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滑石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百合30g 滑石60g
上二味研末为散,每服4g,日3次,米汤调下,亦可作汤
剂水煎服。
(功效]滋养心肺,清热利尿。
(主治工百合病,发热,口苦,口微渴,心烦惊悸,小便短
赤,脉微数。
(临证加减)
1。外感余热未尽又有百合证者,本方加玄参、太子参、桑
白皮、地骨皮、白薇以清余热。
2.本方合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瓜蒌牡蛎散加减(百
合、生地、知母、滑石、天花粉、生牡蛎、汤小麦、甘草、大
枣)治神经官能症心肺阴虚者。
3.本方原意为百合病变病发热而设.现代临证,可用于热
病后期,复发热者,如发热重者,可酌加玄参、太子参、麦冬、
地骨皮、白薇等;亦可用于神经官能症等病而见本方证者。
总之,百合病“诸治法皆以百合为主,病见于阳,加一二味
以和其阴;病见于阴,加一二味以和其阳”。[徐忠可]
甘草泻心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2g 黄芩9g 干姜9g
半夏9g g黄连3g 人参9g 大枣工2枚
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
温服200ml,日三服。
(功效]清热利湿,杀虫解毒;补中和胃,消痞降逆。
(主治)狐惑病,身微热,常默默,神疲乏力,目不得闭,
不欲饮食,干呕心烦,卧起不安,咽喉、口唇、眼睑溃破,声音
嘶哑,或前后二阴溃破,苔黄滑腻,脉虚数;胃肠不和,心下痞
满而硬,按之濡软,腹中雷鸣,下利频作,完谷不化,干呕心
烦,苔白或黄滑腻,脉濡或弦细无力。
(临证加减)
1.中药治疗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用甘
草泻心汤如减内服,有斑疹者加用犀角地黄汤;阴部溃疡皆用苦
参煎水外洗。[中医杂志.1979,c8,:53]
2.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以
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经常引起失明的眼色素膜炎为特
点的证候群。类似结节性红斑的皮肤血管炎、脑膜疾患都可成为
本病综合征一部分。药用黄芩15g,黄连lOg,干姜15g,半夏
20g,人参lOg,大枣15g,生甘草lOg。水煎服,每日2次服
用。偏湿热者,加佩兰15g,升麻6g,葛根15g,蝉衣工2g;偏
血瘀者,加生地20g,丹皮20g,当归25g;合并感染者,加连
翘15g,石膏20g,银花20g,青黛12g。本病为湿热内蕴,毒火
熏蒸,津伤正虚所致。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化湿之功。临床
可随证加减用之。
3。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药物过敏:药用生甘草40g,黄芩
20g,干姜6g,黄连6g,清半夏6g,泽泻lOg。每日l剂。治疗
因服磺胺类、解热止痛类药物过敏所致咽、龟头糜烂者,均在7
日内痊愈。[河南中医,1983,c4,;413
4.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笔者认为甘草泻
心汤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三个主方之一。其中,寒热夹杂
型用甘草泻心汤,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胃阴亏型用甘草一贯
煎。甘草泻心汤证之心烦不安,心下痞,与溃疡病的临床表现有
相似之处.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病,不仅溃疡愈合率高,而且副
作用少,较之单用甘草制剂有明显的优越性。[经方应用.银川:宁夏
人民出版社,1981:178]
5.甘草泻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全组病例均有反复发作
的腹痛,尤以左下腹、脐周痛为多见,伴腹胀、肠鸣、泄泻,泄
泻多在餐后出现,部分患者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检查无特
殊发现,治疗方法以甘草泻心汤加减。药用炙甘草、法半夏各
12g,干姜、大枣各lOg,黄连5g,党参、白芍各20g。水煎服,
每日1剂,一般服4—6周。哳中医,1994,《9,:25]
6.本方减干姜用量,加生姜。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症见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名生姜泻心汤。
7.本方去黄芩、大枣,加枳实、厚朴、麦芽、白术、茯苓。
蒸饼糊丸。治心下痞硬,腹胀,恶食疲倦,右关脉弦,名积实消
痞丸。
8.竹茹一升,人参、茯苓、甘草各一两,黄芩三两。为粗
末,水煎,分三次服,日三次。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名竹茹
汤。[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8)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词语注解) ①炙:不作今之蜜炙,而经炒、烘、晒,使焦燥易于研末用。
(经义阐释] 本条论百合病变发热的治法。百合病可有“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之
象,但并无真发热.如今“变发热者”,乃因本病经久不解,内热久郁,外达于肌表所致。
法当清润心肺,泄热利尿,用百合滑石散。
(方药评析] 方以百合为主药,清润心肺,配伍滑石清热利小便,使阴虚得复,表
里之热得除。方后云:“当微利者,止服”,百合病者阴虚,不可过用清利,故药后小便畅
利,其热外泄,则应停药。
(文献选录] 徐彬:仲景尝谓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则知变发热者,内热不
已,淫于肌肤,而阳分亦热,故以滑石清腹中之热,以和其内,而平其外,兼百合壮肺
气以调之;不用泉水,热已在外,不欲过寒伤阴,故曰当微利,谓略疏其气,而阴平热
则除也。(《金匮要略论注净)
张璐:若变发热,乃脉郁而成热,佐滑石以通利之。(《张氏医通.百合》)
吴谦等: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其内热可知也,故
以百合滑石散主之,使其微利,热从小便而除矣。(《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
注》) .
