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瓜蒂(熬黄) 赤小豆各等份
上二味研细末和匀,每服工一2g,用淡豆豉15g,煮作稀粥,
去滓,取汁和散,乘温,顿服之。若不吐者,少加剂量,得吐
停药。
注:l。本方申之赤小豆究属何物?历代《伤寒论》、《金匮
要略》注家有二种意见:一说认为,方中赤小豆应属草本自主赤
豆之成熟种子。但另一方说则应是木本自主“相思子”,俗称
“蟹眼豆”.如《金匮要略语译》即云:“赤小豆有二种,瓜蒂散
所用,俗称'蟹眼豆’,性酸温,有涌吐作用。”近人邓可则亦认
为瓜蒂散中赤小豆是蟹眼豆(《中国药学大词典》第649页)。
《江西医药》1964年第7期“试探瓜蒂中赤小豆”一文详细区别
了两种同名异物赤小豆,指出草本赤小豆药味甘淡,能利小便泄
血分之湿热;而木本赤小豆(相思子,又称蟹眼豆)味涩微苦,
能令人吐。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阐述,论证瓜蒂散中赤小豆
即为相思子。
2.方中瓜蒂系甜瓜蒂,入药以新而味苦者为佳,陈久者少
效.若无甜瓜蒂,可以丝瓜蒂代之。
(功效)涌吐实痰。
(主治)
主证:宿食在上脘,胸中梗塞胀满,烦懊不安,气上冲咽喉
欲吐复不能吐。
副证:手足厥冷,饥不能食,呼吸气急,或发热恶风自汗
出,寸脉微浮,关尺脉见沉或乍紧。
(临证加减]
L本方去豆豉。治疗急黄,心下坚硬,渴欲得水吃,气息
喘粗,眼黄等证。并云:“但有一候相当,即须宜服此瓜蒂散,
吐则瘥……若轻病宜吹鼻中,两黑豆粒大亦得,当鼻中黄水出即
歇。”名瓜蒂散。[外台秘要引延年秘录]
2.本方去赤小豆、豆豉,加防风、藜芦,为粗末。治中风
闭证所致之失音闷乱,口眼歪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急及癫痫
等确有痰浊壅塞胸中,脉象浮滑者,名三圣散。[儒门事亲]
3.本方去赤小豆,加郁金、韭汁。鹅翎探吐,治中风风痫,
痰阙头痛,名三圣散。[医方集解]
4.本方去豆豉,加栀子.治太阴温病,痰涎壅盛,心烦不
安,胸中痞塞,欲呕等症,名皿蒂散.[温病条辨]
5.不用香豉汁调药末,而用熟水或酸盖水调下药末。据该
书记载,本方并可用治“卒中痰迷,涎潮壅盛,癫狂烦乱,人事
昏沉,五痫痰壅”。并云:“吐时须令闭目,紧束肚皮。吐不止
者,葱白汤解之。良久不出者,含砂糖一块即吐”,名瓜蒂散。
[医方集解]
6.本方去赤豆.治太阳中暍,身重痛而脉微弱,名独圣散。
L医方集解「 原文]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慯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
物瓜蒂汤主之。(27) .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上,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伤暑挟湿的证治.因夏季炎热,暑气大盛,或因热乘凉取冷,
或因热而冷水,以求一时之快,致影响气机,遏抑汗液排泄,则汗湿滞留肌表,暑邪在
表,故全身发热。水湿在肌肤,阻碍正气流通,故身体感觉酸疼而沉重。暑伤气耗津,故
脉微弱。治宜一物瓜蒂汤去湿散水。关于本方是否能治暑挟湿邪之中暍,有的注家提出
疑义,如陆渊雷认为“主一物瓜蒂汤,药不对症”(《金匮要略今释》),丹波元简亦谓
“此方与证不对,恐是错出。”(《金匮要略辑义》)但据仲景原文之意,本以身疼重为证候
特点,“夏月伤冷水”为病因,“水行皮中”为病机,显然属于暑病挟湿,湿遏暑伏。此
用瓜蒂宣泄湿邪,实为暑热挟湿之证立一治法。所以唐宗海云:“其瓜蒂汤则又单利湿之
一法,玩仲景言外之旨,明明示人清热利湿之两端,从此两法推广,而暑之变证、兼证,
皆可识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故不可轻易加以否定。
(方药评析) 瓜蒂性苦寒,<<本经》载其“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可见;瓜
蒂既能宣发上焦,又可行水化湿,此用之,意在开泄腠理,宣通阳气,使湿邪得除,暑
热自解。《金鉴》主用香薷饮或大顺散发汗,可以取法。
(文献选录] 程林: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此证先中于热,再伤冷水,水气留于腠
理皮肤之中,则身热疼重也。与瓜蒂汤以散水气。(《金匮要略直解》)
尤怡;暑之中人也,阴虚而多火者,暑即寓于火之中,为汗出而烦渴;阳虚而多湿
者,暑即伏于湿之内,为身热而疼重,故暑病恒以为病。而治湿即所以治暑。瓜蒂苦寒,
能吐能下,去身面四肢水气,水去而暑无所依,将不治而自解矣。此治中暑兼湿者之法
也。(《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太阳中暍之症,身热而倦者,暑也。身热疼重者,湿也。脉微弱者,暑伤气也.以此
证脉揆之,乃因夏月中暑之人,暴贪风凉,过饮冷水,水气虽输行于皮中,不得汗泄所致也。此
时即以香薷饮、大顺散汗之,可立愈矣。若稍缓水气既不得外泄,势必内攻于中,而作喘肿胀
矣。喘则以葶苈大枣汤,肿胀则以一物瓜蒂汤下之可也。(《医宗金鉴》)
(临床应用) 治太阳中暍,曹氏治例。予治新北门永人隆板箱店顾五郎亲试之。时
甲子六月也,予甫临病者卧塌,病者默默不语,身重不能自转侧,诊其脉则微弱,证情
略同太阳中暍,独多一呕吐,考其病因,始则饮高粱酒大醉,醉后口渴,继以井水浸香
瓜五六枚,卒然晕倒。因今酒性外发,遏以凉水浸瓜,凉气内薄,湿乃并入肌腠。此与
伤冷水水行皮中正复相似。予乃使店向市中取香瓜蒂四十余枚,煎汤进之,入口不吐.须
臾尽一瓯,再索再进,病者则沉沉晕睡,遍身微汗。迨醒而诸恙悉愈矣。
原文]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24)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宿食在上脘的治法。宿食停于胃之上脘,其表现如胸膈满闷, 本篇对宿食的治疗,出吐下二法,皆是因势利导,祛邪外出的方法。一般宿食新停, (方药评析] 本方由瓜蒂、赤小豆、香豉组成。方中瓜蒂为甜瓜蒂,又名瓜丁,味 本方之用不限于宿食,凡邪停于上,病势迫于胸咽,有泛泛欲吐之势,属于实证的 (文献选录] 沈明宗:此宿食停滞胃之上脘也。食壅上脘胸膈之间,脾气不得转输, 曹家达:宿食在上脘,其气痞闷而不通,下不入于小肠,留积中脘,梗塞而不能下, (临床应用) (1)治疗喘息:信州老兵女三岁,因食盐虾过多,得驹喘之疾,乳 (2)治疗痰饮,:治秦景明,素有痰饮,每岁必四五发,发即呕吐不能食,此病久 (3)治疗乳房肿块:杨X×,男,48岁。自幼多病,禀性怯薄,发育正常,营养 (4)治疗狂症:张×,男,59岁。因平素性情暴躁,更加思虑过度,经常失眠,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