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在凉山里的会理古城,除了拥有一年如春的温暖气候之外,当地还有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会理绿陶。【摄影:胡东进|来源:去驴行】 提到会理绿陶,就不得不提绿陶山庄的主人韩进富先生。韩进富的第一任老师,是做绿陶工匠的父亲。从小耳聪目染的韩进富在17岁那年就进入会理陶瓷厂当学徒,之后拜师杨国隆,其祖师是光绪年间重建会理古城“五色掏宝鼎”的马茂廷。 会理制陶的手艺形成于唐朝时期,在明代达到了顶峰。其绿釉陶采用独特的孔雀石配方,烧制出来的陶瓷颜色多样,精美无比。到了近代经过不少民间人士的钻研,会理绿陶的工艺愈加成熟和精美。除了拜师杨国隆之外,韩进富先后跟随会理古城多位名师学习,在总结前辈们的经验后,韩进富的绿陶手艺逐渐在当地逐渐传开来。 韩家三代都在学习制作会理绿陶。除了日常制瓷之外,韩进富剩余的时间尽数用来指导自己的女儿和儿子。 把绿瓷发扬光大这件事上,韩家三代几乎用尽了心。女儿韩萍进入四川美院陶艺专业,儿子韩春寅到宁德景德镇学习,回家后又到四川美院进修。 在韩进富多年经验的指导下,受过专业指导的两位子女很快上手,并结合了新的元素,把绿瓷的工艺又往前提升了一大步。 会理绿陶之所以“别此一家”,是因为当地盛产一种含有硫酸铜矿的特殊原料。这种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后,颜色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图,在韩进富的山庄里,摆放着各种还未烧制的瓷胚。 未烧制前的陶瓷都是统一土色,上釉之后进入窑中高温烧制,出窑之后就能大放光彩。 韩家出产的会理绿陶在当地无人不知,其绿陶远销中国各地甚至海外。一件绿陶,三代人的心血,这或许也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幸事。但愿民间手艺长存,让越来越多的人传承并发扬。 摄影师胡东进(网名:乐山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现已联合去驴行,专注乐山等四川地区民间文化报道。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