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物瓜蒂汤--清热解暑,行水散湿

 学中医书馆 2018-04-11
瓜蒂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瓜蒂(熬黄) 赤小豆各等份 上二味研细末和匀,每服工一2g,用淡豆豉15g,煮作稀粥, 去滓,取汁和散,乘温,顿服之。若不吐者,少加剂量,得吐 停药。 注:l。本方申之赤小豆究属何物?历代《伤寒论》、《金匮 要略》注家有二种意见:一说认为,方中赤小豆应属草本自主赤 豆之成熟种子。但另一方说则应是木本自主“相思子”,俗称 “蟹眼豆”.如《金匮要略语译》即云:“赤小豆有二种,瓜蒂散 所用,俗称'蟹眼豆’,性酸温,有涌吐作用。”近人邓可则亦认 为瓜蒂散中赤小豆是蟹眼豆(《中国药学大词典》第649页)。 《江西医药》1964年第7期“试探瓜蒂中赤小豆”一文详细区别 了两种同名异物赤小豆,指出草本赤小豆药味甘淡,能利小便泄 血分之湿热;而木本赤小豆(相思子,又称蟹眼豆)味涩微苦, 能令人吐。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阐述,论证瓜蒂散中赤小豆 即为相思子。 2.方中瓜蒂系甜瓜蒂,入药以新而味苦者为佳,陈久者少 效.若无甜瓜蒂,可以丝瓜蒂代之。 (功效)涌吐实痰。 (主治) 主证:宿食在上脘,胸中梗塞胀满,烦懊不安,气上冲咽喉 欲吐复不能吐。 副证:手足厥冷,饥不能食,呼吸气急,或发热恶风自汗 出,寸脉微浮,关尺脉见沉或乍紧。 (临证加减] L本方去豆豉。治疗急黄,心下坚硬,渴欲得水吃,气息 喘粗,眼黄等证。并云:“但有一候相当,即须宜服此瓜蒂散, 吐则瘥……若轻病宜吹鼻中,两黑豆粒大亦得,当鼻中黄水出即 歇。”名瓜蒂散。[外台秘要引延年秘录] 2.本方去赤小豆、豆豉,加防风、藜芦,为粗末。治中风 闭证所致之失音闷乱,口眼歪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急及癫痫 等确有痰浊壅塞胸中,脉象浮滑者,名三圣散。[儒门事亲] 3.本方去赤小豆,加郁金、韭汁。鹅翎探吐,治中风风痫, 痰阙头痛,名三圣散。[医方集解] 4.本方去豆豉,加栀子.治太阴温病,痰涎壅盛,心烦不 安,胸中痞塞,欲呕等症,名皿蒂散.[温病条辨] 5.不用香豉汁调药末,而用熟水或酸盖水调下药末。据该 书记载,本方并可用治“卒中痰迷,涎潮壅盛,癫狂烦乱,人事 昏沉,五痫痰壅”。并云:“吐时须令闭目,紧束肚皮。吐不止 者,葱白汤解之。良久不出者,含砂糖一块即吐”,名瓜蒂散。 [医方集解] 6.本方去赤豆.治太阳中暍,身重痛而脉微弱,名独圣散。 L医方集解「
