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根生:处世从艺中一位自在的修行者

 cmj909 2018-04-11


       何谓修行?很多人会想到在佛门圣地常见的修行者,他们学习佛法,参悟真谛。如民国时期的李叔同先生,通晓琴棋书画,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一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传唱至今,后入佛门修行,成为后人敬重的弘一法师。再如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研究东西方哲学,又受佛法熏染,终生修行。这些都是大智大悟者。


魏根生先生镜面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不为富贵盛名所裹挟,不因平凡生活所困惑,置身世内,但与世无争,醉心于自我人生的探寻和思索,把生活过的简单,却不失雅趣。我有幸认识一位这样的前辈:便是画家魏根生先生。

魏根生先生,受深圳画院邀请驻留3个月创作


       我与先生实则是两代人,在此允许我以先生相称吧。他女儿本是我读研时期的同窗,得此引见我才与先生相识,时至今日恰好一年。期间见过4次,其中三次是到先生工作室,欣赏他的画,喝茶聊天,长此以往便相熟起来,如今已成忘年之交。魏先生非常喜欢三两知己,或茶或酒,坐下来漫谈,初见即感受到先生是一位非常亲和且易相处的长者,他会以父亲的口吻叮嘱我们作为年轻人应勤于工作,踏实做事之类的话语。有一次在饭桌上,一开始就直言不违地提醒我们说:“我不喜欢浪费粮食的人”。这些日常点滴,只不过是我所见到的一些小片段而已。


魏根生先生镜面作品


       先生的艺术生涯始于青年时期,以西画为主,兼顾水墨。此外,插图、剪纸等也都非常精通。西画颜料喜调和,掌握了其色彩间的关系作品自然变化丰富。水墨画则多以单色墨与水浸润,避免墨与墨之间的交染守以洁净。魏先生的作品,却往往既有西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又有水墨画的层层晕染。先生如今专注于水墨画创作,题材涉及花鸟虫鱼,山川湖泊。每天唯工作室乃必到之处,几乎不接待外客。先生说:“我每天睁开眼,就想赶紧画画。”那股创作的劲头,看看他书架上曾经设计编校的一排排精美的书籍就清楚了。如今,只有摊开画纸挥毫泼墨时的雅趣可以吸引他,每日只修此一事足矣。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先生以长者身对我后辈仁慈,以平凡身对生活勤俭,以独善其身不与世争。把生活过的极简,唯独他的艺术不可辜负。


魏根生先生镜面作品


       倘若静心感受,你会发现在魏先生的花鸟画里有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操守,有柔和贴切的情素。他欣赏自然的草木虫鱼,感悟人生,他的本性和对人生世态的真实表达都无形的融于笔触里,清爽的表现在画面中。先生的山水画起笔时随性而来,如泼墨状异常洒脱,山、水总是自然的融为一体,果断地丢弃了山的“硬”朗,留下它的“静”怡;吸收了水的流“动”,放逐了它的高“冷”。观大千世界,自然之景总是美不胜收,宇宙有宇宙的奥秘,自然有自然的法则。照物写物,依景绘景总是少了灵秀之气和对自我的参悟。中国山水画自古皆讲究道法自然而不同于自然。“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即是避免照实而写,只取神韵意境。读魏先生的画,细细感知,他已经看破了山和水的关系,将二者自然的绘于纸上,呈现出合而为一又合而不同之状。


魏根生先生册页作品


       在魏先生笔下,水和墨如同心同圆的辐毂,没有生硬的冲突,竟是尊德谦和的礼遇之态,水没有因了墨而浑浊,墨也没有应了水而失色,都是这般恰到好处的彼此映衬着。我想,这样的笔墨娴熟绝非偶然遇之,而是数十年持笔操练和对古今中国画的研习得来的。或者说,正因为青年时期历练于绘画,又担任名著、艺术杂志等的插图绘制,手已达心,才有今日对笔墨的把握如信手拈来。读先生的画,其实是在面对着他这个人,轻松自然又颇为感动。观时,犹如进了禅宗胜地让我云水禅心。观后,又如已达晴空朗峰,心清气爽。


魏根生先生册页作品


      孰不知,魏先生原为《艺术界》杂志的主要负责人,工作中都是在为画家服务,他也乐此不倦。说是服务,他又极为苛刻,不好的作品绝不允许放进杂志,书籍的装帧设计也不放过任何细节。后来听他女儿讲起,先生当时做杂志的时候全心投入,常常忙过头也不愿停手便吃睡在工作室内。他的助手经常看不下去,特意带些零食放在他案边。我觉得,先生今日的生活只剩下在“画室”画画创作了,先生的“画室”有两个:其一是偏安一隅的广州画室,三四十平米中耐得住寂寞,绘画着意境幽美的江山图卷;其二是旅途中所到之处皆为画室,他每年都环球旅行,沿途画笔不停,将万里江山收于心,显于纸。几十年制作一本艺术杂志,阅人阅画无数。如今,走出画室,游走于世界各大美术馆里,驻足思考,从中国水墨到西方油画,从写意到写实,从抽象到具象,早已阅历开心智了。


魏根生先生册页作品


      旅途中用美景滋润着心境,画室内以笔墨描绘着佳作。细细品读魏先生的作品,有时妙如仙境,云雾缭绕;有时妙如听雨,潇潇洒洒传音来。运笔用墨皆见深厚功力,那轻灵的感觉,荡气回肠。一些画家喜欢听到自己的作品中有某位古代大家的笔触,或承袭了某一派别等的言辞。先生不去仿古某一画派,总是随了自己的性情真实表达,那笔触是他独有的,那性情也是他自发的。所以画作中自然洋溢着最纯粹的内涵,这是艺术较高级别的追求和境界。他在探寻自己作画的规律,探寻着水墨画中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但是,我在这里却想说,先生的“性情”和古代一位画家颇为相似,此人即是清初名家石涛。“石涛在晚年所悟出的最终之道,则是一种最为极端且最难达到的起弊之法:他要画家不再依附于既有的传统与‘画法’,要让‘法’经由内心与天地山川的交融互动,而自然孳生出来。”石涛所追寻的“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的独创派成就了他一代名家的地位。魏先生则秉持自我之独特,在尝试和创新的绘画道路上继续钻研,冲破孤独的征途,深入秘境。


魏根生先生册页作品


       魏先生的画作与他的为人,均洋溢着感动,且互相衬托着,相映生辉。先生的旅途不会止步,创作更不会停歇。对他的生活状态和创作激情,我们满怀期待。这样的创作欲望和不为世俗的创作精神,一定能继续在绘画领域里拓土纳疆。最后,深感拿先生的画来写些文字实属后辈对长辈的斗胆执笔,更是先生作为长辈对后生的百般信任,才容我在他潇洒笔触、快意人生的画作前表达真挚的观后之感。于是再放肆一把造诗一首表达对先生的敬意作为此文收笔:


《丁酉冬日赠魏先生诗》


亦师亦友忘年交,

杯酒茶歇话不休。

观画论世不争事,

往来缘由皆艺术。



魏根生先生作品,尺寸64x64cm


魏根生先生作品,尺寸60x80cm



文章/王建明

校稿/韩雅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