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忧郁症病人家属的4种痛苦

 anwgmz3z94zck7 2018-04-10



第1种痛苦:罪恶感

     

       

当正式被诊断为忧郁症病人之后,病人虽然也难以接受,但也松了口气“原来,我生病了,我是得了忧郁症,所以才会变成这样……”家属就不一样了!不论家属的第一个反应是(R1)“他怎么可能会得忧郁症?”或“结果呢?得忧郁症了吧!”


第二个反应(R2),通常是“不是我害的!”“我又没对他怎样!”“我已经尽力了!”“不要怪我,和我没关系!”。从初病之时至诊断确认,家属已和病人经历漫长的拉锯战:“你怎么这样”,“怎么不那样”,“你为什么非这样不可?”“你可不可以不要再不……”“你行行好,振作一点……”“你管一管自己好吗?”“不要陷下去了!”“活动活动好吗?”“你什么都不要,我该怎么办呢?”从“你不干嘛!我偏偏要你干嘛!”:到“你不干嘛,我也不干嘛”再到“你不干嘛,我能干嘛就尽量干嘛”,家属已历经千辛万苦。可是,这些苦,都没确认诊断。


第三个反应严重。因为第二个反应之后,接连出现的第三个反应是——都是我害的。家属责罪于自己,把自己当加害人,把病人当受害者。确认诊断前的日子是罪行,确认诊断后的日子是——赎罪与偿债的日子。家属上天入地地搜集相关资料,无所不用其极地用尽各种办法,天南地北地遍访名医。“我一定要治好他”家属心里大声叫着“都是因为我不好,我没尽责任,他才会变成这样!”病情愈重,家属的罪恶感愈深;日子变成两件事:赎罪与偿债。病人有多苦,自己就必须多苦,而且要更苦,一定要以病人之苦为苦。只有:比病人痛苦,才能赎罪与偿债。病人的家属会在心里对着病人吶喊“我知道你很苦,可是,我比你更苦!”甚至有人不小心表情、动作、语言或行为上表达出来,让病人看到、听到、感觉到或碰触到。






第2种痛苦:挫败感

     

        家属会规劝病人,病人不会听从。家属会鼓励病人,病人不会接受。家属会要求病人,病人不会服从。家属会安排各种治疗行为,病人不会配合。说什么都没用,做什么都没用。用尽所有努力与方法,统统都没效。冲突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连续的挫败感接踵而至。“一切都是白费”,“一切都没用”,“都是白做的”,“他还是这样”,“他永远这样”,“折磨呀”!家属没做努力就是不对,可是任何努力却都是错。“我还能做什么呢?”“只要对病人有好处,做什么我都愿意。”“问题是:我们还有什么没做的呢?”沉重的挫败感浮现在家属眼中。每当看病人的时候,沉重的挫败感撞击家属的心灵;每当家属看着镜子中无能为力的自己,就感到生活,这个家,都只是永无止尽的挫败。挫折的魔咒,有如恶灵缠身,家属泣诉如荒野的狼嚎——直到我死。





第3种痛苦:无助感


家属找不到原因:为什么他会得忧郁症?家属得不到保证:他的忧郁症什么时候会好?家属找不到援助:谁能够来帮我?家属知道自己无能为力,知道自己帮不了病人。带他看病,劝他吃药,保护他的身体,规范与管制他的作息。用劝的、用骂的、用哭的要求病人“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结果是自己这样子不对、那样子也错了。家属找不到可以参考的医疗信息,找不到可以依靠的医疗资源,更找不到可以帮助他们的人。无助感像冰冷的空气,逐渐冻结家属的四肢与心脏,令人濒临窒息。





第4种痛苦:拷贝病人之苦


属目睹与身受病人的六种痛苦,自己也开始拷贝与模仿病人的痛苦。在经历第三组痛苦:无助感之后,家属开始复制病人的痛苦,包括:崩溃、绝望与自杀,所以病人治愈后,可能就是家属罹病或病情发作的起点。家属会与病人“共病”,这是家属照护病人的最大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