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Nauer的图书馆 2015-10-22

 在武汉汉口的沿江大道上,有着长达3600米,占地两平方公里有余的欧式楼群,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我散步来到这里,沿着江汉路往江边走,远远就看到了沿江大道上的江汉关大楼,就到了沿江大道,这里排列着各式的欧式建筑,如果不是身边不断穿行的东方面孔,还真容易让人产生到了某个欧洲国家的错觉。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汉口和上海、天津并称为近代史上的三大租界区,而汉口的五国租界,全部集中在今日江岸的沿江一线。

这些洋楼的外观极为考究,有的墙体外形呈现的是花岗岩的大气与坚固,有的房子红瓦坡顶,浓烈鲜艳而不失庄重,有的在清水红砖外墙上勾出精细的线条,华丽不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高楼前面竖有粗大的廊柱,顶天立地,排列整齐,造型十分庄严,格外富丽华彩。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在武汉三镇的发展史上,汉口特别突出。自东汉末年开埠以来,到明末清初一跃而成为全国四大名镇这一,号称“九省通衢”;到本世纪初,更为西方人交口称赞而盛极一时,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其原因不仅是独具地理优势,工商业极其发达,更因为鸦片战争之后,汉口被辟为内陆的能商口岸,从1861年开始,又相继有了英、汉、俄、德、日等五国租界,形成了颇成规模的西洋建筑群。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1861年汉口开埠后,英俄茶商取得了在中国茶区直接采购、加工、通商的权利,使得汉口茶叶出口量大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地,被西方人誉为“茶叶港”。但此时的汉口并没有一家从事国际汇兑业务的外资银行。这时刚在上海成立不久的麦加利银行捷足先登,于1863年率先在汉口开设分行,专为办理英俄茶商的存储和汇兑业务,成为汉口第一家外资银行。随后,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等先后入驻汉口,至1920年,西方银行多达18家。1889年,张之洞督鄂,除了吸引外国资本之外,还大力扶植国内商业。20世纪初,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银行(大清银行)等现代金融企业陆续成立,成为武汉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柱。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据史料记载,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被强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同年设海关于汉口,名江汉关,负责督理华洋交涉事务和稽查来往船只及进出口货物、监督税务。18611898年,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建立租界(即“五国租界区”)。五国租界区的特点是沿江设置,位置集中,面对长江,背靠京汉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租界建筑代表了当时西方诸国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材料、建筑工艺方面的优秀成果,开辟了中外建筑艺术和技术交流的历史先河。而汉口的租界不啻是内陆城市的一个万国建筑博览会。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沿着汉口的沿江大道,依次分布坐落着日德法俄英租界。五大租界是当时汉口乃至武汉的商业娱乐中心,法租界的五国之肆和烟花柳巷,俄租界的繁华茶市和遍地别墅,而其中建筑最为经典洋气的则为武汉金融中心商业圈的英租界内及周边的的二十几家银行建筑。从1860年始建的英租界起到1938年武汉城市建设暂告段落的近百年时间里,无数的银行商埠,办公楼,住宅别墅顺次立起。

