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警惕船舶安全“盲区”!从一次失败的船舶救生演习说开去

 踏雪无痕zmbk92 2018-04-11

一次失败的船舶救生演习

演习

笔者在对一国际航行船舶“XXX”轮开展PSC检查时,要求船方开展包括释放救生艇入水在内的船舶救生演习演习过程中,船员对救生演习的内容基本熟悉,流程也较为流畅。按照检查要求,该轮救生艇在脱开吊索后,将进行水面操艇动作,但船员在放艇入水并启动艇机后,发现海水正从排水阀处喷涌而入,造成艇内大量进水船员在第一时间寻找排水阀旋塞未果后,赶紧连接吊索,并通知船上的船员起吊救生艇。然而为时已晚,救生艇艇内大量进水,造成了艇机、启动电源等设备的不同程度损坏。最后,笔者根据演习开展情况,对该轮实施了禁止离港处理。

为何先前流畅的救生演习会以失败而告终?笔者发现,演习失败根源就在于救生艇排水阀“浮球”的“不翼而飞”

“浮球”

SOLAS等国际公约中已明确规定:所有救生艇(除自由降落救生艇外)应在靠近艇体内最低点处至少装设1只排水阀,该排水阀在救生艇不在水面时自动开启,使水从艇内排出,并且当救生艇在水中时能自动关闭,以防止海水浸入。每个排水阀应配有1只关闭排水阀的盖子或塞子,以短绳、链条或其他适当方法系于救生艇上。

从国际公约可知,为防止救生艇排水阀进水,配备了“两道关卡”,一是自动关闭装置(即“浮球”),二是带有链条的盖子或塞子。

船舶安全“盲区”规律性分析




除了救生艇排水阀“浮球”外,其他一些不起眼的船舶“小部件”也会造成船舶的安全“盲区”,且具有一定规律性。





一、隐蔽性

因船舶设备的不易到达性,船员发现船舶安全隐患的难度增大,甚至一些设备死角造成了船舶安全“盲区”。例如,上述案例中的船舶救生艇排水阀的“浮球”,其放置于排水阀的罩壳内,在不拆卸罩壳的情况下,很难观察到“浮球”的实际状况,而如果从艇内排水阀阀口往下看,往往受制于救生艇艇内空间限制,“浮球”无法触摸到,造成了安全“盲区”。

二、常见性

经常出现在船员眼皮底下的船舶设备,极易造成船员的视觉疲劳,产生“灯下黑”现象。例如,船舶固定二氧化碳系统的气瓶瓶头阀在运输途中都是需要插销止动的。气瓶装船后,船员按要求移除瓶头阀插销,才能保证气瓶的正常遥控释放。在应急情况下,一旦此类设计的气瓶瓶头阀插销没有被移除,将造成固定灭火系统无法在第一时间内遥控释放灭火剂到失火处所。出乎意料的是,很多这种设计的船舶上,气瓶瓶头阀插销都没有被移除,而船员每周都完成了对固定灭火系统的检查并做了相应记录。

三、侥幸性

在船舶接受PSC检查时,部分船舶的安全隐患能够被船员在较短的时间内纠正,造成船员对该类缺陷抱着侥幸、无视心理,形成安全“盲区”。例如,有些船舶会将全船铜质两用消防水枪集中锁存。在PSC检查官指出消防水枪没有按要求放置的缺陷时,船员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将消防水枪放置到位,并解释为“防止船舶在港内失窃”。一般来说,检查官不会将该类安全隐患作为缺陷开列到PSC报告里,从而使船员误解、麻木并造成“假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然而,一旦船舶区域发生火警,后果将不堪设想。

船舶安全“盲区”的根源

一、公司对船舶的安全营运监督不到位

公司承担船舶的营运责任,保证对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方面进行监控,并确保按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面对航运寒冬,航运公司普遍严重亏损,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公司管理积极性低下,裁员跳槽频繁,无法对船舶进行有效的监督;公司管理能力有限,缺乏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公司管理责任心缺失,对造成安全“盲区”的设备没有足够的重视,安全自查等工作浮于表面;公司管理对安全认识不足,在对待船舶申报的船舶备件、配件时持“能省则省、能拖则拖”的态度。

二、船员满足不了船舶安全营运的要求

船员受教育水平残差不齐,部分船员理论水平较高,但实操能力较差,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船员对船舶安全营运思想不够重视,得过且过,慵懒懈怠,抱有临时性心态;船员在船工作时没有遵守公司规则制度,对船上培训、演习、定期性检查等流于形式,应付了事,职业修养意识缺失。

三、船检达不到船舶安全营运的发展要求

目前检验中还存在着“轻质量、重收费”的现象。船检部门对船舶图纸审查不严,建造检验把关不严,甚至有些船舶安全“盲区”是从船舶建造时带来的,属于“娘胎”里的缺陷。营运检验“走走过场”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年度、期间等检验不够深入,仅对船舶机械设备的简单启动,而没有对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安全“盲区”;船用产品检验规范有待进一步明确,部分船舶设施、设备的“小部件”没有单独的技术参数、质量规定等要求,据笔者了解,救生艇排水阀的“浮球”是没有单独的船舶检验项目。

救生艇

几点

建议

1

切实落实公司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消除责任“盲区”。

公司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源头管理,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将公司制定的规则制度落实、落细、落小,将防范工作做在前面;开放式管理,补短板,强优势,汲取其他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对船舶合理的备件、配件申请,要积极回应,不等不拖。

2

加强船员的职业修养教育,提升综合素质,消除职业“盲区”。

船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掌握在船工作所必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船舶管理能力;开放式视野,利用互联网+,收集在船典型案例,开展在船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船舶安全营运意识,做好本职工作,积极面对在船各种挑战;遵章守纪,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真实地完成各类船上培训、演习、定期性检查等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

严控源头,满足船舶安全营运的发展要求,消除检验“盲区”。

船检部门对船舶的检查和管理,不但从船舶设备的配备入手,还要严把设备数量和质量关,并且贯穿于船舶及其设备的整个使用寿命;为船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解决公司、船员等所遇到的船舶技术问题;规范船用产品市场,无论是关系船舶安全营运的“大设备”还是“小部件”,均要严格把关,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并量化质量要求。

来源:宁波穿山海事处 马见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