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术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枳实12g 白术6S,
上2味,以水500ral,煮取300ml,分3次温服。
(功效)行气散结,健脾利水。
(主治)
主证:心下痞满,坚大如盘,食少倦怠,苔白腻,脉沉弦。
副证:呕恶肠鸣,或呃逆噫气。
(临证加减)
L本方证若偏寒者,加良姜、香附;呕吐吞酸者,加吴茱
萸、黄连或加乌贼骨;呕吐痰涎者,加陈皮、半夏;肠鸣切痛
者,加生姜、半夏、大腹皮、香附等。
2.痞闷加陈皮;气滞加木香或沉香曲。
3.小儿脾土素虚,土不生金,影响脾气,症见气短懒言,
神疲乏力者,加党参;如纳呆食少,加鸡内金、砂仁;如大便酸
腐,加槟榔、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
4.枳术丸源流及其变方:略述了该方之源流,并分别述其
常用变方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蘖枳术丸、
木香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木香干姜枳术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
丸、三黄枳术丸、消饮丸之出处、组成以及主洽等。 [中医杂志,
1980,(5):683
5。枳术汤证的研究;本方证接上方之后,亦属气分病范围。
枳术汤方后“有腹中软即当散”一句,可证明属气分证。旋盘即
是圆盘。气虽无形,然气滞则水不行,可积水成痞,故云水饮所
作。欲利其水,必行其气。枳实,行气之要药,白术佐之,更能
发挥其“长肌肉,利五脏,益气”之作用。若白术与枳实用量互
易,则壅补守中,未见其利,反见其弊。故张洁古之枳术丸,只
宜于轻症缓症。[金匮诠释.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
6.枳术丸(汤)治胃下垂,方为枳实、白术各50g。肝郁
气滞明显者加柴胡、佛手、郁金等;脾胃气虚明显者加党参、茯
苓、怀山药等;脾胃虚寒者加干姜、党参等;脾胃郁热者加黄
连、吴茱萸等;湿阻脾胃者加川朴、苍术等;纳食减少者加山
楂、神曲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柏子仁等;大便溏薄者加怀
山药、煨葛根等.症状改善后,以枳实、白术减量巩固治疗。[浙
江中医杂志,1991,(10):]
7.枳术丸加味治疗小儿肝脾肿大:方由白术、枳实、三棱、
莪术、三七五味药组成,捣末过筛,周岁dxJL每服3g,每日2—
3次。据此周岁以内小儿酌减,周岁以上小儿酌增。疗效颇著。
[新中医,1992,(6):20]
8.白术二两,枳实一两。制水丸,每服二至三钱。治脾胃
虚弱,饮食不消,心下痞闷,名枳术丸。
李东垣曾将此丸剂衍化成若干消导之剂。如《内外伤辨惑
论》以此丸加橘皮一两,名橘皮枳术丸.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
不消,或脏腑不调,心下痞闷;此丸加大麦芽、神曲各一两,名
曲蘖枳术丸,治为人所勉劝,强食之,致心腹满闷不快;此丸加
木香一两,名木香枳术丸,能破滞气,消饮食,开胃进食;此丸
加半夏一两,名半夏枳术丸,治因冷食内伤;此丸加黄芪二两,
黄连、大黄、神曲、橘皮各一两,名三黄枳术丸,治伤肉食湿面
辛辣厚味之物,填塞闷乱不快.其他如木香干姜枳术丸、木香人
参生姜枳术丸等。
9.枳实、厚朴、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治胃家有痰,
兼有食积者,名枳朴二陈濯汤。
10.枳实、大黄、槟榔、厚朴、甘草、木香.治积热肚腹满
硬,痛久不止,大便实,脉数而渴者,名枳实大黄汤。
11.枳实、赤茯苓、甘草、半夏、桔梗。治伤风外寒,胸满
气促,咳嗽,甚则吐痰夹食,名枳实汤。
12.枳实、生大黄、槟榔、厚朴、连翘、黄连、神曲、紫
草、山楂、木通、生甘草。治伤寒兼湿,湿遏化燥,内夹食滞,
症见斑疹,不能速透,大便秘结者,名枳实导滞汤.