原文]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慯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 物瓜蒂汤主之。(27) .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上,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伤暑挟湿的证治.因夏季炎热,暑气大盛,或因热乘凉取冷, 或因热而冷水,以求一时之快,致影响气机,遏抑汗液排泄,则汗湿滞留肌表,暑邪在 表,故全身发热。水湿在肌肤,阻碍正气流通,故身体感觉酸疼而沉重。暑伤气耗津,故 脉微弱。治宜一物瓜蒂汤去湿散水。关于本方是否能治暑挟湿邪之中暍,有的注家提出 疑义,如陆渊雷认为“主一物瓜蒂汤,药不对症”(《金匮要略今释》),丹波元简亦谓 “此方与证不对,恐是错出。”(《金匮要略辑义》)但据仲景原文之意,本以身疼重为证候 特点,“夏月伤冷水”为病因,“水行皮中”为病机,显然属于暑病挟湿,湿遏暑伏。此 用瓜蒂宣泄湿邪,实为暑热挟湿之证立一治法。所以唐宗海云:“其瓜蒂汤则又单利湿之 一法,玩仲景言外之旨,明明示人清热利湿之两端,从此两法推广,而暑之变证、兼证, 皆可识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故不可轻易加以否定。 (方药评析) 瓜蒂性苦寒,<<本经》载其“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可见;瓜 蒂既能宣发上焦,又可行水化湿,此用之,意在开泄腠理,宣通阳气,使湿邪得除,暑 热自解。《金鉴》主用香薷饮或大顺散发汗,可以取法。 (文献选录] 程林: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此证先中于热,再伤冷水,水气留于腠 理皮肤之中,则身热疼重也。与瓜蒂汤以散水气。(《金匮要略直解》) 尤怡;暑之中人也,阴虚而多火者,暑即寓于火之中,为汗出而烦渴;阳虚而多湿 者,暑即伏于湿之内,为身热而疼重,故暑病恒以为病。而治湿即所以治暑。瓜蒂苦寒, 能吐能下,去身面四肢水气,水去而暑无所依,将不治而自解矣。此治中暑兼湿者之法 也。(《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太阳中暍之症,身热而倦者,暑也。身热疼重者,湿也。脉微弱者,暑伤气也.以此 证脉揆之,乃因夏月中暑之人,暴贪风凉,过饮冷水,水气虽输行于皮中,不得汗泄所致也。此 时即以香薷饮、大顺散汗之,可立愈矣。若稍缓水气既不得外泄,势必内攻于中,而作喘肿胀 矣。喘则以葶苈大枣汤,肿胀则以一物瓜蒂汤下之可也。(《医宗金鉴》) (临床应用) 治太阳中暍,曹氏治例。予治新北门永人隆板箱店顾五郎亲试之。时 甲子六月也,予甫临病者卧塌,病者默默不语,身重不能自转侧,诊其脉则微弱,证情 略同太阳中暍,独多一呕吐,考其病因,始则饮高粱酒大醉,醉后口渴,继以井水浸香 瓜五六枚,卒然晕倒。因今酒性外发,遏以凉水浸瓜,凉气内薄,湿乃并入肌腠。此与 伤冷水水行皮中正复相似。予乃使店向市中取香瓜蒂四十余枚,煎汤进之,入口不吐.须 臾尽一瓯,再索再进,病者则沉沉晕睡,遍身微汗。迨醒而诸恙悉愈矣。

