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老规矩(二十一)刘一达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11
怎么问岁数   北京人喜欢问人家的岁数,其实有时人家活多大岁数,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老北京人在社交场合,见面寒暄,一般必问这四项:贵姓、台甫、府上、贵庚。   “贵姓”,谁都知道。“台甫”,就是表字,即叫什么名儿。“府上”,就是住哪儿。“贵庚”,就是多大岁数了。   为什么非要问岁数呢?主要是为了下面交谈的称呼。通常岁数大的要称兄:仁兄如何如何。岁数小的要称弟:贤弟怎样怎样。由此看来,询问年龄亦是一种礼貌。   但是,按北京的老规矩,有几种人是不能随便问人家的年龄的。一是男的不问女的岁数,尤其是老年妇女和朋友的妻子。二是年轻人不问老年人的岁数。   可是有时候,办什么事儿,需要知道女人和老人的岁数,不得不问,怎么办?按北京的老礼儿,可以拐个弯儿,委婉地问。老北京人还给您预备了一些问岁数的好词。   比如想知道老年人的岁数,可以这么问:“您老高寿呀?”或者您拿眼细观,估摸他有六七十岁,就往少了说:“您今年有五十吗?”   快七十岁了,长得像五十,一般老人就爱听这话。他肯定会很痛快地说出自己的实际年龄。   您知道他多大岁数之后,一定要跟上一句:“哦,您可真不像那么大岁数的人。”   他如果是八十多岁,您得说像七十岁的。他要是七十多岁,您就得说像六十多岁的。总之,要往少说几岁,讨老人心里高兴了,他也就不忌讳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了。   老人到了迟暮之年,比较忌讳别人问他的年龄。所以,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要问人家的岁数。   胡适是有名的大学问家,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宴会,碰到了齐如山先生。当时胡适68岁,齐先生比他大十多岁。胡适上来就问齐先生的岁数。齐先生是老北京,当然不高兴。可人家问了,他又不好不说。   胡先生知道齐先生比自己大,讨好齐先生说:“我看您活到90岁绝无问题。”   这句话,把齐先生惹恼了。他愣了一下说:“我倒有个故事,有位矍铄老者,人家恭维他可以活到一百岁。老者陡然色变说,我又不吃你的饭,你凭什么限制我的寿数?”   胡适听到这儿才明白自己说走了嘴,自讨没趣。急忙跟齐先生道歉:“抱歉,我说错了话。齐先生多包涵。”此事成了台湾文人圈的一段佳话。   为什么齐先生会瞪眼?一是胡先生问了他的岁数。二是胡先生预言了他的寿数。要知道老人是特别忌讳人家说他能活多大岁数的。所以,您最好记住北京的老规矩,在老人面前,还是慎问年龄。   会见异性要敞门   会客,尤其是谈点个人隐私,当然不愿意让别人听见,门,唯恐关得不严,谁会敞开门会客?没错,这是一般现象。我说的则是特殊情况。   什么特殊情况呢?比如,您是男士,去拜访一位女士。您长得一表人才,穿着打扮也很时尚。那位女士恰值芳龄,相貌端庄,气质可人。这位女士家,就她一个人。   遇到这种情况,您进她家后,随手把门关上。如果让外人看见,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是不是会有非分之想?您还别不信,真备不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真备不住”。   所以,北京有个老规矩:家有女眷,单独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大老爷儿们应该回避。非有事要说,对不起,您不能关门,必须把门敞开。这样,您不给人家找麻烦,自己心里也踏实。   中国的老传统:男女授受不亲。尤其是年龄相近的男女,在交往中有许多禁区,这是众所周知的。   老北京人大都住大杂院的平房。有的一个院子住几家、十几家,出来进去的,人多眼杂,男女之间在生活细节上如果不注意,很容易给人留下“话把儿”(闲话)。所以,要处处留意。敞门会客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居住环境跟过去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很多北京人住进了单元楼房,但不管住什么房,这个老规矩,也还在沿用。当然,在机关办公室也适用。   如果不想敞门,也好办,男的或女的,双方哪怕有一个同性别的人在场就行。   男人不夸女眷   北京有句老话:“孩子瞧着永远是自己的好,媳妇看着永远是别人的好。”既然是老话,现在听着,就会感觉有点“老”。   新社会,新观念。如今这晚儿(这会儿)的人,比过去可自信多了――不但媳妇是自己的好,孩子更是自己的好。   但如果平心静气地琢磨这句老话儿,您会发现,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妈妈的,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带大,在她的眼里,别人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的,当然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好。   当丈夫的天天看着自己的媳妇,视觉难免会产生疲劳,看见别人的媳妇,且不论美丑,总会有一种新鲜感,所以总觉得人家的媳妇在某些方面,要比自己的媳妇好。   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已,看别人的孩子没自己的好,您也不至于上去咬人家两口。瞅别人的媳妇好,您也舍不得跟自己的老婆离婚。既然是心照不宣的事,当然也就不能口无遮拦了。   老北京人是知书达理的,自然特别看重男女之间的“授受不亲”,所以有个老规矩,男人不夸女眷。您可看好了,这儿说的是女眷,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媳妇。“眷”可是亲属的意思。   老北京人之所以说女眷,而不说媳妇,那意思是:女性的亲属,您都不能夸。不过,这里的女眷是指平辈或下一辈的人。长辈是敬重的对象,不在这之列。   早年间,有个老相声段子叫《夸住宅》,其中有一个“包袱”,逗哏的问了捧哏的家里一大堆女眷好儿。捧哏的问:你怎么光问我们家女的好儿呀?逗哏的说:我们家男的多。捧哏的急了:怎么着,咱搬到一块儿住去怎么着?逗哏的抖了个包袱:我看行。当然他遭到捧哏的一顿奚落。   您看,别说夸女眷了,连问女眷好儿,都容易让人起疑心:怎么?您惦记上她了?当然,这里的“惦记”,可是另外一层意思。   这个规矩现在看也许“老”了,但在人际交往中,谈论女眷的时候,还是有点实用性。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