在沿江大道的一旁,各个租界傍着长江一侧,也曾经坐落着若干家外国银行,其中建筑风格最为经典,样式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当年英国的汇丰银行。这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建筑在百年之前的汉口口岸可谓首屈一指,在银行业内独占鳌头,当时的汇丰银行直接控制着汉口海关关税,为英国的海关金库,其业务最为繁盛,势力也最为强劲。虽然这大楼本身曾在抗战时期遭到过战争轰炸的威胁,部分结构也遭到了破坏,然而其大部分建筑特征和典型结构却保存完好,1999年,经过一系列维修维护后,整栋建筑按照最初的原貌修葺如"旧",直至今日仍在作为光大银行营业部使用。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虽然五国租界的内部建设大多各自为政,但由于租界相互毗连,不得不考虑内外的交通联系。由于英租界开放较早,已形成城市地段的基本格局,导致其后四国租界区在总体上也统一布局:即沿江边开辟码头,设仓库与货场,便于水上运输与集散;辟沿江主干道并布置大型公共建筑;沿租界区的西侧(今中山大道)辟为商业街,内部的生活与办公区布置使馆、银行、洋行、教堂、医院、学校、饭店等公建及公馆、别墅、公寓等住宅。这样的布局,避免了喧闹的商业街与大量人、货流集散的码头区的影响,保证了租界区内部的安静,反映了近代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有一种观点:武汉人的性格比较粗放,但汉口的精英分子基本住在租界和车站路一带,靠近江汉路、中山大道和铁路之间一带的里份里,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是有品位的。这是因为他们一直住在租界区受到熏陶所致。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汉口租界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之间。从江汉路起,依次为英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德租界和日租界。

 英租界:最先在汉口强设租界的是英国。从清威丰六年(公元1856年)起,英法两国对我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廷在1858年与之签订"天津条约",增辟汉口等十个通商口岸。当年底,英帝国主义的兵舰就闯入武汉,1861年派人来汉与清湖广总督官文立约,划定租界范围。原为"汉口镇市以下衙尾地方,自汉口江边花楼巷(今江汉路附近)往东人丈起,至甘露寺江迪卡东角(今合作路)止,量得共长250丈,进深一带110丈(至今郡阳街)……共合地基458亩零80弓",以每年缴纳地丁漕米银92两6钱7分3厘1毫的象征性代价,“永租与英国官宪”。1898年又订"展界条约",将令郡阳街至中山大道;南东路至合作路之间的337亩5厘土地囊括进去。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1901年,英国人米勒勾结东方汇理银行买办"地皮大王"刘祥鹅二生),又将令郡阳街至中山大道、江汉路至南京路之间的大片土地窃掠而去,并从江汉路到合作路筑起一道把今天的中山大道包括在内的4米高墙,还在今江汉路沿江大道、黄披街、花楼街口分别建立铁栅,从而在中国的土地上建成一余方方正正的国中之国。英国领事馆设在今合作路临江的住宅区内。为防帝国主义者得寸进尺,我国居民在南京路至黄陂路紧逼英租界一线,建立了一条220米长的街道,名日保华街。

 1927年初,江汉关前发生了英国水兵枪杀中国居民的“一·三”惨案,愤怒的武汉军民起而还击,一举收回了英租界。设立第三特别区。

 俄租界: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俄、法两国以迫使日本归还我辽东半岛有"功",向清政府要求在汉口共同择定一个地区,建立它们的租界。俄、法两国商定:俄占这一地区的三分之二,法占这一地区的三分之一。分别与清政府订约。它们共同择定的地区是:从今合作路(与英租界相接,当时叫界限路)至一无路,共长288丈,也是从江边到今中山大道。俄占三分之二,为192丈,从今合作路至车站路东段(原为法租界的威尔逊路)。但今洞庭街以内,俄租界只到黄破路稍下一线。所以整个俄租界的乎面图像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L。面积为414亩6分5厘,年缴地丁漕米银83两4分2厘。

 俄国领事馆设在今湖北省电影公司院内(其下为美国领事馆)。俄国人也在今中山大道外侧修筑一道围墙,上与英租界围墙相接,下至今黄陂坡路与黄兴路之间。1923年,中苏协议告成时,苏联政府将俄租界归还我国。我国设立第二特别区。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法租界:原约载明:"法、俄租界现议在长江西岸汉口镇英租界以下沿江至通济门(原汉口城堡的城门,在今一元路口)为止,计长288丈,以三分之二由英租界下设为俄界,由俄界而下设为法界。此指大路(相当于今洞庭街)之外至江岸而言,是为前界,计长96丈。由大路至江岸,南首计深37丈,北首计深17丈。其大路之内,西南自俄界起,东北抵城垣官地为止,计笆长117丈。由大路至城垣官地为止,南首深106丈,北首深435尺。均已勘定,监立界石。计法国租界共合187亩。"每年仅缴地下漕米银37811厘。英国展界后,"筑有新路直接车栈"(指大智门火车站),法国也要扩大地盘并争夺铁路交通之便,于是也在1902年订约展界,越过今中山大道,在其西北至距京汉铁路60丈的地段内设立新界,使法租界的总面积达到373亩。