13.木香、砂仁、枳实、白术。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用于
脾虚气滞,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软,名香砂枳术丸。
原文)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32)
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气分轻者的证治。本条所论症状与前条所述基本相同。原文
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即胃脘处可触及有形块状物,其大小如盘。但其厚
度与前条有异,前条如“旋杯”,此条如“旋盘”,“杯”与“盘”的区别为杯深盘浅,复
后“杯”厚或高,盘薄或矮。即前条胃脘处所触及的有形块状物其厚度较本条为厚,说
明前者证势较重。其病机亦为“水饮所作”。“水饮”由来为气滞脾弱,津液转输失其正
常,聚积而成。治用枳术汤行气散滞,健脾化饮。
(方药评析) 方中枳实为君,行气散滞,佐以白术健脾化饮。二者相配,功在行气
散滞,健脾化饮,消中兼补,使气行饮化,则心下痞坚得消。方中枳实量倍白术意在以
消为主,除心下痞满。本方与《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枳术丸药物组成全同,后者是张洁
古效仿本方而制,但其白术之量倍于枳实,为君药健脾除湿,辅枳实下气行滞,消除痞
满,功在健脾消滞。本方为汤剂,枳术丸以荷叶裹烧饭为丸,荷叶升清养胃,且助白术
健脾胃,与枳实相配可升清降浊,调和脾胃。前者主治气滞脾弱,水饮内停,心下坚满
等症;后者主治脾胃气虚,饮食停滞,纳少脘胀痞满等症。
枳术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证二者皆为气分,但它们有何异同,请见下表。
枳术汤证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证
┏━━━━┳━━━┳━━━━━━━━━━━━━━━━━━━━━━━━━━━━━━┓
┃ 病 ┃ 同 ┃ 水饮所作于心下 ┃
┃ ┣━━━╋━━━━━━━━━━━┳━━━━━━━━━━━━━━━━━━┫
┃ 机 ┃ 异 ┃ 气滞脾虚,水气互结 ┃ 阳虚阴凝,寒水互结 ┃
┣━━━━╋━━━╋━━━━━━━━━━━┻━━━━━━━━━━━━━━━━━━┫
┃ ┃ 同 ┃ 气分病主症:心下坚,大如盘,喘,肿 ┃
┃ 症 ┃ ┃ 兼症:手足逆冷,或恶寒身冷,骨疼,胸满肠鸣,痹不仁 ┃
┃ ┣━━━╋━━━━━━━━━━━┳━━━━━━━━━━━━━━━━━━┫
┃ ┃ 异 ┃ 主症较轻 ┃ 主症较重 ┃
┃ 状 ┃ ┃ ┃ ┃
┃ ┃ ┃ 兼证或有或无 ┃ 兼症明显. ┃
┣━━━━╋━━━╋━━━━━━━━━━━┻━━━━━━━━━━━━━━━━━━┫
┃ ┃ 同 ┃ 治则:调和阴阳 治法:消除水饮 ┃
┃ ┣━━━╋━━━━━━━━━━━┳━━━━━━━━━━━━━━━━━━┫
┃ 治 ┃ ┃ ┃ ┃
┃ ┃ 异 ┃ 理气健脾化饮 ┃ 温阳散寒祛除水饮 ┃
┃ 疗 ┃ ┃ 枳术汤 ┃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
┣━━━━╋━━━┻━━━━━━━━━━━╋━━━━━━━━━━━━━━━━━━┫
┃ 药 ┃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 ┃
┃ ┃ ┃ 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 ┃
┃ 物 ┃ ┃ 子一枚炮 ┃
┗━━━━┻━━━━━━━━━━━━━━━┻━━━━━━━━━━━━━━━━━━┛
气分除上述之症外,在《仁斋直指方.肿论》中指出还可见“肠鸣,骨痛,冷痢”亦
可选用“枳术汤”(方由桂枝、白术、麻黄、细辛、甘草、枳实、干姜、姜组成)治之。
此可供临证时参考。
