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哲仙治肝四法之通法

 忘问切 2018-04-11

人物简介

韩哲仙(1911—1993),浙江慈溪人,出生于中医药世家。1929年毕业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就职于四明医院(现名曙光医院)。抗战胜利后悬壶沪滨,1973年进入公家医院,1980年始担任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内科主任医师。199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五百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之一。韩哲仙因有祖传“黄病丸”“臌胀丸”行于世(该二方自清乾隆年起,即在沪郊享有盛誉),故以擅治“黄疸”“臌胀”,尤其擅用峻下逐水之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而别树一帜,长期运用清、通、消、补四法在治疗各种肝胆疾病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是上海地区著名肝病专科老中医之一。

韩哲仙既秉承家学,又富创新。其临床经验丰富,学术根底浑厚,对肝病诊治有独特见解,常根据其病理特点,拟制验方、新方,其治学的经验可为吾侪后学楷模。


韩哲仙所治疗之肝病,实为西医学肝脏实质性损害,应归属于中医“黄疸”“臌胀”(中满)等病证。韩哲仙辨治“黄疸”“臌胀”之证归其宗:均基于《内经》、仲景之说,并更有发挥;深受刘河间、张从正影响,不薄李东垣、朱震亨;以清、通、消为先,不轻温补;气、血、水、毒兼祛,着眼正气。其中,治肝四法——清、通、消、补,是韩哲仙常用的治肝方法,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者,下也。通法是一种攻逐体内瘀滞、通泄二便的治疗方法。根据“六腑以通为用”,“实则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血实宜决之”等理论,认为通下法具有荡涤壅热、化瘀行血、消胀逐水等功能。凡热邪搏结,肠胃壅实,燥矢内结或水蓄、血癥、痰癖等,均为应用下法。


肝脏诸疾病中,急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重症肝炎、早晚期肝硬化及肝脏肿瘤等病种,在其适应的一定阶段时间里,运用通下法,对减轻症状、体征,消除肝脏疾病的致病因子与病理产物,改善生化指标,调节肝功能,有相当作用。


一、通腑利胆法


本法是应用通腑利胆中草药,以治疗肝脏疾病及其合并症之胆汁郁积,腑气不通,是肝脏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法则。


(1)加味茵陈蒿汤


组成:生大黄、黑山栀、茵陈、金钱草、车前子草等药。


适应证:周身面目色黄,溲涩而赤,腹胀满,大便秘结等。


功效:通腑利胆,清化湿热。


(2)加味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赤白芍、枳实、大黄等药。


适应证:发热,呕泛,胁痛拒安,大便干结,或黄疸渗出,脉弦滑数,苔黄腻,生化检查可见到白细胞增高,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升高。适应于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胆囊感染。


功效:和解清里,利胆通腑。


韩哲仙在临床实践中看到,凡严重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常可合并胆囊、胆道炎症,及时应用和解清里、利胆通腑的通下治法,可起到清热、抗感染或清除黄疸等多方面作用,抑制与清除引起肝胆疾病的细菌、病毒,改善肝功能,有可能阻止或延缓肝炎慢性化进程。


二、逐瘀通下法


逐瘀通下,主要用于肝脏疾病中由瘀血阻结而导致腑气不通所产生的多种病证。


逐瘀通下汤


组成:大丹参、炙地鳖虫、桃仁、生大黄等药。


适应证:胁下癥块,按之有形或刺痛,面色黧黑,或有紫丝赤缕遍身,腹大坚满,青筋显露,腹痛拒按,二便涩结,或有神志恍惚,如狂谵妄,舌紫绛,脉沉实等。


功效:逐瘀破癥,软坚散结,通下除满。


韩哲仙认为: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等,就其病理实质言,均属于血瘀肝络之证。肝脏严重郁血时,不仅可见肝脾肿大刺痛之“血癥”证,也可见到腹壁静脉怒张,腹水渗出之“血臌”证,在重症肝炎,肝硬化晚期,由于瘀血积毒,上冲心脑而发生语言错杂、烦躁昏谵之肝性脑病属“瘀血乘心”表现,只要有大便涩结之主证,应用排除热毒瘀结之通下逐瘀法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肝脏淤血,改善肝脏门脉高压与消除血氨等毒素上壅,对肝病危重证候治疗有一定的效验。


三、应用通法的小结


通下法主要应用于肝病之重症,高热、出血、黄疸、癖积、臌胀、昏迷、痉搐诸证,可起到釜底抽薪的泻实作用。不论热毒、血瘀、水蓄等危、急、重、实诸证,应用通法,必须中病即止,因为通下药大多性峻力猛,甚至伴有较大的毒性,故切忌施用量过重、时间过长,徒耗正气。


在运用通下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凡高年体虚,产后或久病伤津亡血者,虽有大便秘结,忌用或慎用通下法;②妇女妊娠期及经期,宜慎用;③凡服泻下剂后,忌食油腻或不消化食物,避免已受影响的胃气重复受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