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往事

 松绿茶 2018-04-10

我十二岁就开始在队上“制路”-干活,当上光荣的农民,报酬每天评了二分值,当时二分的价值年终按每10分应分得现金0.08元(中等水平线)粮食(主要是稻谷)0.3斤,那时我们每在队上做事一天的报酬大概就是现金0.016元粮食0.06斤,当时已经是很满足了,捡到了便宜不亏。(因为年龄小、个子小、劳动力不行)主要是自己不仅上到了学而且间接上帮助了家庭,年纪又小做不了什么事还吃了大人们的“血汗”,可谓一举二得了。

再说我们邻近的一个大队,有一个生产队每10分的工分值只能分4分钱。所以那时我们也没有什么想法,每逢星期六下午与星期每天早晨天没亮就去杀牛草,回来赶上午工,都是积极出工挣工分,每年多挣工分,就是我们的向往,也是我们的归宿。我们根本就没有很多想法,那时就是那么单纯,就是那么简单。

我们同乐在那年代是全公社(包括桃坪)农业学大寨范本大队。为全公社与各大队是否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在大队部的办公室里各种奖旗挂得满满的我相信成绩肯定是好,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我们同乐大队是全公社唯一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大寨式新农村示范队。全大队社员按每月发粮油一次,按每户每个人头每月稻谷40斤茶油或菜仔油0.3斤,这就是30天的生活所需,这也没什么问题,也没饿死人,不是也过来吗?

那时队上做事都是由生产队长每天清早5点左右喊起床出早工,早工,大约二个小时。回家吃早餐。上午9点左右出上午工,时间约4个小时呷过中餐略做休息,下午出工时间为二点左右,工作4个小时直至下午6点时天将黑时才省工。每个工作日时间都是10个小时以上,真正做到了“日出而做日落而休”。现在想来也没什么累也还不是都过来了吧?

日复一日光阴式箭,秋收后一年的收入成果都已经入库,每个生产队的记工员是最繁忙的时侯。清工分汇总公分,因为每家每户都想在第一时间里知道自己的家庭今年劳动的成果是否可观。

转眼到了年终分配,现在的年轻人对这样的分配可能还不一定懂。它的含义是,一个成年男劳动力从早晨5点劳动到下午6点(有时晚上还要开晚工),计工10分,这10分,年终分配可以得8分钱。成年女劳动力,每人每天只能计6分工。如果工分值是每10分工分8分钱的话,则六八只能得4分8厘钱。我第一次出集体工只评了2分的标准分(因为年龄小、个子小、劳动力不行)。按这个准,我每劳动一天,只能得1分6厘钱。当时的米价是1角6分钱买1斤。这就说,一个成年的男劳动力,劳动两天才够买一斤米。农民除了从集体劳动中分得劳动果实之外,其它收入微乎其微。至于穿衣、看病、红白喜事,就只好由读者去想象了。

大队部的领导们此时也是每天晚上都在忙着开会,主要商议怎么上交国家公粮后,计算着用以方法去叫老百姓勒紧腰带把剩余粮食多上国家交“忠字粮”“爱国粮”“三超粮”“战备粮”目的就是怎么样才能取得“同乐第一”的打算。那算什么吗?物质固然重要,但精神更重要,那年代谁不想为大队部办公室里多增锦旗。就这样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只能按这样的工分值标准来进行“多劳多得”的核算和分配。可是,这还只是毛收入。生产队分红薯、分粮食、分苎麻、分黄豆;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开点预支都得要在年终结算里扣除。穷生产队平时没有这些预支项目,所以扣得就少。我们队收入好的那年,端午节、春节、中秋节都开过一点预支(现钱)。我家里最多还被预开过3元8角钱。扣除这些以后,到年终,许多人家超生产队的支。即全家劳动了一年,不但没有一分钱过年,还欠了生产队的钱。公社干部来了,还要给一个“劳动不积极、出工不出力”的批评......。至于日子怎么过,你自己去想象好了。

没有经过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农村生活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做“平调”?所谓平调,就是农村的上级领导机关(县、公社、大队)无偿向下级生产部门抽调物质和劳动力去盖公社礼堂、修路、兴办社队企业(为公社赚钱)之类。1976年,我被公社抽调去修建江口塘电站4年之久,赚的钱主要交给公社和大队,生产队所得甚少,我则按照公社划拨下来的工钱记工分,参加生产队分红......

抚今追昔,我就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现在总是由衷的感叹:现在的日子与过去的日子真是天壤之别啊!

                     彭华新

20184月于黄土矿街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