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网罗天津卫 2018-04-10
     

 

 

 

哈尔滨:

 

东本愿寺小学: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程的展开,各国侨民陆续涌入哈尔滨,其中的日本侨民主要聚居在今道里区地段街一带。1922年,日本侨民在这里开办了东本愿寺小学,这是日本在哈尔滨建立的第一所小学。伪满洲国时期,学校的名称是北满特别区第一学区第二小学193412月又更名为哈尔滨市立公园小学校。1948 年 月为纪念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市政府将其命名为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直至今日。

学校旧址位于今哈尔滨道里区地段街198号,建于1909年,由俄国人吉达诺夫设计为砖木结构建筑。建筑为折衷主义风格,以转角处构成立面中轴,向两侧展开,转角处的楼体高三层,大厅为楼梯间,外墙饰以贯通上下的科林斯壁柱,两侧建断裂式山墙,正中立俄式穹顶,覆盖红色瓦楞铁皮,周围立四座精致的宝塔,是典型。两侧立面高二层,墙面刻横槽,窗子的装饰体现了俄国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建筑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是独具特色的一座学校建筑。

 

 

 

 

 

犹太教会学校: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犹太中学旧址位于今道里区通江街86号,建成于1918年,是远东地区的第一所犹太中学。1924年,犹太中学迁走,此处变为东省特别区立俄侨第一高等小学,而后著名的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也曾坐落在这里,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现在这所建筑是哈市朝鲜族第二中学的校址。

    建筑为砖木结构,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临通江街布置主入口和门厅,上覆以小椭圆形穹顶,沿红专街布置次入口和教学用房。立面采用阿拉伯列券回廊式构图,运用双圆心尖券窗、马蹄形拱券等伊斯兰建筑手法。尖券窗内窗棂做成六角形,为犹太教希伯莱教派特有标志

 

 

  

北京:

 

天主教圣母会法文学校:

    旧址位于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37南堂天主教圣母会创办于1908,原为法文专科学校,由法国工部局管辖,由圣母会修士任教。1921年后改为南堂小学,1943年改为南堂中学,均属天主教圣母会。解放后为北京市32中学校址,现为职业高级中学,1984年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建筑面积000平方米。前出轩式二层楼,外廊式风格建筑,中西合璧外墙用灰砖砌筑,开拱形门窗,拱券和转角处用红砖砌筑,窗间做纵向壁柱,院内立面为外廊式布局,四坡红瓦屋顶。主入口外凸,建三层高塔楼。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南京:

 

 

 

金陵中学:

 

今南京金陵中学的前身是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这是由美国美以美会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1890年学校成立中学部。1910年,汇文书院与益智书院、基督书院合并,创建金陵大学,中学部遂更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抗日战争爆发,金陵中学西迁至四川万县,并开设成都分部。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南京复课。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中合并,改名南京市第十中学1988年恢复了金陵中学的校名。

    金陵中学位于今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69号,旧址由教会委托美国建筑师设计,陈新记营造厂营造。

    汇文书院办公楼旧址为砖木结构建筑,外墙用灰砖砌筑,勒脚、檐口等处有精细的装饰线脚。主体部分高二层,居中的钟楼高四层,入口处开拱门,墙面开拱形窗,屋顶为双坡顶,钟楼顶部和入口处门厅上方的小顶也为此种风格。这座建筑如今已经成为学校的象征。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原汇文书院图书馆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建筑外立面为三段式布局,因地势不平,基座的高度不一。主入口设古典主义风格的门厅,券柱式的构图勾勒出浓郁的欧式气息,门厅上方建大阳台。建筑为灰砖砌筑,一二层之间用腰线分割,顶部为四坡顶,小楼外观古朴却不失典雅。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烟台:

 

崇正中学:

崇正中学旧址位于今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东段,由天主教方济各会创办于19312月,是一所私立男子中学。抗战胜利后,由烟台市政府接管,成为公立学校,与原崇德女子中学合并,更名为滨海中学,后更名为烟台市立第二中学。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主体建筑原为四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和校长院宅(现存两栋),四栋教学楼的平面,立面形式基本一样。建筑平面近似方形,每栋建筑400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风格。建筑主体二层,对角的转角处设塔楼,高三层,塔顶为方锥形铁皮顶,开阁窗。屋顶为红铁皮四面坡屋顶,开双面坡老虎窗。外墙用青砖砌筑,清水边柜,双面双层外廊台,使用西方古典式样青砖雕和木雕,二层的木质窗户设计尖拱,为哥特式教堂常用的装饰。旧址现得到较好保护,划入了烟台海滨广场的观光区。

 

 

 

 

 

蚕丝学校: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1920年华洋丝业联合会在烟台成立,由英商仁德洋行与敦和洋行参与成立。1922年,烟台华洋丝业联合会创办了蚕丝专科学校,校长是王嘉猷。这是近代山东第一所蚕丝专业技术学校。学校聘请七位专家担任教师,学制三年,1924年开课,最初只招收女生。1925年开始招收男生。学校在牟平、文登、栖霞等地设有试验场6处,设蚕丝及织染两个系,课程除了植桑、栎等树苗,育蚕种及虫病害的防治外,对于纩丝、织绸、漂染整理,皆属学习研究及实习的范围。学校鼓励民间育蚕,生产蚕丝。进入三十年代以后,日本丝织品大量涌入中国,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蚕丝业,蚕丝学校的学生因无出路而逐年减少。到抗日战争的前夕已是惨淡经营。1938年初,烟台沦陷,蚕丝学校的校长由留学日本的朱福祥担任,不过所生学生寥寥无几,学校的教学和实验设备严重受损。1940年学校停办。