今中山大道伟楚里以下,长清里、德兴里、海寿街、如寿里和车站路、黄兴路的一段,郡包括在法租界内。民国六、七年间,法国人又乘中国军阀混战之机非法侵占黄兴路西段的全部及黄兴路口(磨盘)以北的友益街全部,伸向大智门火车站。法国领事馆设在今洞庭街同共里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接管了法租界。战后,我从日军手中收回了法租界。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江汉关和原日清洋行
 德租界:德国在俄、法商国的前一年,以迫使日本归还我辽东半岛为借口,而在汉口设立租界。它要求在英租界以下,但不与英租界毗连。具体范围在今一元路以下(今武汉市人民政府大院内为其领事馆所在地),至六合路与陈怀民路之间一线,东南抵长江边,西北至中山大道,占地600亩。年缴地下漕银12132分。当时沿德租界西北一线,堤黄陂、孝感等地商贩、工匠集聚之地,逐渐繁荣起来,常受德国殖民主义者骚扰。清政府在百姓的要求下设警自卫,同时由陈景堂出资,沿德租界西北侧建造房屋,形成街道,命名为华景街(""字表示这里是中国人管理的地方,""字是业主名字中间的一个字)

 此后又有韩永清出资筹建一条街,仿此命名,这就是今天公安路与三阳路之间的华清街。辛亥革命以后,在革命党人与北洋军阀的战斗中,这里曾发生大 火,德国领事想趁火打劫,要求越界筑墙,扩展租界,遭到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未能得逞。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 我国于1917年与德绝交,并拒绝荷兰公使为其代管,当即收 回德租界,成立第一特别区,设特区管理局。

 日租界: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日本强在汉口 设立租界。原定范围是上接德租界(今六合路与陈怀民路之间一线),下至燮昌小路(今郝梦龄路),东起江边,西至平和街(今中山大道),占地面积约为247亩半。条约上虽规定了每亩地下银和漕米数,但无丈量地亩总数,更无数银总数,不过是画饼。八年后,日将租界向北扩展150丈,到今刘家棋路与麻阳街(邻近黄浦路)之间一线,新增面积375.25亩,合计总数达622.75亩。日本领事馆设在今张自忠路与山海关路之间的滨江饭店内。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日清洋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宣布收回日租界,由汉口市政府直接管理。我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即设在原日本大石洋行内。

武汉江岸区142栋优秀历史建筑中,三分之一分布在汉口外滩沿线。古典式、哥特式、洛可可式、巴洛克式、维多利亚式建筑,一幢幢高楼华贵气派,令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建筑,体现了19世纪西方建筑的各种风格。这一大批欧式建筑,成为宝贵的城市遗产。

 汉口沿江大道西洋建筑群,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北至三阳路;南至江汉路;西至解放大道;东至沿江大道。

江汉关大楼:江汉关大楼由英国建筑师景明设计,恒纪建筑公司承建,1922年动工,1924年落成。占地1400平方米,高约40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83.8米,四周的建筑物均较它低得多,大楼为四层钢混结构,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主楼四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四层,总高度46.3米,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亦为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2001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汉关整个建筑具有希腊古典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为武汉市优秀的近代建筑之一,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武汉城市的标志。据武汉海关人士透露:已有88个年头的老海关办公大楼即将“退役”,拟作博物馆向市民开放。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为:永利银行

