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三丰派太极宗师——钟云龙道长 道家的宇宙观(一)——道教对月亮发光的描述和解释 道家思想起源于上古时期,以伏羲为远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道教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介绍一下道家的宇宙观。 东汉天文学家、天师道张衡真人在《灵宪》中写道:'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大意为: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而是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月亮才折射出光,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则出现亏缺,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书中说:'日照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指出了月亮发光是太阳光的反射。西汉学者京房说得更为明确:'先师以为日似弹丸,月似镜体;或以为月亦似弹丸,日照处则明,不照处则暗'(《开元占经》卷一引)。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 月本无光,尤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侧而所见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 古人早知道月亮本身不会发光的,是太阳的照射让月亮发光。详细解释了月亮圆缺的因素。'月似银丸,日照则光','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看到这样的记载,我们能不震惊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