儿庄路成了上下货物的通道,前店后仓的格局注定了这里多为仓库的命运。这一点在上海和汉口的外滩则不存在——华丽的建筑,面前是开阔的河流和繁忙的码头,此番情景,怎能不让人记住呢?这个地理上的优势,让今天外滩的名气大于了解放北路。

汉口的太古洋行比天津的建筑显得更为开放。外廊式的布局,让我推定当年的建筑并无今天的这些窗户,而是完全通透。洋行内不论是大辫子的中国买办,还是大胡子的洋人大班,他们那穿梭于回廊中的繁忙身影记录在了灯火通明的汉口江滩上。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横滨正金银行)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这两张照片拍出了曝光的感觉,并非技术,而是因为天色渐晚。可以解释为什么汉口日租界如此萧条了,因为代表日本金融的横滨正金银行,和代表日本航运、商贸的日清洋行均设在了英租界内。而且,两座建筑均拥有华丽的外表,它们属于日本,确为英租界的繁荣添砖加瓦。只留下可怜的日本领事官员们,凄凄凉凉地在几公里之下的日租界内,唏嘘惆怅。这两座建筑,代表了近代日本学习西方建筑工艺的成果,模仿出的古典主义、文艺复兴风格具有极高的水准。建筑是一种艺术,这没有国界,无需赋予它们政治上的意义。同样与什么爱国主义教育无关,如果我们把一个建筑上升到如此高度,那太降低自己的身份,并且高看这些建筑了。

汉口近代建筑群于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文保单位。我选择了横滨正金银行旧址的铭牌作为它们代表。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日清洋行)

日清洋行左侧的街道就是江汉路。经过三个小时,我从江汉路出发穿越了洞庭街,又从一元路口的沿江大道向西,重新回到了江汉路。这样的安排,只有一个目的,将终点锁定在江汉关。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江汉关)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6) <wbr>汉口五国租界(7)沿江大道

  江汉关大楼位于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口处,扼长江水道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大楼平面呈方形,内部为三合院式构造,主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底层基座很高,需经过28级台阶才可上到二层,充分考虑了长江流域洪水频发的问题。二至四层三面环绕高大的花岗石柱廊,柱头为科林斯式的变体。北立面主入口设拱形大门,门套用粗石装饰,窗户上饰有不同风格的山花和窗楣。檐部厚重有力,正中镌刻着由汉口著名书法家宗彝书写的江汉关三字匾额。建筑内的装饰也是十分考究,许多建材和辅助设备都是从英国进口,中央控制的供暖设备系统是由美国进口,房间采用色彩凝重的柚木门和英国制造的柳安木地板,窗户上镶嵌大型透明玻璃。大楼底层是仓库、化学检验室、报关厢房及报关人员休息室,二层主要是工作人员办公室,三层是税务司等高级官员的办公室,四层是高级关员居室。

    江汉关大楼的钟楼是与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钟楼齐名的中国三大海关钟楼。江汉关钟楼共计四层,钟面直径为三米,机件由瑞士蔡氏土麦士钟表厂制造,报时装置系由美国安达森迈尔公司制造。钟楼顶部建有一座覆盖穹顶的塔亭,兼做瞭望台,可俯瞰整个汉口江滩和武汉港。1924118日钟楼开始报时,大钟是按刻奏乐,敲的是与伦敦大笨钟相同的威斯特敏斯特曲。大钟的时间非常准确,每周五负责管理钟楼的工作人员都要和停泊在长江中的英国军舰核对格林威治天文台标准时间,以便校正时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江汉关改名为武汉关。成为武汉海关的办公大楼。80年的风雨历程,又经历了二战的洗礼——钟楼,刻满了岁月的年轮,沉淀了历史的沧桑,依然昂首矗立。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没有一座建筑能望其项背!现代化的快捷交通已经使长江航运不再像往昔那样辉煌,但一艘巨轮鸣响的汽笛依然和海关的钟声合奏出完美的乐章,因为那是历史的呼唤,那是一种积淀了近百年的和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