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实用的水稻育秧、管理大全!稻农快快收藏起来!

 良人wmk69a6wcs 2018-04-10

当前,全国春耕春种热火朝天。南方稻区逐渐进入秧苗管理关键期,而东北稻区则刚进入播种育秧期。


“秧好半年稻”这是水稻种植户都知道的一个道理,可见秧苗品质的好坏对于水稻生长、丰收是多么重要。那什么育秧方法好?秧苗期如何管理?一文分享给你。


五大育秧方式,总有一种适合你!


根据灌溉水的管理方式不同,水稻育秧可分为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


1、水育秧法


整个育秧期间,秧田以淹水管理为主。水整地水作床,带水播种,出苗全过程除防治绵腐病、坏种烂秧及露田扎根外,一直都建立水层。该育秧方式常有坏种烂芽、出苗和成苗率较低、秧苗细长不壮、分蘖弱等弊端,是我国稻区采用的传统方法,现在在生产上已不提倡采用。



2、湿润育秧法


湿润育秧是介于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法,该育秧方式容易调节土壤中水气矛盾,播后出苗快,出苗整齐,不易发生生理性立枯病,有利于促进出苗扎根,防止烂芽死苗,也能较好地通过水分管理来促进和控制秧苗生长,已成为替代水育秧的基本育秧方法。


较为常用的是塑料薄膜湿润保温育秧法,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播种后于厢面加盖一层薄膜,多为低拱架覆盖。这种育秧方式有利于保温、保湿、增温,可适时早播,防止烂芽、烂秧,提高成秧率,对早春播种预防低温冷害来说十分有必要。


3、旱育秧法


整个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的育秧方法。常见的肥床细土法塑盘旱育秧(大棚中)、开闭式薄膜旱育秧等方式已成为寒冷地区和双季早稻培育壮秧、抗寒、抗旱、节水的重要育秧方法。


肥床细土法塑盘旱育秧是在肥沃疏松的秧床上,利用塑料软盘或纸筒进行旱育秧。


旱秧地育秧操作方便;适于大、中、小苗的培育,比塑料盘湿润育秧秧龄延长,且不串根,有利于高产品种的搭配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另外,此方法便于统一供种,集中规模育种,并实现商品化供秧。塑盘旱育秧又是适宜机械抛秧的最佳育秧形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开闭式薄膜旱育秧。床面宽度1.5m,以竹片或紫穗槐条或铁丝作拱棚,中间高度25~35cm,每隔50cm插一根。用一幅半塑料薄膜从两侧覆盖,在拱棚顶部重叠20~30cm,通风炼苗时从顶部揭开,故称开闭式。


该方法从棚顶中间开口通气炼苗,操作方便,省工省力,便于施肥、浇水、打药,床内温、光分布均匀,秧苗生长整齐,成苗率高;炼苗时薄膜由顶部开口落至拱棚两侧具有防风作用。另外,为防止两幅膜接口处透气影响保温,播后可在床面铺一层地膜,出苗后及时撤去。


4、两段育秧法


两段育秧是将整个育秧过程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采用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方法培育3~4叶的小秧苗;第二阶段是寄秧阶段,将小秧苗带土或不带土按一定密度寄栽到经过耕耙施肥的寄秧田中,待培育成多个分蘖的大壮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


这是一种适用于多茬口迟栽秧的育秧技术,优点是成秧率高、用种量少、早发性强,可调节茬口矛盾。尤其适用于麦茬迟栽中稻、双季连作晚稻和杂交稻制种时生育期较长的父本秧。两段育秧可解决早播与迟栽的矛盾,提早出穗期,以避开花期高温或灌浆期低温等不利影响。



5、塑料软盘育秧法


该方法是从大棚育秧演变而来的一种育秧方式,能提高秧本田比例、降低育秧成本、管理方便,秧苗素质好,苗期不易发病。育出的秧苗可以手工栽插,更利于抛栽。


软盘育秧常用钙塑软盘,58cm,长宽28cm,深2.6~2.8cm,在田间置于床面上,装上营养土,浇水,播种。人工插秧的稀播种,每盘70~80g;机械插秧的密播种,每盘100g,其余操作同开闭式旱育秧。


软盘育秧是降低成本,便于集约化,省工的育秧新技术,近年北方稻区发展很快,具有采用园田地、营养土、开闭式上通风、喷浇供水的优点,利用硫酸或调酸剂进行营养土调酸;播种后覆土,后覆地膜,苗齐苗壮等。另外,按机械或手插的合理密度播种,该方法可节省秧苗,可提早插秧,错开播、插期。



自我检查,秧苗正确管理你做到位了吗?


生产上育秧方法有很多种,但水稻还是那个水稻。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育秧,后期的管理都十分重要。


1、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保持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为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不能低于10℃。水稻出苗绿化后要揭掉地膜,一般在晚上揭地膜为好,这时温差小,秧苗适应环境快。


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由于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水慢,易造成秧苗生理性失水。揭地膜后就可进行小通风,随叶龄的增长,可以加大通风炼苗的时间,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如果高于25℃,就要及时通风降温,以防出现早穗现象,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可不覆膜。



2、苗床水分管理


在播种前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应在早、晚叶片叶尖不吐水、午间新展开的叶片卷曲、苗床土表发白时进行,应把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切记不要冷水灌床,以防止冷水僵苗,影响秧苗的生长发育。


尽量做到旱育壮苗,俗话说“旱生根,湿长苗”,要想秧苗盘根好,就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天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



3、控制秧苗徒长,矮化促蘖


培育壮苗的关键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的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利于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


一般在出苗15天后喷施,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0.3g促蘖矮化效果较好。壮苗标准:秧龄30~35天,叶龄3~3.5叶,苗高12~14cm,单苗根数8~11条,带蘖率30%以上。




4、水稻秧苗期病害防治


水稻秧苗期主要病害是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发生的病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病轻时苗床秧苗变黄,发病中心成锅底状黄化,重时秧苗成片枯死。


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源真菌侵染而引发的一类病害,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


这两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发病时用瑞苗青咪鲜·噁毒·甲霜灵水剂对水喷施可有效防治。


5、苗床除草


在苗床封闭灭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除草,封闭灭草效果不好的,可在水稻一叶一心期用20%敌稗处理,选择晴天上午9~10时或下午3~5时喷药,避开高温(棚内温度不高于30℃)时段喷药,每百平方米用20%敌稗乳油100~150毫升,兑水3~5公斤均匀喷雾,喷药后30~40分钟盖膜正常管理。



6、苗床追肥


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每百平方米用硫酸铵1.5公斤,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


7、水稻秧苗移栽前的准备


水稻移栽前要做到“三带”。


一带土,带土能保证插秧质量,有利于秧苗快速活棵返青;


二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氢钾150g,然后浇水洗苗,能促进根系发育;


三带药,每100平方米苗床用4g美乐对水喷施苗床防治潜叶蝇,同时喷施75%三环唑或天丰素芸霉素内酯1500倍液。提倡早整地、早插秧。



为你推荐



本文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