(文献选录] 赵以德:心下,胃土脘也。胃气弱,则所饮之水,入而不消,痞结而坚,必强其
胃,方可消痞,白术健脾强胃,枳实善消心下痞、逐停水、散滞血。(《金匮方论衍义》)
尤怡:证与上同,日水饮所作者,所以别于气分也。气无形,以辛甘散之;水有形,
以苦泄之也。(《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等: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此里水所作也,似当下而不可下者,以坚大
而不满痛,是为水气虚结,未可下也。故以白术倍枳实,补正而兼破坚,气行则结开,两
得之矣。此里水不可下之和剂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临床应用] (1)治胃痛、胃下垂:武氏治一胃痛患者已5年,X线报告胃下垂
低于髂联线7—8厘米。处方:枳实、白术各20g,厚朴、青皮各10g,砂仁、木香、甘
草各5g,加减服用3月余,诸症消失,X线报告胃下垂已上升至髂联线以上。
(2)治水气内停:李氏治一患者心下坚满如大盘,局部色不变,略高于四周腹壁,
触之聂聂而动,脉沉滑,处方:炒枳实12g,白术12g,连服4剂,感心下舒软,与四周
腹壁乎,继服上方四剂,病愈.
(3)治脾积(上腹部包块):邱氏治一男性病人,因食牛肉而致上腹部有一包块,
疼痛,呕吐不能进食。钡餐检查报告:慢性胃炎、胃内蛔虫、胃石症。超声波探测到剑
突下稍偏左有一5×6。5×6。5cm。的包块。处方:枳实20g,白术15g,山楂30g。服1剂
痛减呕止,6剂后胃痛大减,后于方中加半夏、槟榔配服驱虫净,排去蛔虫十余条,再于
初诊方中加生蒲黄、五灵脂,20剂后,诸症若失,超声波复查证实包块消失。
(4)治消化道疾病:王氏用本方治胆石症、胃肠功能失调、胃石症、消化不良、术
后便秘腹胀及子宫脱垂等获效.
(现代研究] 王氏药理实验表明枳实有使胃肠节律性蠕动增强的作用,故在治疗
胆石症、胃下垂、子宫脱垂及胃肠功能失调时,为必用之主要药物。枳实煎剂能增强胃
肠节律性蠕动。一方面有利于肠内气体及粪便的排除,则“行气”;另一方面,对治疗小
肠疝气和脱肛亦有一定作用。枳实煎剂对子宫有显著的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有力,肌
张力增强,故用治子宫脱垂。
白术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白术酮,并含维生素A。药理研究,白术
有利尿作用,可能是由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分重吸收的结果,同时证明白术有轻度
降低血糖的作用。
附方
《外台》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
以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方见风湿中。
(词语注解) 阴:此指外阴。 、
(经义阐释工 本条论述风水表虚,水湿偏盛的证治。风水为风邪犯肺,失其通调,以
致津液运行障碍,水湿停聚,泛溢肌表而致。其脉浮,为水溢肌表所致,故曰:“脉浮为
在表”。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浮于上故其人头汗出,表无他病,又因水为阴邪,其性下
趋,故曰腰以下当肿,甚者及外阴部,由于下肢肿盛,故难以屈伸。
(方药评析) 此方主治病证虽为风水表虚证,但其证势据该处所述应比本章第22条
要重,若用防己黄芪汤的原量治之,那就证重药轻,难以获效,故可选《外台秘要》卷
28风水门中的深师木防己汤。此方主治与防己黄芪汤相同,虽然两者组成药物相同,但
前者用量重,具体为防己四两、甘草二两、白术四两、黄芪五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
枚,其方药配伍意义与防己黄芪汤同,具体请见湿病第22条。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