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病管理,不能只靠专科医生!”

 风吟楼 2018-04-11

近日,景汇泉教授接受了《医学界》采访,关于社会医学、关于慢病管理、关于健康大数据的未来。





今年下半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将被纳入全国大学生的教育课程中,这是中国第一本被纳入全国大学教育中的健康教材


身为这本教材的主编,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景汇泉教授说:“我国大学生的比例已经很高,如果他们能在大学期间都接受健康教育,对其一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有深远影响。”


20多年来,景汇泉教授一直专注于社会医学领域研究,慢病管理、健康大数据、流行病学调查等都是她的研究重点。景汇泉教授强调要重视疾病预防工作,从医院三级预防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社会三级预防为中心,从以患者为中心过渡到以社会全人群为中心。她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每个人都应进行健康管理。



身为一名医学教育家,景汇泉教授同时也致力于医学教育改革,她认为出色的医务工作者还应该具备领导力、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等,未来的医生应该是综合性的卫生人才。她表示虽然医学模式已经演变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疾病谱改变,很多病无法被治愈,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所以医生已经不得不进行角色转变,如今所有的临床医学生课程中都加入了预防医学,医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具备社会诊断和社会治疗的能力。


景汇泉教授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因为她认为身为教师应该具备心理知识,而且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也对她做健康管理工作很有帮助,由此可见景汇泉教授是一位实践者,而并非仅仅提出理论。


2015年,景汇泉教授被调至首都医科大学工作,在此之前她工作于中国医科大学和沈阳医学院。来到首都医科大学仅仅三年,景汇泉教授就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社会状况调查(CSS)》、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项目”和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卫生行业专线“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流行病调查”等多个项目。



近日,景汇泉教授接受了《医学界》采访,关于社会医学、关于慢病管理、关于健康大数据的未来。



《医学界》:您是从事社会医学领域研究的,您能介绍一下社会医学的概念吗?


景汇泉教授: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群体的健康水平。


我们讲社会诊断,就是哪些社会因素影响你的健康,比如经济因素:宫颈癌在发达国家已经很少见了,但经济不发达国家还很多。怎么做社会治疗呢,我们针对性的去制定策略,比如加强妇女教育、卫生习惯改变、食谱改变等,像禁烟限酒、食盐加碘等都是社会治疗的措施。现在医院都开设健康大课堂,医生会告诉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说明社会医学正在发挥作用。



《医学界》:您到了首都医科大学后,短时间内就参与并完成了几个大项目,请您谈谈这几个项目的意义?


景汇泉教授:CFPS旨在通过跟踪收集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的数据,反映中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迁,为学术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数据基础。CFPS重点关注中国居民的经济与非经济福利,以及包括经济活动、教育成果、家庭关系与家庭动态、人口迁移、健康等在内的诸多研究主题,是一项全国性、大规模、多学科的社会跟踪调查项目。


CSS通过对全国公众的劳动就业、家庭及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的长期纵贯调查,来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数据资料,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而科学的基础信息。


常见消化系统流行病调查重点在于发现我国居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医学界》:中国有着庞大的慢病人群,慢病管理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个重点,您怎么看慢病管理?


景汇泉教授:1、慢病管理很难单纯靠线上完成,线上无法解决用户依从性、治疗和运动结合等慢病管理无法忽略的问题;2、由于慢病管理是一项细节活,且需要长期用户跟踪和教育,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并不适合提供这样的服务;3、由于慢病很大程度上与生活习惯有关,慢病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生活方式的改变。



《医学界》:在慢病管理方面,您的工作都涉及到哪些内容?


景汇泉教授:我做过的与慢病管理相关的研究主要以居民健康为主题,分析特征群体健康的各项指标,并探讨不同群体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上的异质程度。研究着重揭示人群的健康现状,在理论上研究健康风险管理的预防、缓和及应对策略,在技术上完善健康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达到优化健康风险管理目的,试图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


我也是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评估专家,专家们对示范区建设与健康城市是否有机衔接和整合,采用的方式以及效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情况,签约团队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开展情况;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开展情况;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情况,各机构的职责,运行机制,以及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估;以外,还评价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开展情况,包括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业等开展的健康管理情况。


《医学界》:对于中国做好居民慢病管理,您有什么建议吗?


景汇泉教授:我国还应该再完善慢病管理网络,加强慢病知识宣传,现在公众慢病防治认识不足,没有抵御慢病危害的紧迫感,应加强预防为主的观念,逐步完善慢病防治工作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加强慢病防治工作中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慢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培养更多高层次、专业化、高素质的慢病防治专业技术队伍与学科带头人。


一定要把居民慢病管理的中心放在社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中心可以围绕社区展开工作,安置必需的健康医疗设备,通过网络让治疗、管理更便捷,解析健康结果,保存记录,进而通过分析结果做出更好的服务与管理。



《医学界》:健康大数据也是您的研究重点,这也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方向,请您谈谈健康大数据的重要性。


景汇泉教授:大数据不仅将临床治疗推向新时代,发挥着对医改的科技支撑作用,而且将医疗保健和疾病预防变得更加个性化、精准化,这种变化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爆炸性革命。


随着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医疗保健和疾病预防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首先,医生通过对患者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大数据分析,能更及时、准确地帮助患者做好疾病预警,实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做好慢性病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大数据平台让医生有了丰富的病例资源库,对一些复杂罕见疾病,大数据平台可成为诊断助手和佐证。包括精准医疗,肿瘤的个性化靶向治疗也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



《医学界》:您对国内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有什么建议?


景汇泉教授:首先,应该全面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基础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健康医疗数据集聚,加快国家人口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相关健康医疗服务数据整合,形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其次,应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级慢病、传染病等健康医疗专项疾病大数据中心,建立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强化大数据业务关联、挖掘分析、趋势预测、异常提示等功能。


第三,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积极探索开放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的途径和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