陈元犀:百合病原无偏发热之证,变发热者,内热充满,淫于肌肤,非如热之比。主
经百合滑石散者,百合清金泻火降气,从高源以导之;滑石退表里之热利小便。二味合
为散者,取散以散之之义,散调络脉于周身,引内外之热气,悉从小便出矣。(《金匮方
歌括》)
(临床应用) (1)治疗百合病:患者林××,女性,30余岁,籍贯莆田,职业农,
于暑期内患热性病20余天,初经西医治疗已热退病除,但觉神疲无力,精神倦怠,数日
后渐觉精神冲动,兴奋知觉过敏,对事怀疑,对人恐惧,常误解人语,口渴,小便短赤,
大便闭结,头痛,心悸不宁,视力不清,喜静畏烦,食欲不振,饮食无味,日渐加剧,甚
至自笑自语,时歌时泣。有时语言行动自若如常人。检查身无寒热(37.3℃),脉数而软
(五至余),唇焦舌红,津液缺乏,营养不良,精神憔悴,卧床不起。
治疗经过:第一次处方:百合15g,滑石18g,生地24g,玉竹9g,寸冬15g,石决
明9g,苡仁1。5g。用水连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3小时1次,每昼夜连服2剂。
另以苡仁、苇根、天花粉等药煎汤代饮频服。初时拒绝服药,家人强与之,第一次服药
后数分钟即吐出,后俟其口渴索饮时给药,遂不吐。次日复诊神志已清,小便亦长,诸
证均减退。照方再服1 日,大便亦通,诸病均除,唯食欲不振,倦怠嗜卧。仍照方去生
地、滑石、石决明,各药分量亦减轻,再加生谷芽、怀山药,每日一剂,连服3日,已
能下床行走.并嘱再用地瓜粉、牛乳等清凉滋养之品为调养饮料,很快恢复健康。
(2)治疗神经官能症:谢××,女,23岁。患神经官能症,主诉经常头痛,失眠,
眼冒金花,口干口苦,手足心烧,食欲有时好有时不好,月经提前,量少,小便短赤,大
便秘结,若问其有无其他不适,则恍惚去来疑似有无之间,其人营养中等,面色如常,舌
润无苔,边尖俱赤,脉象弦细而数。病已年余,西药如谷维素、安定片、利眠宁、维磷
补汁之类;中药如丹栀逍遥散、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之类,遍尝不效。此《金匮》所
谓“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治宜滋养心肺之阴、佐以清热镇静,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
母汤、栝蒌牡蛎散、百合滑石汤为合一方:百合23g、生地15g、知母lOg、滑石lOg、花
粉12g、生牡蛎20g,加淮小麦15g、生白芍lOg、炙草6g、大枣三枚,服10剂,El苦13
干已好,小便转清,于原方去知母、滑石、花粉,加沙参15g、麦冬lOg、枣仁lOg、阿
胶lOg(蒸兑)、鸡子黄二枚(冲服),连进20余剂,诸证悉平。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