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融入情感教育

 GXF360 2018-04-1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其关键组成部分,语文教师通过灵活而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调动、激发以及培养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积极而乐观的情感和态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是高中阶段的关键学科,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加深对课文知识的领悟和理解,促使学生与文章产生思想以及情感共鸣,对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当前,虽然新课标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明确提出了要求,并且获得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可和赞同,但是迫于升学压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没有给予情感教育以充分重视,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不愿意在课堂中花费大量使用开展情感教育;第二,教师对情感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理论依据;第三,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成绩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进而导致情感教育缺少环境的支持。下面探讨一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每篇文章的教学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以及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课程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通过朗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内涵和中心思想,与作者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配以舒缓轻柔的音乐,将学生带进诗中美丽的情境,让学生深深体会作者情感和优美语言,加深对这首诗的记忆和理解。

二、通过语言培养学生情感

教师通过丰富而优美 的语言为学生渲染以及描述文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唤醒学生心中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范读中,要做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通过语言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中。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课文情境合理选择语言,针对叙述性的内容要避免使用单调直白的语言;对于情感丰富的课文要使用高昂和激情的语调;对于比较庄重、情感低沉的课文,语调也要尽量低沉,进而烘托文章气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而体会到人物心情,进而引起情感共鸣。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项羽、刘邦以及张良等角色,让学生在情境下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进而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三、通过情景引发学生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而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最为常用以及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其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引发学生情感。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片以及视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带给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引发学生情感。

例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红楼梦》的这一片段,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贾府的富丽堂皇,进而体验林黛玉当时的心情;又如在学习《蜀道难》这首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蜀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蜀道的艰险,并且由蜀道的艰险过渡到李白当时的人生境遇,掌握诗人寄情于物的创作手法。

四、通过肢体带动学生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可以集中学生的关注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肢体语言包括手势、眼神以及面部表情,而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情感,教师要主要与课文意境保持一致,进而充分体现课文情感。

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情感特点,文章描写了北国的秋景,言语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念,题目深沉而又明确,流露出作者孤单而忧郁的心境。因此,基于这篇散文的基调,教师要通过深沉的肢体语言渲染学生,教师的渲染下带动学生的情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想,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