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轻风无意 2018-04-10

 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时间关系,只参观了感兴趣的民族熔炉、佛风遗韵和土木华章三个展厅。
 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滨河西路[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南北朝社会动荡,佛教成为乱世百姓的精神寄托,经帝王显贵推崇,炽烈传播,隋唐达到极盛。与之相应,佛教艺术发展迅速,辉煌迭现。佛教作为中国雕塑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历时漫长。石雕和彩塑佛像,金铜造像,经久不衰。
 “佛风遗韵”展厅(部分展品照片)[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第一单元 北朝风貌
 战乱频仍,社会失序。人们对现实的无助和对来生的憧憬,促成了北朝佛教的空前发展,开窟造像,蔚然成风。山西幸存至今的北朝佛教艺术遗存,仍有200余处石窟寺、摩崖造像和难计其数的单体造像及造像碑。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北朝早期佛像多为高鼻深目、薄衣贴体的异族模样。中后期逐渐汉化,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南朝“名士”形象。佛教造像这一外来艺术经历了不断民族化的过程。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第二单元 盛唐气度
 唐朝的强盛,是今人无法忘怀的梦幻。从盛唐佛教造像中,我们依稀看到气度恢宏的大唐风貌,感悟海纳百川、开放进取的大唐精神。隋唐将汉代的简约抛于身后,汲取外来营养,融会贯通,完成了佛教雕塑艺术的民族化,并赋予丰腴健美、优雅自然的时代特色,成就了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第三单元 人间情怀
 从北朝的宗教迷狂,到隋唐佛学的哲理思辨,再到宋元奉佛的世俗情结,人们对佛教的崇拜逐渐趋于理性。佛教文化及其哲学思想,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融入浩瀚的中华文化之中。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转载]闲逛随拍509 <wbr>佛风遗韵——山西博物院
 以上文字内容均参阅山西博物院内介绍牌 本次为《北京古迹》群活动,群主天翔128古迹带队,五天一车四人前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