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桂枝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乌头10~30g。
以蜜200g,煎取lOOg,去滓,以桂枝汤50ml冲解之,取
lOOml后,初服20ml~不知,即服30ml;又不知,复加至
50ml。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现代煎法,先以蜂蜜煎乌头,后人余药加水煎服。
(功效)驱寒止痛,散寒解表。
(主治]腹中疝痛,畏寒喜热,身体疼痛,手足逆冷,舌淡,
苔薄白,脉浮弦有紧象。
(临证加减)
1.腹痛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荔枝核、小茴香等,以温
化少腰之气。
2。寒邪内阻腰痛甚者,加高良姜、木香、元胡等,以助温
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力。
3.若腹中攻痛不解,加吴茱萸、川椒、乌药等,以温中散
寒,理气止痛。
4.本方合人参养荣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认为本病是
由于寒凝血滞,经脉壅塞所致。故用大热通阳之乌头桂枝汤,以
解决寒凝血滞这一主要矛盾。同时又根据寒者多虚之经验,用人
参养荣汤益气补血而获效,另外用本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辨
证系风寒湿邪外侵,而以寒邪偏盛者。[山西医药杂志,1978,c5,:s7]
5.乌头桂枝等祛风药治疗结缔组织病:基本方为川桂枝3g,
制川草乌、炒荆芥、炒防风、仙灵牌、伸筋草各9g,玄参9—
12g,甘草3—4。5g。①风痹损及肌肤脉络,治以祛风温阳通络。
雷诺病症状明显者,去玄参,加熟附子、羌独活、秦艽、晚蚕砂、
丹参、泽兰、汉防己、漏芦。②风痹损肾,治以祛风温阳益肾,
加黄芪、白术、玉米须、薏苡仁、黑料豆、煅龙牡、汉防己。③
风痹损心,治以祛风温阳,养心开窍。心阴虚者加党参、麦冬、
五味子。④风痹损肝,治以祛风温阳,柔肝理气。肝功能欠佳者,
加黄芩、丹皮、制香附、大腹皮、郁金。⑤风痹损脾,治以祛风
温阳,健脾助运。去玄参,加党参、白术、炮姜炭、煨木香、条
芩炭、焦六曲、淮山药。⑥风痹损肺,治以祛风温阳开肺。加黄
芩、紫苏、贯众。各型均随症加减。LZ宁中医杂志,1985,cl,:20~22]
6.乌附桂枝汤治疗风寒湿痹:本方含炙川乌(先煎)工0—
15g,桂枝20~30g,炙附子(先煎)、当归、白芍各工0—20g,
黄芪20g,防风lOg,炙甘草5g。水煎服,每日工剂。风邪偏重
加川芎;湿邪偏重加苍术或薏苡仁、鸡血藤;上肢痛加姜黄或羌
活;腰腿痛加川断、狗脊;血瘀加穿山甲、五灵脂;游走性疼痛
加海风藤、鸡血藤;顽痹不解,加全虫、白花蛇、露蜂房.[黑龙
江中医药,1989,(4):20q
(原文]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
枝汤主之。(19)
鸟头桂枝汤方: .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後,不知,即服三
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寒疝兼有表证的证治.寒疝主证为腹痛,由阴寒内结而引起,
寒盛则阳衰。阳气不行,经脉不通则痛,阳气不能通达于四肢,则手足逆冷,甚则麻痹
不仁。腹痛剧烈而伴见手足逆冷,此为寒疝发作时所常见。
本条所述,除寒疝主证外,还见有身体疼痛,此由感受外寒,邪滞肌表,阳气被郁,
营卫不和所致。如此,既有阴寒内盛,又有外寒束表,表里皆寒而内外俱病,则用一般
的灸刺或药物难以取获,故须用乌头桂枝汤峻猛之剂表里两解方能缓解。如陆渊雷所说:
“寒疝剧证,因感寒引发者,大抵宜此方矣。”很明显,本条是在大乌头煎证的基础上,又
见身痛等表证,故以乌头温里散寒止痛为主,兼用桂枝汤以和营卫而解外寒。
关于本条中“抵当”二字,《千金要方》、《医心方》引《小品》以及程注本均无,