  现为:中国民生银行办公楼

  现址:江汉路10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永利银行

  永利银行于1946年始建,属现代派建筑,是解放前武汉兴建的

最后一座大型现代派建筑,1949年建成。由六合公司施工,系钢筋

混凝土结构。1940年“裕大华”在原有钱庄基础上成立永利银行,

1943年1月银行在重庆正式开业,设总行及总管理处。抗战胜利后,

裕大华”公司总部迁回汉口,即兴建永利大厦,作为永利银行总行,

汉口分行及“裕大华”各部办公处所。

     原为:台湾银行(日)

  现为:中国人民银行汉口分行

  现址:汉江路21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台湾银行

 这是一座十分漂亮的文艺复兴式建筑,门廊上还可看到“taiwan building ”的字样,这样带有很强殖民色彩的日本银行,现在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使用,细品起来还是很有意味的。

 台湾银行由汉协盛营造厂施工。系日商1915年兴建,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营造,建筑面积2796平方米,五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麻石到顶,正面五开间,中部三开间,三至四层设花岗石圆柱空廊,外观庄重典雅, 立面处理属古典主义手法。整个立面气势宏伟,它与同一条街上建成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台湾银行是甲午战争中国失利割让台湾后,于1899年由日本创办,总行在台北,故曰台湾银行。

  原为:中国实业银行

  现为:中信银行营业部

  现址:江汉路10号

  中国实业银行于1936年建成,是当时武汉的最高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翼各六层,中间九层塔楼。芦镛标事物所设计,李丽记营造厂营造。大楼临街立面底层为青岛黑色大理石磨光,上部刷粉红色水泥砂浆到顶,竖间玻璃,建筑外观简练,挺拔,高雅别致。大楼外观简洁明快, 面调统一, 十分壮观, 表现出现代建筑之特色。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间,此楼一度作为湖北药材公司的办公楼,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用作中信银行的营业部使用。

   原为:四明银行

   现为:省保险公司

 现址:江汉路45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四明银行

 建于1934年,现为省保险公司。建筑大师卢镛标设计,属现代派的建筑典范。由汉协盛营造厂承建,楼高39.01米,地上5层(中间7 层),地下1层。曾于2000年整修。银行大楼平面为梯形,中央是营业大厅,立面无檐口装饰,临街正立面底层麻石砌筑,以上为水刷石子粉面,壁柱形成竖直线条通顶,外观简洁明快,开汉口建筑之新风,是典型的早期现代主义作品。四明银行大楼是中国建筑师在汉设计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是当时武汉较高的建筑之一。

   原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现为:中国工商银行营业部

  现址:江汉路60号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建于1920年,由汉口三义洋行设计,上海三合兴营造厂承建,建于1920年。总造价为13万余元。大楼建筑面积为2142平米,楼高21.9米,是一座地上4层,地下一层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整幢建筑充满18世纪欧洲巴洛克式与19世纪新古典的混合风格,显得非常华丽典雅。

  原为:中国银行

  现为:中国银行汉口支行

  现址:位于江汉路与中山大道交汇路口处

 银行侧面现仍保留着90多年前的石刻铭文,所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雄伟的建筑在整条中山大道上显得独树一帜气派十足。这是个出好照片的地方,过街天桥上是个不错的摄影点。

 中国银行建立于民国元年(1912年),1915年在中山大道1021号兴建正式行址大楼。由英商通和有限公司设计,地上4层,地下1层,楼高38.8米,1917 年竣工,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武汉最早采用此种结构的大楼之一),整座建筑内部装修古朴典雅,临街立面严谨对称,尺度雄伟。

  原为:浙江兴业银行

  现为:明牌首饰店面

  现址:位于中山大道江汉路口

 在江汉路和中山大道教会的路口处坐落着这么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漂亮房子,加盖的红瓦屋顶是在1998年修复时加上的,恢复了当初的建筑原貌,俯仰之间,感受到无限的浪漫风情。

