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思维:快速进展性认知功能减退和单侧的肌肉抽搐

 渐近故乡时 2018-04-11

1

患者男性,72岁,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和单侧的肌肉抽搐。3个月前,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肌肉抽搐,部位在右侧肢体和面部,继而出现步态和平衡障碍。大约1周以后,突然出现混乱(意识混沌)和记忆减退。在接下来的几周,患者出现波动性的意识混沌、记忆障碍、失眠及妄想等症状。其肌肉震颤和步态不稳也呈间歇性,在发作间期回复到正常状态,但发作频率逐渐增加,一天当中有多次发作。化验检查发现血钠稍低。患者曾因急起的精神失常到精神病院就诊。

神经科查体发现,患者对“3样东西”的即刻记忆正常,但5分钟后自由回忆不能,无语言障碍,能够完成指令动作。颅神经、运动和感觉均未见异常。行走时呈宽基底步态,向右侧偏移明显,有不自主的后退动作(后退步态),未见肌肉抽搐,偶见右侧面部和上肢肌阵挛,与右肢的肌张力不全性姿势有关。

患者遂被收入神经内科病房,行头颅MRI检查,如图所示(Flair像上可见双侧海马、杏仁核以及左侧尾状核、壳核高信号)。

问题:

1.基于该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你考虑的诊断是什么?

2.你会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2

患者呈亚急性起病、波动性病程,首先表现为肌阵挛和步态障碍,随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右侧的肌阵挛可能提示皮质或皮质下区域受累,后退步态作为锥体外系体征,通常归因于姿势反射障碍,可见于基底节受累,再加上患者行走时向右侧偏移,因此可定位于左侧基底节。定向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认知域受损,也提示皮质或皮质下区域受损。需考虑亚急性脑病的可能。

患者的认知减退进展迅速,并出现肌阵挛、步态不稳,需要考虑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或其他朊蛋白病的可能,在该年龄段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很常见,但进展不会如此迅速。边缘叶脑炎也可出现类似CJD的症状,在没有肿瘤的情况下由于副肿瘤综合征或自身抗体所致。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脑病、结节病、CNS血管炎)、感染性疾病(结核、Lyme病、李斯特菌、Whipple病、隐球菌、弓形虫)和肿瘤也有待于排除。其中一些可逆性的病因可以通过全血细胞计数(CBC)、生化、TSH、维生素B12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等检查予以排除,行EEG检查可除外癫痫。

MR检查示“T2/Flair像上可见双侧海马、杏仁核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左侧尾状核、壳核强化。DWI像上未见带状异常信号或弥散受限,CJD可能性小。”MRI结果证实了基底节受累的假定,边缘系统的高信号可以解释患者的认知症状,支持边缘叶脑炎的诊断,但其他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疾病还有待除外。

入院时患者的血钠为132mmol/L,住院期间最低到122mmol/LCBC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TSH和维生素B12正常,CSF检查显示蛋白质轻度增高(69mg/dl,正常范围15-40mg/dl),免疫球蛋白指数和合成率、炎症细胞和寡克隆区带均为阴性。血清自身免疫性和炎性因子包括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SSA/SSB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感染性疾病病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IV、梅毒和脑膜脑炎的血清学和CSF检查也未见异常。抗Hu和抗NMDA受体阴性。16小时持续EEG显示广泛的慢波,未见痫样放电。全身PET/CT扫描、血清淋巴瘤检查和阴囊超声均未找到肿瘤的证据。

问题:

1.在缺乏肿瘤和副肿瘤性相关抗体证据的情况下,能否诊断为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

2.此时,你会对该患者开始假定性治疗,还是继续等待其他检查结果?

3

根据2004年的指南,该患者缺乏抗体和肿瘤的证据,表现典型的边缘叶脑炎,符合很可能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 syndromePNS)的诊断标准。假如副肿瘤性相关抗体已经确定,但肿瘤初筛阴性,要求患者3-6个月内再复查,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直至4年为止。对很可能PNS即开始治疗是合理的,因为等待抗体或肿瘤的证据可能会导致疾病快速进展,病情不可逆转。

患者接受5天的血浆置换治疗后出院,由于患者有糖尿病史以及精神症状,因此没有给予激素治疗。肌肉震颤在家复发,在一次复诊时发现患者出现困倦、反应迟钝等症状,右侧面部和肢体出现明显的肌阵挛,再次被收治入院。

电压门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KC)抗体结果回报为阳性(190pmol/L),遂给以患者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3天,再接着甲强龙1g静脉注射4天治疗。该患者的出院诊断为VGKC复合物抗体相关性边缘叶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 associatedwith VGKC complex antibodies),给以每周甲强龙1g静脉注射,再加上1个疗程的血浆置换,以及霉酚酸酯500mg每日2次并随后加至1000mg每日2次,以及左乙拉西坦,逐渐加量至1500mg每日2次,以控制肌阵挛。出院4个月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仅有偶发的肌阵挛以及失眠。

讨论

边缘叶脑炎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颞叶内侧或边缘系统受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的意识混沌、记忆减退、睡眠障碍、癫痫和精神症状,病因可能是副肿瘤性或其他,其诊断通常依赖于神经影像和相关抗体的证据。CSF检查通常正常或出现蛋白质轻度增高。一般来说,特征性的副肿瘤性抗体(如抗-Hu、抗-Yo)在老年人多见,靶抗原在胞内,经常与肿瘤相关,对免疫治疗反应差;而针对细胞表面抗原(如VGKCNMDA受体)的抗体,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与肿瘤相关性较小,对免疫治疗反应较好。

VGKC抗体可由放射免疫法测定,靶抗原除了VGKC本身之外,更多的是VGKC复合物抗体。至少2个靶抗原已经被阐释清楚: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和接触素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 related 2Caspr2)。LGI1抗体通常可导致边缘叶脑炎、低钠血症和肌阵挛样运动症状,而Caspr2抗体可导致脑炎、Morvan综合征、痛性神经病变和神经性肌强直。

该患者表现为边缘叶脑炎、低钠血症、肌阵挛,检查发现VGKC抗体复合物(可能是LGI1)阳性。肌阵挛,或称作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FBDS),与LGI1抗体显著相关,常常出现在认知症状之前。虽然仅有少数表现FBDS的患者在MRI上显示基底节受累,但在PET扫描常显示基底节异常。FBDS通常对常规抗癫痫药治疗反应差,但早期的免疫治疗经常有效。最近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早期识别FBDS并给予免疫治疗可以减少FBDS的发作频率及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该病的预后良好,免疫治疗可以改善80%的患者的记忆和执行功能障碍。很少有报道LGI1抗体与肿瘤相关,有研究显示55例带有LGI1抗体的患者在随访3年(中位数)内均未发现肿瘤的证据,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肿瘤初筛是否有必要值得商榷。尽管寻找最佳治疗方案的证据有限,大多数患者对血浆置换或者IVIg,以及其他选择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等治疗反应良好。


参考文献:http://ovidsp.tx./sp-3.18.0b/ovidweb.cgi?T=JS&PAGE=fulltext&D=ovft&AN=00006114-201406030-00021&NEWS=N&CSC=Y&CHANNEL=PubMe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