《医宗金鉴》疑此二字为衍文。另外也有把“抵当”理解为“至当”、“析当。,或认为
“抵”为“只”之讹,而把“抵当”释为“只宜”、“只应”的意思(《金匮要略语译》).此
说亦可供参考。
治疗寒疝三方的比较
方名 大乌头煎 乌头桂枝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
┃药物组成与 ┃乌头大者五枚 ┃乌头、桂枝汤五合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 ┃
┃用量 ┃ ┃ ┃羊肉一斤 ┃
┣━━━━━━╋━━━━━━━━━━━━━━━━╋━━━━━━━━━━━━╋━━━━━━━━━━━┫
┃适应症 ┃腹痛绕脐,疼痛剧烈,有发作性 ┃腹痛,手足厥冷而不仁, ┃胁腹拘急疼痛。痛势缓 ┃
┃ ┃汗出、肢冷、脉沉紧,阴寒内盛 ┃伴身疼痛 内外皆寒 ┃和 血虚内寒 ┃
┣━━━━━━╋━━━━━━━━━━━━━━━━╋━━━━━━━━━━━━╋━━━━━━━━━━━┫
┃功效 ┃散寒止痛 ┃温里解表 ┃温补气血散寒止痛 ┃
┗━━━━━━┻━━━━━━━━━━━━━━━━┻━━━━━━━━━━━━┻━━━━━━━━━━━┛
(方药评析] 本方表里同治,散寒止痛。用乌头乃大乌头煎之意,以辛热峻猛之品
入里而散痼结之沉寒,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合用桂枝汤,取其调营卫而散肌表寒邪之意。
本方治里为主,治表为次,为表里兼顾之法。
本方乌头缺用量,《干金要方》云:“秋千乌头实中者五枚,除去角。”《外台秘要.卷
七》云:“秋乌头实中大者十枚,去皮生用,一方五枚。”《医心方》亦作五枚。以上诸说
可参。
从本方的煮服法可知,乌头之用,临床应谨慎,剂量由小到大,少量递增,以知为
度,这是由于乌头的有效量与中毒量较为接近的缘故。“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
病。”此即服药以后的暝眩反应,于此不可再进,否则容易中毒。关于服用乌头、附子后
的反应,曹颖甫在《金匮发微》中叙述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
病,此非亲验者不能言。盖乌头性同附子,麻醉甚于附子,服后遍身麻木,欲言不得,欲
坐不得,欲卧不得,心中跳荡不宁,神智沉冥,如中酒状。顷之,寒疾从口一涌而出,胸
膈便舒,手足温而身痛止矣。服生附子者,往往有此现象,予与长女昭华,俱以亲试而
识之。但昭华因痰饮服之,则呕痰而愈。予以寒利服之,则大泄而愈,要其为麻醉则一
也。”(<<金匮发微》)
(文献选录)
徐彬:起于寒疝腹痛而至逆冷,手足不仁,则阳气大痹,加以身疼痛,
营卫俱不和,更灸刺诸药不能治,是或攻其内或攻其外,邪气牵制不服,故以乌头攻寒
为主,而合桂枝汤以和营卫。所谓七分治里,三分治表也。如醉状则营卫得温而气胜,故
曰知;得吐,则阴邪不为阳所容,故上出而为中病。(《金匮要略论注》)
程林:寒淫于内,则腹中痛;寒胜于外,则手足厥冷,甚则至于不仁,而身疼痛。此
内外有寒也。又乌头煎,热药也,能散腹中寒痛;桂枝汤,表药也,能解外证身疼痛。二
方相合,则能达脏腑而和营卫,和气血而播阴阳,其药势翕翕行于肌肉之间,恍如醉状。
如此,则外之凝寒以行,得吐则内之冷将去,故为中病。(《金匮要略直解》)
丹波元坚:按乌头煎证,寒气专盛于里,此条证,表里俱寒壅,是所以有须于桂枝。
灸刺诸药不能治,是言病势之剧,套法不能得治,不言炙刺诸药之误措。徐氏以为是或
攻其内,或攻其外,邪气牵制不服,似欠稳贴。(《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临床应用]
(1)治疗腹痛,患者韩某,男性,50余岁,因寒疝发病2年半,曾
去河南、山东等地治疗不效,诊之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每日发作下腹急痛,坚硬,两
腿强直,四肢逆冷,身出冷汗,先予抵当乌头桂枝汤一剂见效,但连服二、三十剂不愈,
以后改服当归生姜羊肉汤多剂而愈。
(2)治疗睾丸疼痛,杨××,男,32岁,1965年3月10日诊治。因寒涉水,兼以