 浙江兴业银行建于1920年。现为武汉明牌首饰使用。该行大楼由景明洋行设计,康施里营造厂承建,于原址修建三层钢筋混凝土大楼建筑面积4578 平米。但顶上一层为气屋。大楼属于巴洛克风格。更为别致的是塔楼的柱子为圆形,这种设计给人一种稳中求变的感觉。整栋建筑的底层用麻石砌筑,上层外墙为假麻石粉面,而屋面为十分抢眼的红色坡顶,气屋的窗户有拱顶既宽又大,远远看去宛若一座四层大楼。气屋是为调节室内温度而建,它对武汉盛夏,起着类似如今“空调”的作用。

   原为: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

  现为:某婚纱摄影店

  现址:中山大道908号

 建于1936年,先为湖北省交通开发公司使用,现为某婚纱摄影店使用。属早期现代派建筑,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卢镛标设计,上海泰兴营造厂施工。系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消柱式构图,强调素面、直线,檐部厚重,仍未完全摆脱西方古典式影响。1928年中华民国中央信托局在武汉设立分局,为抗战前后国民党政府管理武汉房地产的机构,后建造此摩登高楼。

  原为:浙江实业银行

  现为:某婚纱店

  现址:中山大道910号

 石刻雕花的基座,雄伟的艾奥妮巨柱,屋顶的八角形穹隆塔楼或多或少让这座老建筑似乎带有点城堡的意味,现在作为婚纱店摄影使用的大楼,可以说是将那古老的不变的爱情主题继续吧。

  浙江实业银行建于1926年,属古典主义建筑,由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

和李丽记营造厂施工。原为4(地下1)钢筋混凝土结构,三段式立面,主入口门

斗为613开间,采用单双对称多立克柱式。1930年屋顶因火灾被毁,景明洋行

重新设计,将原建筑的檐口处理成腰线,增建1层,两侧添加了椭圆形穹窿,

文艺复兴式。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成立于1921年,武汉沦陷期间,汪

伪“中央储备银行”曾在此营业。

      原为:大孚银行

  现为:某快餐店面

  现址:位于中山大道、南京路口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大孚银行

 这座大楼在日占期间也曾被用作日军特务机关——日军总兵司令部,也是汉口市民口耳相传里的阴森恐怖之地。大楼身上的迷彩还保留着战争时的外观,如不知底细的话反而觉得这图样给显得严肃端庄的现代派大楼添上几许不恭的色彩,况且鲜明的永和豆浆店的大招牌早就破坏了一本正经的氛围吧。

 大孚银行于1935 年委托景明洋行设计,由汉口钟恒记营造厂承包修建。并于1936年竣工交付使用。建成为一栋钢筋混凝土四层大楼(转角处计五层),连地下一层。大楼占地50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68平方米。大楼转角为大门入口,朝向中山大道。当时被称为“摩登大楼”,即是现代派的大楼。现为"永和豆浆"租用。大楼表面现在还能看到几道浅绿色波纹长条,那是战争时期的建筑物身披的防空伪装,复原后依旧保留了这个外观图样。

  原为:金城银行

  现为:武汉美术馆

  现址:保华街2号

 这是一座气势庄严,姿态宏伟的学院派大楼,大楼正面复原了当初的原貌,梳洗打扮一新,连招牌都是一股文艺范儿。如果不是银行二字,真或许将它误认为一个货真价实的美术学院。

 金城银行现为武汉市美术馆。金城银行大楼建设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位置。它位于中山大道的分岔口,正面迎着中山大道,横面是南京路,从而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大楼正面7间8柱,采用的是欧洲古典式廊柱样式。而柱廊高达三层,二层开半圆形拱窗,上面有厚重檐口和山花。若从廊外来看,既有雄伟感,又有开阔感,也富有变化。这是一座气势庄严,姿态宏伟的学院派大楼,大楼正面复原了当初的原貌,梳洗打扮一新,连招牌都是一股文艺范儿。

