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表里分消

 学中医书馆 2018-04-10
防己茯苓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防己9g 茯苓18g 黄芪9g 桂 枝9g 甘草6g 上5味,以水1000ml,煮取200ml,分3次温服. (功效)通阳化气,表里分消。 (主治] 主证:皮水,外证肤肿,按之没指,四肢肿甚而聂聂困动, 舌苔白滑,脉沉。 副证:肢体欠温,不恶风,口不渴。
(临证加减)
1。水肿重者,加大腹皮、生姜皮、桑白皮、车前子等,以 行气利水。
2.下肢多肿,身重乏力,加大腹皮、.朱膝、木瓜,以行气 消肿。
3.脾气虚水湿运化不利,加赤小豆、玉米须,以健脾利湿。
4。临证以《金匮》防己茯苓汤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肾炎、 营养不良性水肿、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收到了良好效 果,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特点。[江西医药,1981,t+,:423
5。疗肿患下水气,四肢肿,聂聂动,于本方中加生姜、芍 药各二两,白术三两,名木防己汤。阱台秘要] 6.防己、茯苓、白术、桂心、生姜各四两,乌头七枚,人 参二两,甘草三两。为粗末,苦酒和水煎,分四次(昼三夜一) 服。治历节风,四肢疼痛不可忍者,名防已汤。[千金要方] 7。论防己茯苓汤证的特点:本方证的特点是水肿病人四肢 聂聂动,聂聂是形容肌肉轻微跳动的意思。这种动风征兆的出 现,是因水气太盛,阴遏阳气流通所致。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 郁极而动,所以出现动风现象。此与肝阳化风,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欲镇其风,必通其阳;欲通其阳,必利其水, 故以防己、茯苓利水,桂枝、茯苓通阳。茯苓一身而兼二任,故 其用量较其他药加倍。险匮诠释.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3

(原文)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 之。(24) 防己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词语注解] ①聂(zhe 哲):轻微而动。聂,树叶动貌。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皮水的证治。皮水是“外证驸肿,按之没指,不恶风”。此言 “四肢肿,水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二者是一致的,此突出防己茯苓汤证属皮水,但 肿势较甚而已。正如黄树曾所曰:不兼风邪,但有水行皮间者,曰皮水,故皮水不恶风 也。此证四肢聂聂动,为水在皮肤之故,脾主四肢,其阳不足,水湿泛溢,故水气在皮 肤中,四肢肿盛,阳被水湿之气所遏,水气相击,故四肢聂聂动。结合临床“四肢聂聂 动”不是必有之症,这里以此说明水势甚而已。本证属脾肺气虚,水湿内停,阳气被遏 所致,故用防己茯苓汤通阳利水,益气消肿。 (方药分析) 防己、黄芪利水除湿益气,使水从外而解;桂枝、茯苓通阳化气利水, 使水从下而去;桂枝与黄芪相伍,能通阳行痹,鼓舞卫气,助肌表水湿之气消散;甘草 益气调和诸药,助黄芪补脾,脾气盛则水邪易除。本方由防己黄芪汤去白术加桂、苓而 是。现将二方比较于下。 防己黄芪汤与防己茯苓汤比较表 防已黄芪汤          防已茯苓汤 ┏━━━━━━━━━┳━━━━━━━━━━━━━━━━━┳━━━━━━━━━━━━━━━━━┓ ┃药物组成与分量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 黄芪一两一分 ┃防己、黄芪各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 ┃ ┃ ┃白术七钱 生姜4片 大枣一枚 ┃二两桂枝三两 ┃ ┣━━━━━┳━━━╋━━━━━━━━━━━━━━━━━╋━━━━━━━━━━━━━━━━━┫ ┃ ┃ 主 ┃ 风 水 ┃ 皮 水 ┃ ┃ ┃ 治 ┃ ┃ ┃ ┃ ┣━━━╋━━━━━━━━━━━━━━━━━╋━━━━━━━━━━━━━━━━━┫ ┃ 适 ┃ ┃ ┃ ┃ ┃ ┃ 病 ┃ 风邪外袭,肺气不宣 ┃ 阳气被遏不运 ┃ ┃ 应 ┃ ┃ 风水相搏,卫表气虚 ┃ 水湿停于皮下 ┃ ┃ ┃ 机 ┃ (水势较轻) ┃ (水势较甚) ┃ ┃ ┣━━━╋━━━━━━━━━━━━━━━━━╋━━━━━━━━━━━━━━━━━┫ ┃ 证 ┃ ┃ ┃ ┃ ┃ ┃ 主 ┃ ┃ ┃ ┃ ┃ 症 ┃ 身肿且重,汗出恶风,脉浮 ┃ 四肢肿甚,且微动,脉浮 ┃ ┣━━━━━╋━━━┻━━━━━━━━━━━━━━━━━╋━━━━━━━━━━━━━━━━━┫ ┃ 功效 ┃ 益气固表,利水除湿 ┃ 通阳益气,分消水湿 ┃ ┗━━━━━┻━━━━━━━━━━━━━━━━━━━━━┻━━━━━━━━━━━━━━━━━┛ (文献选录] 徐彬:按前皮水所注证皆不列,谓挈皮水二字,即概之也。