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奇才赵孟頫

 明远小筑 2018-04-11

小时候不喜欢赵孟頫的字——其实是不喜欢赵孟頫的为人——当时很不明白,他是宋朝皇室的后裔,怎么能给元世祖忽必烈当官呢?为什么不能像文天祥那样壮烈殉国呢?

他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直系子孙,是赵匡胤四子、秦王赵德芳的十世孙。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听包公、寇准相关评书时,里面有个八贤王赵德芳,其实是虚构的人物,跟历史上的这位秦王赵德芳其实没有一点瓜葛。

如今我进入中年,了解了赵孟頫更多的资料,才忽然醒悟:学书这么多年,竟因幼年的一时偏见,忽略了一个巨大的艺术宝藏。

赵孟頫入朝为官,其实也有他的苦衷。宋朝灭亡后,其实他是回乡下隐居的。忽必烈三次征召赵孟頫,直到第三次时,赵孟頫才同意入朝;而且入朝第二年,他就后悔了;而且,忽必烈一死,他就马上辞掉官职,回到了江南;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更是多次被召回,也是多次请辞。

一个亡国之后,固然以身殉国值得赞赏,但能顺应时势、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倒也不失为一种折中之道。

更何况,赵孟頫不光身居高位、体恤民生,而且博学多才,尤擅书画,又以勤奋著称于世,日书万字,逝世当日还在读书写字,为汉族传统文化的保留、继承和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有评论家所说:

“赵孟頫身处宋蒙变革乱世,担负社稷之责,文化流传之大任,屈委抗争于蒙元,庇护宋之百姓,真真做到了极致。知死尽节易,忍辱行道难。”

说起赵孟頫的艺术修养,可谓千古奇才、百年难遇。

比如元末明初历史学家陶宗仪这样评价赵孟頫:

“书一目辄成诵,诗赋、文辞清邃高古。善鉴定古器物、名画。画山水、竹、石、人、马、花、鸟悉造其微。尤善书,为国朝第一,篆法石鼓诅楚,隶法梁、钟,草法羲、献。或得其片文遗帖,亦夸以为荣。然公之才名,颇为书画所掩,人知其书画,而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而不知其经济之才也。”

这段话提到了赵孟頫的天资:一目成诵,即读书过目不忘。

提到了他擅长诗赋、文辞;

提到了他文物鉴定的才能;

提到了他善画;

提到了他擅书法,“为国朝第一”;

又提到其文章;

又提到其经济之才。

即便如此,这段话依然是有遗漏的,因为其他评论家也说过,赵孟頫的诗“诸体诗造次天成,不为奇崛,格律高古不可及”;又擅长音律:“度数甚明,知音律。”

赵孟頫艺术修养已是如此全面,但具体到我较为熟悉的书画层面,结果更是令人咂舌。

比如国画的三大科:人物、山水、花鸟,他都有代表作。从技法上看,无论水墨、设色,抑或写实、写意,他都很擅长。而且他倡导书画同源,强调诗、书、画的统一,被认为是“文人画”的始祖,极大地影响了后世。

题图就是赵孟頫的山水画《洞庭东山湖》。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的书法,常人精通一种书体即可名噪一时、流芳百世,他却是各种书体全都擅长。《元史》因此说他“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

比如他的篆书:

他的楷书更是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列,被一起称为“楷书四大家”。要知道,唐代的楷书堪称登峰造极,已经达到了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度,而他竟能硬生生挤进一个身位。

这是他的楷书:

他的小楷更是尤为历代所重。我幼年时就有过一本他的《道德经》,可惜一直没有好好临习。

再看看他的行书,下图系他为日林和尚所书的《心经》局部。这部国宝级的《心经》作品在去年12月份的北京保利的一次拍卖会上,拍出了1.909亿元的天价(含佣金)。

一般来说,写楷书的人比较难把握草书,因为此二者完全是不同的风格表现:楷书、篆书要求笔法工整、严谨,草书则要求体现个性、恣意汪洋。然而赵孟頫却能自由游走于个性和规矩之间,而且竟然都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下图即为赵孟頫的草书作品。

当然,尤为重要的是,赵孟頫的人品也颇受后人赞颂。这一点,从历史记载的他的为政处事方面,都可管窥一二。限于篇幅,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之,从赵孟頫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通才,看到了一个奇才,也看到了一个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妥协者形象。

年幼无知的时候,我对妥协者是一脸的不解;如今我年纪渐长,对人对事更多的则是理解和包容,我眼中的世界,也不再是简单明了的非黑即白了。

尤其面对赵孟頫这样一位光彩照人、才华横溢的妥协者,我的眼里更是充满了崇敬。

他告诉我们怎样与艺术,水乳交融;

他告诉我们怎样与强敌,和而不同;

他告诉我们怎样与生活,握手言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