  原为:大陆银行

  现为:“中国人民很行”,民用住宅

  现址:中山大道912号

 大陆银行的旧址基本上已被改造殆尽,现在已经被用作民用住宅使用,牌额位置留着当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可以看出,解放初期,中国人民银行曾在此地办公过。今时今日,倒是显得并没有一点不和谐之处。说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人民当然很行啦,物尽其用才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品质。

 大陆银行位于中山大道扬子街口,两条街的转角组成一个优美的钝三角形。该行大楼系由中国建筑界泰斗庄俊(达卿)工程师设计,李丽记营造厂承包修建,1931 年始建,1932年竣工。整个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风格为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融合。

  原为:中孚银行——迷失在路上的白色幽灵

  现为:某大药房店面

  现址:南京路45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中孚银行

 建于1917年以后,砖混结构,立面呈三段式结构,造型看起来有点索然无味。中孚银行由孙多森(李鸿章侄外孙)等人1916年创办,总行设在天津。虽然看得出整栋建筑有着老洋行建筑的骨架,但是由于外观变动改造太大,已经很难从外观看得出当年的痕迹。

  原为:广东银行

  现为:某平面设计公司

  现址:扬子街7号

  看过整条路线里的老银行建筑,可以说最吸引眼球最特别的就要数广东银行了,这座近百年的老建筑显示出西洋建筑中地道的美学一面,精美典雅,贵不失格。所谓物以稀为贵,这是武汉老银行建筑中必要参观建筑精品。

  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923年。由景明洋行设计,李丽记营造厂施工。

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构图采用仿帕拉第奥母题式手法,建筑中部凹

进,形成半圆形入口平面,上方覆盖敞开式半弯隆顶,极具特色。此为武汉老洋

中不多见的纯西欧古典建筑模式,很受建筑爱好者的青睐。

  原为:交通银行

  现为:中国建设银行营业部

  现址:胜利街2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由景明洋行建筑师翰明斯和工程师伯克利于1920年1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汉合顺营造厂承建,1921年建成,造价8.2万两纹银。大楼为古典柱廊式建筑,正立面三段(台座、墙身、檐楼顶(计14m),直径1.3m,楼前10级条石踏步而上。整座建筑外观(正面)严谨对称,尺度雄伟。是武汉20年代银行大楼的典例之一。

  原为:汉口商业银行

  现为: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

  现址:南京路64号

  汉口商业银行30年代初,行址最初设在法租界西贡街(今中山大道113号 )1933年在第三特区湖南街(今南京路胜利街转角处)建成5层银行大楼(今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大楼占地1083平方米,由上海建筑师陈念慈设计。楼长37.0米,宽20.65米。正面楼顶有砖木结构亭阁,飞檐筒瓦。建筑外观在严谨对称中,增加了活泼的气氛,颇有中西结合的特色。

  原为:麦加利银行(英)

  现为:中国银行营业部

  现址:洞庭街33号

 麦加利银行更响亮的一个说法是渣打银行,只不过一个东西在大陆流通的两个不同说法而已。汉口的麦加利银行可谓开启了武汉金融圈的繁荣的大门,典型的英国式建筑也十分值得驻足观摩。

  建于1865年,位于汉口洞庭街33号,现为市公安局某处,是第一家在汉设立的外资银行——汉口英国麦加利银行。该行大楼由英籍工程师设计,交当时第一家营造商──发德辅洋行承包修建,系三层砖木结构,铁皮瓦屋面,门窗连续发卷半圆拱形,墙体用水泥抹面,檐部雕饰为卷草等植物图案,四周廊采用花瓶式栏杆。墙面用横向凹槽分格,房顶四周设有保留哥特式建筑痕迹的方锥形塔尖,整个造型严谨对称,富于韵律感,是典型英国殖民地建筑风格。

  原为:汇丰银行(英)