房事不节,诱发睾丸剧痛,多方诊治无效而就诊。证见:面色青黑,神采困惫,舌白多
津,喜暖畏寒,睾丸肿硬剧烈疼痛,牵引少腹,发作则小便带白,左睾丸偏大,肿硬下
垂,少腹常冷,阴囊汗多,四肢厥冷,脉象沉弦,止乃阴寒凝聚,治宜温经散寒。处方:
炮附子(先煎)、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各30g,黄芪60g,大枣12枚。十二剂。兼
服:当归120g,生姜250g,羊肉1000g。上方服后,阳回痛止,参加工作。
(3)治疗痹证:有报导用乌附桂枝汤加减,治疗98例痹证患者,疗效尚为满意。
临床资料:本组98例患者中,男50例,女48例。15岁以下2例,16—30岁32例,
31—40岁36例,4l一50岁18例,51—60岁8例,64岁以上2例。职业:工人42例,
干部34例,学生3例。其它行业19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6个月。
治疗方法:
基本药物:炙川乌10—15g,炙附子10一20g,桂枝20—30g,当归10—20g,白芍10~20g,黄芪20g,防风lOg,炙草5g。
辨证加减:
1.风邪偏重加川艽;
2.湿邪偏重加苍术或薏米、鸡血藤;
3.上肢痛者加姜黄或羌活;
4.腰腿痛加川断、狗脊;
5.血瘀者加山甲,五灵脂,
6.若久病体弱者可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疼痛游走者可加海风藤、鸡血藤类药物;
7.顽痛不解可虫类药全虫、白花蛇、蜂房等搜风活络。
上药加水500ml,煎至250一300ml,每剂可煎2—3次,早晚分服。其中川乌、附子先煎30分钟,以不麻舌为度。18一20剂为l疗程。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
治愈:关节疼痛、触痛、运动时疼痛等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抗“()”、血沉降至正常,能恢复原工作。显效:关节疼痛、,触痛、运动时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血沉降至正常或稍偏高,能从事原工作或轻工作。
有效: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功能部分恢复,抗“O”、血沉有所下降。
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结果:本组98例患者,治愈24例,占24.5%;显效29例,占29.5%,有效40例,
占40.9%;无效5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9%.本组服药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
长3个疗程。
病案举例:王×,工人,男,36岁,1985年9月10日初诊。患者73年秋末冬初自
觉腰腿疼痛,后十余年经常发作,虽经各大医院治疗,始终未愈。发作期腰腿麻木,重
着无力,屈伸不利,关节肿胀,行走困难,皮肤不红不肿,脉沉细、舌淡红白腻苔。血
沉36毫米/小时,抗“O”:l:1250。综合脉症为风寒湿痹,寒邪为重。以乌附桂枝汤
加减:附子15g,炙川乌lOg,桂枝25g,当归20g,防风15g,黄芪15g,防己lOg,薏
米30g,苍术20g。服12剂后关节活动正常,疼痛明显减轻。原文加牛膝20克,杜仲20
克,全虫3克,又进6剂,自觉疼痛消失,血沉:12毫米//5时,抗“0”:1;500以下。
后又巩固治疗月余,86年初上班恢复工作,1年后随访无复发。 .
(4)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报导以乌头桂枝汤为主,配以人参养荣汤等,递次轮服,
治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例。其关键是用大热通阳之剂,以解决寒凝血滞这一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