又特揭言 四肢肿,聂聂动,以明水气在皮肤中之状,而后皮字义晓然矣。药亦同防己黄芪汤,但 去术加桂、苓者,风水之湿在经络近内,皮水之湿在皮肤近外,故但以苓协桂,渗周身 之湿,而不以术燥其中气也。不用姜枣者,湿不在上焦之营卫,无取乎宣之耳.(《金匮 要略论注》) 沈目南;此邪在皮肤而肿也,风入于卫,阳气虚滞,则四肢肿,经谓结阳者肿四肢, 即皮水也。皮毛受风,气虚而肿,所谓水气在皮肤中。邪正,风虚内鼓,故四肢聂聂而 动,是因表虚也。盖肺与三焦之气,同入膀胱,而行决渎,令水不行,则当使小便利而 病得除,故防己茯苓除湿而利水,以黄芪补卫而实表,表实则邪不能容,甘草安土而制 水邪,桂枝以和营卫,又行阳化气而实四末,俾风从外出,水从内泄矣。(《金匮要略编 注》) 尤怡:皮中水气,浸淫四末,而壅卫气,气水相逐,则四肢聂聂动也。防己、茯苓 善驱水气,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且合黄芪、甘草,助表中之气,以行防己、 茯苓之力也。(《金匮要略心典》) 黄元御:阳受气于四末,皮水为病,阳衰湿旺,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木郁风 动,故四肢聂聂动摇。黄芪桂枝发营卫而达木郁,苓甘防己,培中土而泄水气也。(《金 匮悬解》) (临床应用) (1)治水肿:王氏治邱某,男,10岁。面目浮肿,渐及四肢已2月 余,晨起面目肿甚,下午足胫肿甚剧,小便不利,食欲减退,头晕,心悸,乏力,面色 虚黄,精神不振,脉虚弱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尿液检查:蛋白(++),红细 胞(+),白细胞(+)。证属脾肾虚弱,气化不能。治以健脾补肾,化气行水,防己茯 苓汤加味。防己12g,茯苓、熟地、山药各lOg,黄芪、薏仁、玉米须、白茅根各20g,白 术、泽泻、车前子各lOg,服药20剂,浮肿全消,尿液检查正常,但头晕、腰酸、乏力、 睡眠不佳,原方加炒枣仁、太子参、丹参,治之而愈。 (2)治妊娠子痛:日本报道妊娠8月余,突然发生子痈,伴有呕吐,头痛,全身浮肿, 尿量减少,血压170/110mmHg,尿蛋白阳性,用防己茯苓汤配用降压药治愈. (3)治冠心病合并心衰:徐氏治陈某,男,60岁.冠心病8年,接诊时动则气喘, 心悸,夜不能平卧,颜面四肢浮肿,舌淡白,苔薄白,脉细软数,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合 并心衰。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水气上犯,治以益气健脾利水,方选防己茯苓汤合茯苓 杏仁甘草汤,用药:防己、党参各20g,黄芪、茯苓各30g,白术、杏仁各10g,甘草3g, 服10剂后尿增喘减,夜能平卧,原方加红参,悸宁寐安,喘平息匀,随访两年,证情 平稳。 (4)治风湿热痹:徐氏治能某,女,50岁。先有下肢酸胀痛,近3月来右膝肿胀 灼痛,行走困难,西医诊断为关节炎,中西药治疗无效。来诊时患者面目浮肿苍黄,右 膝明显肿胀灼热,活动受限,口苦,尿黄,舌红,苔淡黄薄腻,脉沉细弦数,症属风湿 热痹,治以祛风止痛,燥湿清热,益气利水,选方防己茯苓汤合四妙散,用药:防己、牛 膝各15g,茯苓、黄芪各20g,白术、苍术、黄柏、金毛狗脊各10g,薏仁30g,10剂后 浮肿疼痛明显减轻,再服10剂灼痛消失,能行走上班工作。续服10剂以巩固疗效,随 访2年,未见复发。 (5)治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徐氏用本方加味治之有效。 (6)治膝关节慢性滑囊炎:邵氏用本方湿重者加苍术等,热重者加黄柏等,血虚 者加四物汤。 (现代研究) (1)冉氏介绍水气在肤,四肢聂聂动,为水有气化之渐,为湿之甚 者,故用防己除湿,桂枝佐之茯苓渗湿利水,使水湿之气从表解,从小便出,已化气者, 亦可通过呼吸代谢排除。方中黄芪有适应泵作用,调节皮肤汗腺功能,汗出多能止,无 汗能发,使失常者转为正常。 (2)邓氏发现汉防己利尿作用明显,可使尿量增加47%左右。 高氏报道汉防己甲素用治高血压病有显著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