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法指导|四种策略助你突破读后感写作困境

 昵称2530266 2018-04-11

        林语堂先生曾经在《论读书》中指出,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读书贵在有所思,有所得。写作读后感是一个整理思绪、思考沉淀的过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高质量地写作读后感,与文学作品深度对话,是非常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寻求共鸣

       “无感可发”是咱们同学读后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常见原因。

       经典作品,往往寄托了作者对时代、对人性的关怀思考。咱们大家走近作品,绝非空手前来,而是各怀心事。文本的世界与咱们的世界之间,不同的价值标尺与人生经验,或摩擦或共振,这是咱们读后感写作的重要基础。

        如果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文本描绘的“他者”的世界和个人既有的经验相互联系,就可以打破隔膜,从而找到写作读后感的触动点。譬如,当作品中的人物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我们就可以追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经受了类似的折磨,感受如何,又如何结束了两难的困境。

       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为例。以往,咱们谈孙少平总是围绕着“贫苦”“昂扬奋斗”这些关键词,从主旋律文章上搜寻些天然正当的句子,最终大家大同小异。问题在于,在物质相对富足的今天,咱们很难体会孙少平的极端贫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理想自我、自卑自尊,因此在这个向度上无法完成真正共振而只能做一名老实的观众。有一位同学关注到孙少平和金波的友谊:“不是同生共死两肋插刀,也不是伯牙绝弦钟子期,好像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地方。然而就是那种普通人之间的友谊,看似波澜不惊,质朴无华,却那么温暖踏实、深挚有力。”在校园里,谁没有几个情同手足的“小伙伴”呢?在金波和孙少平身上,在文学作品中的“群像”或“个体”中,我们能不能看见自己?

顺蔓摸瓜

       许多同学的读后感写作失败是因为曲解原文,或是只得皮毛不见山水。

        文学作品常常暗设机锋,作者的意图藏于一字一句中。如果咱们能够抓住作品中的反常语句、反常情节,顺蔓摸瓜,便能有所突破。

       以苏叔阳《早该说的一些话》为例,文本中异常狠心的父亲、异常宽宏的儿子,都是反常之处,通过对这些异常追问,我们就能更敏锐地把握人物的心理:父亲狠心出走的背后是被旧式婚姻折磨的痛苦。儿子成年后轻易原谅父亲,背后是对父爱的长久压抑下的渴望。

剪辑叙事

       在读后感写作中,叙议结合是常见的方法。好的叙述能够为下文的议论蓄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叙述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呢?首先,要为文章的观点提供事实依据;其次,还要能通过剪辑细节使得叙事部分有血有肉。因此在叙事部分要注意:

量体裁衣,筛选情节

        同样一部文学作品,读后感的切入点千差万别。不同的主题侧重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叙事来支撑。

        同学们不妨在动笔前积极思考:叙事部分如何剪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主题;如何取舍,才能明确文章方向。

人物代入,丰富细节

      叙事部分要想有血有肉,就必须依赖生动的细节。如果作品本身就含有这种细节,可以就地取材。但有些时候,读后感所需要的细节恰好是文本的留白。此时就需要咱们同学将自己想象成书中人物,设身处地去推测人物在特定情节中的心理,二次创作,使人物着“我之色彩”。

回归“原型”

        当文本讲述的故事超出了咱们读者的日常经验,联结似乎断裂了,写读后感又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每一个意象都有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同样的路线。”这段话是荣格“原型理论”的经典表达。 

       文学作品中的意向是一种文化原型,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中,负载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共同的心理经验。

       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场景也许令咱们同学感到陌生,但要通过寻找到精神“原型”,从而重建我们与作品的联结。譬如,咱们也许对苏教版七年级“长征”单元课文反应淡漠。理由是:时代不同,而且大家未曾经历过这一路辛苦跋涉,也不具备为革命理想献身的觉悟。此时,咱们同学可以经由荣格思想的提示,从具体事件中寻找共同的心理经验。

       “长征”话题中,包含了哪些当代人能够共享的情感与故事呢?理想烛照、毅然远行,这难道不是当代人依然求索呼唤的主题吗?


首师大附中语文教师   杨梦醒

百年学府  薪火承传

正志笃行  成德达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