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传九帝,享国167年,前165年基本没有出过真正意义上的大奸臣,而在最后的2年里,一下揪出9位朝中大员。为何北宋末期会出现如此诡异的奸臣集体大爆发呢?这背后又有什么玄机呢? 历史是复杂的,政治高层的勾心斗角更复杂,要想在朝堂上站住脚,光凭借一身正气你只能成为悲情英雄,绝对成不了事,想制住奸臣你要比奸臣还要奸才行,历史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政策下,会在奸臣和忠臣之间不断变换角色,这充分证明,奸臣和忠臣的判断标准是完全动态的,是根据政治需要和政治背景来决定的。远的太抽象,不好理解,想想近代或许会有启发,因为某种原因我就不举例子了,自己脑补吧。 能混入绝对高层,没有一个人是没有本事和贡献的纯黑人物,能在复杂的政治角逐中爬到高层并坚持到最后,也没有几个是纯白的。除非别进这个圈子,进了这个圈子就离不开勾心斗角。白璧无瑕几乎不会在政治圈子里存留,也许我们无法接受这种说法,他挑战了我们的传统认知,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蔡京 北宋前期没有大奸臣,那是因为北宋采取的优待文人政策,即便是有了错,顶多免去官职,流放已经是非常严重了,所以不可能给他们安上大奸臣的头衔,然后在罗织一些罪名和个人品质问题,一直到搞臭为止。否则就不可能只是免职或流放了。如果按照汉武帝的标准,不用说那些确实存在问题的大臣,就算寇准、苏轼、王安石这样的人物都很难活命,为了显得杀他们不冤,还给他们安上一些罪名也是很平常的事。弄不好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政治,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勾心斗角,而且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结果往往很惨,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能生在大宋朝,真是文人的福气。像吕惠卿、曾布、章敦、蔡确这些人虽然后来被列入奸臣传,但他们在北宋的贡献还是得到承认的,而且处理得也并不严重。后世也没有成为人尽皆知的奸臣代表。这些人可以说得到了大致还算公正的待遇。 童贯高俅 北宋末期,实际上情况和前几代没有太大差距,所谓的北宋六贼,大多是因为对金政策失误,导致宋金战争爆发,这几个人基本都是金人恨之入骨的对金强硬派。宋金反目,北宋面临亡国,金兵已经打到了邯郸附近(磁州)面临亡国之危,宋钦宗委屈求和,金国谈和的条件就是必须处理蔡京、童贯、蔡攸、王黼等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开战以前,宋金是盟友,这些当权派想尽办法挖金国墙角,坚持不妥协。招降平州留守张觉,拖延岁币交付,收留金国叛将,留置合议中许给金人迁走的燕山府居民,最终导致两国开战。开展初期主战,中期谈判过程中耍心眼,最后导致战争进一步升级。在想要谈判,这些人不处理金国人是不再相信北宋,金国人不但对这些人不满,对宋徽宗也是非常的不满,这也是宋徽宗为什么禅位给儿子宋钦宗的主要原因之一。 宋徽宗 北宋六贼在宋金失和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手段很不光彩,为此处理他们并不寃,但是把他们定位为奸臣并彻底搞臭就实在不地道了,他们的那些作为虽然很不道德,给金人制造了入侵的理由,但目的是从金人那里得好处,给北宋争利益。如果金国人不是逼的那么紧,宋钦宗也不会把这几个人处理的那么狠,甚至违反祖宗不杀士大夫的祖训,除了蔡京在流放途中病死,几个人差不多都是被杀的。承认是金人逼迫下杀的于情于理都有点说不过去,于是给他们安了六贼的罪名,堂而皇之的处死,免去是在金人逼迫下,为了取悦金人处死大臣的尴尬,宋钦宗也是够狠的。但这丝毫不能掩盖被逼迫杀大臣这件事情的真实存在,《大金吊伐录》里忠实地记录下金国与北宋交涉的书信内容,里边非常明确的写到金人逼迫钦宗处理这些大臣的事,而且在以后的的国书中,还专门提到过金人对钦宗只用罢免和流放处理这些人的不满,这也是宋钦宗先判了几个人流放,后又违反北宋处理大臣的原则,派人追过去杀掉的主要原因,其时就是为了取悦金人,顺利达成和谈而对金国的妥协,蔡京流放中途病死,幸免挨刀,算是死的是时候。而主战派的李刚也在金人追责的名单之内,但只是被罢免,没有被进一步追责,最关键的原因是他并没有参与到当初对金政策的决策中,而且李刚为人中正,宋钦宗就算再狠,也不敢杀李刚。 北宋六贼 如果从他们执政中的表现看,并没有后事所说的那么不堪,在宋朝算不上什么罪大恶极,与前边所列的那些人相比甚至功大于过,特别是童贯和蔡京的贡献十分突出,对金政策失误,导致的结果很严重,全部免官流放符合宋朝的处理原则。大开杀戒在别的朝代也算不什么,但在宋朝则显得十分突兀。罗织那么多似是而非的罪名把他们彻底搞臭就更不地道了。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肯定并沿袭了蔡京的治国政策,甚至把他列为范仲淹、王安石之后第三位治国能臣,宋高宗做了太上皇后,默许了宋孝宗免去了岳飞身上的罪责(这时还算不上平反),同时享受此待遇的还有童贯和蔡京,不再追究蔡京等人的罪责,让他们的家人返回原籍,还将蔡京的遗骸由潭州迁葬到了仙游县。算是为当初父兄对待这些人的不公做了一些补偿。但是他们毕竟是引起宋金失和的主要负责人,始终没有像岳飞一样彻底翻身。但宋高宗和宋孝宗的这一动作已经表明了官方对蔡京等人的态度。 童贯 我不是专家,更不是什么大V公知,我就是一个锄完地放下锄头后愿意捧着史书了解古人真实状态的普通农民,研读历史典籍只是个人兴趣爱好而已,不会为任何人捧臭脚,更没有义务为什么人去洗地。愿意听到不同观点,只会开口闭口骂人的键盘侠们我也限制不了,愿意骂就骂吧,但不要误伤了专家公知大V们,骂我没事,反正我就一个普通农民,没人认识我,你们怎么骂,我责任田里的草不会多一根,庄稼不会少打一颗粮。秋后该丰收还是丰收,我的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专家和公知大V们要靠这个吃饭,不要因为我而躺枪。不过我估计那些人可能根本不敢像我一样心里想啥就说啥,为了粉丝和效益,即便是真的有这想法,他也不见得敢说出来。弄不好只能虚与委蛇的人云亦云拉拢粉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