  现为:光大银行武汉分行

  现址:沿江大道143-144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汇丰银行

 这座耗费白银百万两的宏伟建筑是汉口最典型的西方古典式建筑,从青岛路路口来到沿江大道左手边便可见到,据说银行内部也复原完好了当年的原貌,十分华美,有机会的话要到汇丰银行大楼里面多看看。另外,光大银行牌子下面还有汪精卫的手书遗迹。

汇丰银行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开设汉口支行。1913年始,在沿江大道青岛路口内,由英籍工程师派纳设计,兴建甲种混合结构大楼,1917年竣工。汇丰银行建筑古朴粗犷,体形雄伟高大,是汉口最典型的西方古典式建筑,也是汉口最早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与汉口水塔、德国领事馆、汇丰银行并称为“汉口近代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紧接沿江大道转角处兴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由上海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建成。汇丰银行共占地35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44平方米。整座建筑,内外装饰华丽,外观立面严谨对称,尺度雄伟,可谓当时武汉银行建筑之冠。

  原为:花旗银行(美)

  现空置未使用

  现址:沿江大道142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大楼的正面似乎是还原了早先“纽约州国立城市银行”的铭文,痕迹颇新。楼顶的白头鹰雕塑似乎是近几年装上的,许是为了还原原貌的缘故,用它代替了之前的无厘头天线。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花旗银行

 1950年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接管大楼,后为武汉市公安局一处使用,现作为沿江大道上的景观之一,未见明显的使用痕迹。这幢大楼建造于1921年,地面有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6153平方米。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亨利墨 (Henry Murphy)。建筑风格属于简化的古典主义式样,立面三段式构图,第一段中间4根圆柱门斗有3个半圆形门入口;第二段三层中间8根廊柱;第三段檐口上有一层,顶部为平台。2─4层为中段,设贯通3层的6根大型圆柱。景明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1层,1921年建成。圆形的山花和檐口的装饰与台湾银行相似。

  原为:横滨正金银行(日)

  现空置未使用

  现址:沿江大道129号

 抗日战争期间,正金银行在当时可算是风光一时,这座纯西式风格的建筑令人很难从外观上看的出这是一家日本银行,真是一幢比欧洲还欧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1894 年,横滨正金银行在汉口英租界江滩开设汉口分行,清光绪二十三年 (公元1897年) 在英租界外滩 (今沿江大道南京路口) 建成开业,现建筑系1921年改建,建筑面积约5632平方米。原为2层砖木结构,拱卷廊窗,尖山屋顶设暗层,四面方窗。1921年拆除重建成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由景明洋行翰明斯设计。大楼墙体厚实,外墙麻石到顶,高台阶,为现代风格的古典主义建筑。建筑师利用转角处作为主入口,两侧做空柱廊,临街的东南两立面的擎天巨柱,系用双柱组合形成柱廊,巨型双柱改善了两边临街的景观,建筑物外观仍属古典复兴式,建筑恢宏、内部做了一些日本装饰。与汉口水塔、德国领事馆、汇丰银行并称为“汉口近代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华俄道胜银行(俄法)

  现为:“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现址:沿江大道162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华俄道胜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于1896年开设,是一座精美的古典主义建筑。地面4层。1926年停业后,此楼成为当年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宋庆龄曾住在二楼。现在为武汉蓝光电力公司使用,并建立了“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华俄道胜银行

  原为:东方汇理银行(法)

  现为:武汉市文化市场管理中心

  现址:沿江大道171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东方汇理银行

 作为法国文化骄傲的的巴洛克建筑艺术,整个汇理银行大楼显得十分法国化。建筑各个部分精雕细琢,整体犹如一件雕刻精美的艺术品,犹如一位身着艳丽红裙的巴黎女子,给人以雍容华贵的和谐美感。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东方汇理银行

