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赏宁夏本土成长起来的书画家王泽旻先生创作的贺兰山系列的国画作品,总能感受到一种浩然之气,恬静之美,威然之势,雄浑之意。第一感觉就是作者本人有着贺兰山般厚重的人生积淀、雄浑的个性和广阔的心胸,还透出对家乡宁夏的权权赤子热爱。 宁夏著名评论家高嵩先生撰文评价王泽旻书画作品时如是说“王泽旻的山水,有一种雄浑之气,使人感到坚而多骨。他的画风严谨。那境界的空灵与变化,并不见有轻率习气相伴。”相识王泽旻先生之后,更知其作品如人品。因为王泽旻先生倾力的贺兰山大美给观者带来的视觉愉悦,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让人读懂了贺兰山的人文情怀和生命体验。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气候地理分界线,其山势雄伟,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若群马奔腾。贺兰山不仅有北方山脉的特性,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有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明长城遗址、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名胜古迹,有苏峪口、拜寺口、贺兰口等风景区。在中国历史上不时出现着贺兰山的身影,从唐代诗人韦蟾的“贺兰山下果园成”,到宋朝名将岳飞的“踏破贺兰山缺”等等。贺兰山饱经历史风雨洗礼,从汉朝开始到清朝结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人文积淀深厚. 正是这一切,让这座屹立于祖国西北部的贺兰山充满了神奇色彩,令赵忠等不少的文人墨客醉心其中。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一直是许多画家仰望的境界。因为在中国文人的意念中,将山水这一客观景物与自己的主观情感相结合,才能借景抒怀,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生于贺兰山下,长于贺兰山下的王泽旻先生,正是有了对贺兰山的敬畏、感恩和体悟,有了对贺兰山亲人般的感情,才成就了自己绘画风格,成就了自己的艺术精神内涵和艺术思想,成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这种艺术思想和艺术价值指引下,王泽旻先生贺兰山系列作品用笔雄健细腻,洒脱豪放,稳重而大气,在笔墨之中写生命之美,求自然之神气、神韵;在皴擦点染之间表达自己心中的意境。
![]() 王泽旻把对家乡的一片爱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倾发笔端。先生的山水画于朴实厚重之中见功夫,于师法造化之中见新奇。而这功夫与新奇绝不是投机取巧、花拳绣腿所可比拟的。它来自传统,来自自然,来自画家多年的磨练与积淀。
王泽旻的山水通过或枯或淡、或干或湿、或疾或徐的运笔,笔墨翻飞间,那山水的寒荒、萧疏、气象严整、韶秀妩媚均被移于画中。概括起来,王泽旻的画重活意,既重视大自然的动感,那空谷出人、早春烟霭、寒云欲雨,由这种动感表现出活脱脱的生意;还重气氛,力求通过写生对物象的组合表现自然的有机特点,并把“气”“势”作为物象组合的重要依据,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彼此激荡的关系,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情趣;再者重韵味,通过对山川的描绘,表现出画家空灵淡远、寂静荒寒的生命追求。空山宜居、远山宜存、静中可知群动、寒中可知高迥,这些正是画家生命意识在形式构成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画生命精神的领悟和个人探索。
但在品读王泽旻先生的画作时,也能发现他的书画作品中少了些现代艺术中前卫的元素和视觉冲击力,还是传统占据主流,风格还不够十分鲜明,涉猎的题材内容还不够广泛。在这里我们衷心地祝愿王泽旻先生的书画艺术能够继续探索前行,日臻完美,创作更多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个人风格的国画作品,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