原文]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24)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煮)

  上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
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宿食在上脘的治法。宿食停于胃之上脘,其表现如胸膈满闷,
痞塞不通,泛恶欲吐,甚者上腹部胀满疼痛。其中满闷欲吐为食滞停于上之明征,亦为
正气欲抗邪外出之表现,用瓜蒂散催吐,即顺其势而导宿食外出,这也是《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中“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意思。

  本篇对宿食的治疗,出吐下二法,皆是因势利导,祛邪外出的方法。一般宿食新停,
食滞于上而欲吐者用吐法,而食滞稍久,邪偏于下而利者用下法。此如《医宗金鉴》所
说:“宿食在上脘者,膈间痛而吐,可吐不可下也;在中脘者,心下痛而吐,或痛不吐,可
吐不可下也;在下脘者,脐上痛而不吐,不可吐可下也。”

  (方药评析] 本方由瓜蒂、赤小豆、香豉组成。方中瓜蒂为甜瓜蒂,又名瓜丁,味
苦性寒,与赤小豆之酸相合,有催吐之效,能涌吐胸中实邪,佐香豉汁开郁结而和胃气。
《医宗金鉴》谓本方“能除胸胃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今人置之不用,可胜惜哉。”

  本方之用不限于宿食,凡邪停于上,病势迫于胸咽,有泛泛欲吐之势,属于实证的
均可应用,如痰涎壅塞而引起的胸膈胀满证等。如仓卒之际,药不及办,可用极咸盐汤
一盏顿服催吐,亦可用翎毛探吐等应急之法.但对于老弱病人,或妊娠期妇女,或有失
血病史的患者,则不宜用本法。

  (文献选录]

  沈明宗:此宿食停滞胃之上脘也。食壅上脘胸膈之间,脾气不得转输,
当遵《内经》高而越之之法,用瓜蒂、香豉、赤小豆煎液涌吐,其邪立解矣。(<<金匮要
略编注》) .

  曹家达:宿食在上脘,其气痞闷而不通,下不入于小肠,留积中脘,梗塞而不能下,
非引而越之,使之倾吐而出,则胃气不降,而新谷不纳,故宜瓜蒂散以吐之。盖此证必
有寒痰,故《伤寒论》谓之胸有寒。可见宿食所以留积上脘者,为湿痰所格故也。(《金
匮发微》)

  (临床应用)

  (1)治疗喘息:信州老兵女三岁,因食盐虾过多,得驹喘之疾,乳
食不进。贫无可召医治。一道人过门,见病女喘不止,便叫取甜瓜蒂七枚,研为粗末,用
冷水半茶盏许,调澄取汁呷一小呷。如其言,才饮竟,即吐痰涎若粘胶状,胸次既宽,驹
喘亦定。少日再作,又服之,随手愈。凡三进药,病根如扫。

  (2)治疗痰饮,:治秦景明,素有痰饮,每岁必四五发,发即呕吐不能食,此病久
结成窠囊,非大涌之,弗愈也。须先进补中益气,10日后,以瓜蒂散频投,涌如赤豆沙
者数升,已而复得水晶色者升许。如是者七补之,七涌之,百日而窠囊始尽,专服六君
子、八味丸,经年不辍。

  (3)治疗乳房肿块:杨X×,男,48岁。自幼多病,禀性怯薄,发育正常,营养
欠佳,体质为瘦长型,性情孤僻,沉默寡言,面容焦悴,表情淡漠。左乳房外上方生一
结节,如杏核大,不红不热,不痛不痒,全身无任何自觉症状。切诊时,触知结节异常
坚韧,硬若碎石,与皮肤无粘连现象,微具活动性,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略肿大。人皆
谓恶疾,求其中医治疗无效,自用艾灸局部50余壮亦无效,遂用陈南瓜蒂2个,焙烘存
性内服。服2次后结节渐次缩小,半月后完全消失而愈。至今5年之久,未曾复发,健
康如常。

  (4)治疗狂症:张×,男,59岁。因平素性情暴躁,更加思虑过度,经常失眠,
后遂自言自语,出现精神失常状态,有时咆哮狂叫,有时摔砸杂物,喜笑怒骂变幻无常。
如此情况延续月余,家中杂物摔砸已尽,渐至见人欧打,因此锁闭室中,不敢令其出屋,
百般医疗,均无效果。邀余处方,余谓古人对精神错乱的认识,谓系痰涎蒙蔽清窍,须
用涌痰之剂,便痰涎涌出,方能有效。余遂疏瓜蒂散与之。瓜蒂lOg,豆豉lOg,赤小豆
30g。煎汤顿服,连进两剂,其呕吐粘涎三次,毫不见效。后因房门锁开乘机窜出,竟将
邻人欧伤并将所有杂物尽行砸碎,因此家中苦闷无法维持,一再强余设法治疗。余因与
患者之子相知素深,遂不顾一切的与大剂瓜蒂散与之:苦瓜蒂21g,赤小豆30g,煎汤顿
服。服后隔半小时开始作呕,连续两昼夜共呕20余次,尽属粘涎。自呕吐开始,便不思
饮食。一天后现周身困顿不欲活动,困睡到第3天忽然清醒,后以豁痰通窍安神之剂,调
理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