  东方汇理银行的汉口分行设立于1902年,是一座洛可可式2层红砖楼房,楼

2层,外墙中部设腰线进行水平划分,竖向则以半圆形壁柱进行划分,配以拱形

门窗,并且这些部位都有精美的砖雕。该楼现为武汉市文化市场管理中心。半圆形

券廊拱顶并非标准砖砌筑,而是采用特制拱形砖组合而成,形成优美的拱形曲线。

拱顶做有拱心石装饰,这是西式做法,在中国近代券廊式建筑中较少见。此楼是汉

口保存最好的砖雕艺术珍品。

  原为:德华银行(德)

  原建筑已毁,现存的原德国领事馆已做武汉市政府使用

  现址:沿江大道188号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原德华银行

曾经的德华银行从史料中查证出是一家融合德国城邦的古堡式建筑,青山松竹老,彼时的雄伟建筑早已没了踪影。

汉口德华银行建于1899年后,位于今汉口沿江大道武汉市办公大院内,具体位置在政府大院正大门进门的右侧,楼房的正面朝长江,离江堤不足100米,楼房左侧与德国驻汉口领事馆隔花园相邻。德华银行在1944年12月美军对汉口的一次轰炸中被毁,彼时作为和日本一条线儿上的“邪恶轴心”的德国建筑,被炸的体无完肤也在意料之中了。现在去原址看的话倒是可以远观一下原德国领事馆,现武汉市政府的驻地大楼,也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样式。

 以下是一幅游览汉口西洋建筑的地图: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有人总结了一条可以说是游览其中23家精美的老银行建筑的最佳路线。按照这条线路可依次走过江汉路、中山大道、南京路、大陆坊、扬子街、胜利街、再回到南京路上,穿过洞庭村,来到青岛路,最后到沿江大道。基本上可以不走回头路,不重复的一次性走过20家老银行的现址。
详细行程路线如下:

 从著名的江汉关大楼出发——老百年饭店(日清洋行,日信洋行)——中国民生银行(永利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台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四明银行大楼——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银行(原中国银行)——明牌首饰(浙江兴业银行)——皇宫婚纱摄影店(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非常台北婚纱店(浙江实业银行)——永和豆浆(大孚银行)——武汉美术馆(金城银行)——“中国人民很行”(大陆银行)——老百姓大药房(中孚银行)——大陆坊——广东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汉口商业银行)——洞庭村——中国银行(麦加利银行)——光大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横滨正金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武汉市政府(德国领事馆)

 具体也可以这样表述:

 从著名的江汉关大楼出发。沿江汉路步行街往北走,在这条街上依次可以看到老百年饭店(日清洋行,日信洋行),中国民生银行(永利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台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四明银行大楼,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及至走到中山大道路口,在江汉路与中山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处可以分别看到中国银行(原中国银行)和明牌首饰(浙江兴业银行)。

 从江汉路右拐进入中山大道后在道路南侧可以看到皇宫婚纱摄影店(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和非常台北婚纱店(浙江实业银行)。沿着中山大道一直前行,不远处便可看到永和豆浆(大孚银行)。在保华路和中山大道相交汇的街中心岛上则坐落着武汉美术馆(金城银行)。之后金城银行折回到中山大道再拐入南京路,依次参观“中国人民很行”(大陆银行),老百姓大药房(中孚银行)。之后穿过大陆坊来到扬子街,可参观广东银行。出大陆坊左拐沿扬子街直行进入胜利街,可看到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沿胜利街北行在胜利街和南京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可看到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汉口商业银行)。

 从南京路进入到鄱阳街,在南京路和鄱阳街十字路口左拐可以看到洞庭村入口,穿过洞庭村,出巷子口左拐沿洞庭街直走便可以在十字路口看到中国银行(麦加利银行)。从洞庭街和青岛路交汇的十字路口进入青岛路,一直走到沿江大道便可以看到光大银行(汇丰银行),在青岛路路口的右手边则为花旗银行,在花期银行右手边坐落着横滨正金银行。然后在沿江大道上折回往北走,依次可以看到华俄道胜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和武汉市政府(德国领事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