蚕丝学校旧址位于今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1号,现由桑蚕原种厂使用。现存建筑建于1904年,为二层砖混结构,平面呈矩形,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东南和西北角各矗立一座塔楼,四方形,转角处用隅石装饰,顶部是红色四坡锥顶,尖端饰有宝葫芦状尖塔。建筑基座用花岗石砌筑,四周是白粉抹灰墙面,墙角及门窗边框均是清水砖饰墙装饰,二层外廊为木架构,支架、护栏、柱式、檐部均为木质材料。1987年建筑被公布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

 

懿范女子中学:

一战进入尾声,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在华的德侨陆续撤离,德国教会组织也是勉力支撑,这其中就包括主持济南教区的圣方济各会。一战后,该会前往美国募集资金,却引来了美国玛利亚修女会来到济南。这个修会在天主教洪家楼教堂附近开办了懿范女子学校。收留教徒女孩和孤儿院的女孤儿,最初仅设初小班,1939年改为女子中学。抗战期间,学校曾迁入济南旧城中的高都司巷海星小学院内,抗战后迁回洪家楼原址。济南解放后,学校并入黎明中学,洪家楼校址由山东农学院使用,后来成为山东大学的校区之一。

旧址位于今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北校区内,现存两座建筑,分别是教学楼和修女楼。

教学楼建于1936年,现建筑一角仍保留有竣工的铭文石匾。建筑平面为“H”型,坐北朝南,高二层,阁楼层内为假三层,带石砌地下室。清水灰砖外墙,墙面开矩形方窗,一二层之间做腰线分割,屋顶为孟莎式,红瓦铺面,开折叠式老虎窗。建筑内部为内廊式布局,两侧分布教室,地板铺马赛克地转。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修女楼坐北朝南,1936年竣工,灰砖砌筑,红瓦屋面,双坡顶,屋顶上开老虎窗。这座建筑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西半部份是修女宿舍,东半部分是一个礼拜堂。宿舍入口处建一座木结构的瓦顶门廊,台阶伸入门廊内部,布局为内廊式,两侧为宿舍,正对大门的木制楼梯可通向二层。礼拜堂有一个专门的入口,设门厅,转角处饰以小石柱,中间粗,两头窄,精致美观。礼拜堂平面为矩形,单层,窗子为半圆拱形,可上下推拉,窗上镶嵌彩色玻璃,透露着宗教的神秘色彩。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奉天:

 

南满医学堂:

    日本为培养在南满铁路工作的医师,1911年即在沈阳建立了南满医学堂,日人河西健次为堂长。这是我国东北最早的高等医学校,是满铁在奉天设立的医学专科学校1922年改为满洲医科大学,学制7年。该校设医学、药学制研究三个专业和预科。医学专业学制4年,药学专业学制3年,研究专业必须在其他专业学习1年以上,方可自由选定研究项目。预科专为中国学生设置,学制2年,毕业后入专科。

    1945年满州医科大学更名中长铁路医学大学、中长铁路医学大学更名铁路医学院、铁路医学院更名国立沈阳医学院。 1946年,原满州医科大学改为沈阳医学院,1949年沈阳解放后,由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与辽阳医学院、锦州医学院统一合并为中国医科大学。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安庆:

圣保罗中学: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圣保罗中学创办于1903年,其前身为崇实英文男子学堂。圣保罗中学最初只招100名学生,每学期需要50元,对比当时省立中学只收5元,其它私立中学也只收10元的标准,这所学校的学费十分昂贵。学校各科课程,均按上海圣翰大学和武昌文华大学预科编制,优秀学生毕业,也可直入这两所大学。1927年,学校停办,校舍租借给安徽大学。1929年重新恢复,初为圣保罗补习学校,1931年正式复校,设高中、初中共6个班。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再次停办,直到1947年才再度恢复。19498月,教会性质的圣保罗中学正式停办,取而代之的是人民教育的安庆第二中学。

圣保罗中学初建时,校址位于大二郎巷,1910年选址百花亭址新建校舍。主要建筑有教学大楼、小礼拜堂和校长楼等。圣保罗中学拥有当时全国一流的运动场,在这块成地上培养出素负盛名的圣保罗中学足球队,在前四届华中运动会上,这支球队代表安徽,击败湖南、湖北、江西足球队,四夺其冠。

学校旧址现存原校长楼,房屋为砖木结构,红砖砌筑,入口处开拱门,拱顶处饰拱心石,拱套为半圆弧形,入口两侧立方柱。墙面上开矩形窗,窗外开木质百叶窗。上下层之间用明显的腰线分割,古典主义特征明显。

 

 

 

 

 

 

芜湖:

圣雅各中学:

 

   圣雅各中学始建于1910年,是由中华圣公会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所办的教会学校,是近代安徽著名的一所教会学校,附设与芜湖圣雅各教堂之下。旧址位于今芜湖狮子山顶,现由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使用。主体建筑为外廊式风格,高三层,居中的是一座五层高钟楼,钟楼顶设计独特,并没有一尖到底,而是在顶部收束成一个小平台,圆形通气孔上带隔栅,四周开小山墙。建筑基座用青石砌筑,其余楼梯皆用红砖砌成,屋顶为坡顶,铺黑色铁皮,屋面上开老虎窗。这座建筑是芜湖这座著名商埠的重要标志,见证了芜湖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1——其他城市学校(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