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昌硕水墨画第一集 我外公曾经建议学中国画,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看到黄秋园的作品,一下子爱上了,很神奇,对此我饶有兴趣。不久看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才知是“在先的心理图式”起的作用:西画的整体效果为我接受提供同化基础,笔墨就容易顺应了。后来能够仔细阅读心理学、美学著作与我这次亲身经历密不可分,它成为一个转折点,一生都感谢黄秋园与皮亚杰两者在我视界中的“巧遇”。从此开始学习中国画。 ![]() ![]() ![]() ![]() ![]() ![]() ![]() ![]() ![]() 改动临摹法 聂昌硕 中国许多国画名家没有上过专业美术院校,他们都是通过自学成才的。尽管在他们的履历上拜某某为师,其实真正手把手教的很少,多数为师者也就点拨点拨,悟到了有收获,悟不到的就会被老师抛弃。况且在求师之前就需要有相当的水平名师才肯接纳为学生。因此,自学是最重要的成材之道。 在中国画的教程中是强调临摹的。一般都是从临摹介子园入手。门派清晰,师承系统。许多大家都留有临摹老师的作品,并且常常标有仿某某笔意的作品列入自己的专集之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其实这是中国最珍贵的遗产,一种最有效的传统学习方法。讲得更清楚一点,就是改动临摹法,一种从继承逐步过度到创作的方法。 乱真式临摹,可以用成熟的整套方法“背书”式地处理画面中各种景物,但是学后,自己的画与老师的一样,在品味上又远远达不到,那么价值在哪里呢?齐白石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意思是技巧、方法都可以学,唯独风格不行。模仿只能形似,不会神似。艺术贵在创新,不新没有价值。 改动临摹法最简明的原理是临摹自己喜欢的技法与造型,将不喜欢的部分改掉,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将自己已经学会的其他技法加进去。这样的“临摹”不会与原作一样,其中加入了自己的东西。 改动临摹不会张张成功,艺术作品的整体风格有时是很难改动的。实践中常常会发现有些东西是动不得,动了,作品的整体性被破坏。由此,可以加深对原作形式语言的理解与认识。实践中也会发现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动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使“原作”变得更满意。 有的人说:“大师的杰作多一分嫌长,少一分显短。是不能改动的。”此话不假。这样的作品想要挑出毛病改动临摹是困难的,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你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你就希望在作品中体现自己。你的个性与大师的完全一样?不可能罢?你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改造大师的杰作,不是对大师的蔑视,而是对大师真正的敬重。大师之所以成大师在于他披荆斩棘为了张扬自的个性。好弟子不是傻乎乎学表面技巧,而是学大师的创新精神。 因此在临摹中改动是自己的学习需要,是有意通过作品渗入自己的个性。艺术创作最困难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的个性语言是什么,使用改动临摹法从开始学习时就在寻找“自己”,就在创造;就在研究形式语言的特点,作品整体统一的方法。它比呆板的照搬要困难许多,这种改动可以逐步进行,先少改,渐渐增加,最终找到自己。学会改动临摹法就学会了绘画自学的方法,是一劳永逸的“基本法”。 关于笔墨争论我同意吴冠中的观点。在实践中我却非常重视学习传统笔墨。笔墨是手段,各种手段尽可能多学才好。只是我不将传统笔墨视为“圣经”,它只是表现手段。 下面是我运用改动临摹法的三个阶段:这一集是初级,多数是仿其笔意之作。 在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历程中,我主要学过四家。黄秋园、黄賓虹、李可染、石壶。 四家的主要特点如下:(出于个人学习目的,并不代表对画家的全面评价。) 黄秋园
在见到黄秋园的作品之前我不喜欢中国画,也不关注它。是黄秋园的作品吸引了,才开始关注中国画的。 他的作品黑白节奏强烈,有力度,厚重,整体效果像西画,他没有创新技法,成就在于用传统技法组织出西画式的壮丽画面,营造出自然界宏伟山势,对人有一种的压迫感。最有特色的造型是悬崖绝壁上的老树,裸露的树根;密密麻麻点苔、极具纵深的层次感。几幅匡庐图及井岗山等是其代表作。这几幅代表作预示了可观的前景,黄先生若能够再活十年一定有更加可喜的成就。 黄秋园是引我入门的第一人,我在改动临摹中的成功率很低,但认真,每幅要画许久。黄秋园对于复杂山势树丛有着极强的组织能力,对于还没掌握基本笔墨技法的初学者来说是过于吃力了。 黄賓虹 黄賓虹是中国山水技法的集大成者。将干湿、浓淡、枯润、滑涩、湿破干、干破湿等各种对比运用到极至,融会贯通,浑然一体。他将墨点扩展成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在墨点旁勾勒成石崖,那么墨点就成为苔点;在墨点旁勾勒出枝丫,那么墨点就成为树叶。墨点层层叠叠,厚重、黑亮。之所以能黑亮,是留有白色“气眼”,有时是点状的,有时是条状的。这些“气眼”使浓黑的画面透气,原作没有印刷品那么黑,基本上在深灰的范围内变化。层次丰润、通透,赏心悦目。 他的缺点是整体有些花。当年没有完整临摹过一幅就是自己的审美不能容忍,这样应该都属仿笔意作品,许多局部是临摹的,整的景物、黑白安排是自己的。 黄賓虹是我研习时间最长、最敬仰的一位大师。但是他的条状“气眼”以及竖幅构图,上留1/3的空白、题字,过于陈式化,千篇一律令人生烦。 石壶 陈子庄是我至今仍在研习的一位画家,也是临摹,仿其笔意最多的。他的作品自然、自由、灵活、灵动,耍笔大师,信手拈的大玩家;那种轻松、随意、稚拙的气息是他生命律动的自然流。很多人告诉我他的风格没法学,但我就是喜欢,学他这样画画是娱乐,是休息,由此闲时就半临丰改自得其乐。他的帅性风格,给人的感觉是他不追求完整性。他的作品大有莫奈开创的未完成性的味道。不同的立场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 临摹陈子庄的作品纯粹是一休闲娱乐,临不像或感到意犹未尽,就会将之前临习的黄賓虹的东西融进去。一张又一张,毫无目的,只是觉得很过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