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暹粒吴哥窟乘坐摩托车便可来到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过去洞里萨湖雨季一到,水草随着波浪涌动,清澈的水下总能寻见大鱼在船底下穿梭,但随着环境的破坏,这样的自然风景已消失了。【摄影师:左卿侯|来源微信公众:去驴行】 吸引游客到洞里萨湖的除了自然风光之外,还在于这里飘着一群水上人家。 居住在洞里萨湖的水上人家,据说百分之七十来自越南遗民,所以这里还有一个名字:越南浮村。 他们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呆在船上,船上搭建着房子,猪圈,商店,医院,甚至连学校都有。一条条紧挨着的船构建了他们的世界,这片小天地在游客看来兴许无比自由,但在这背后意味着贫困。 浮村村民以湖为生,村民饮水用的是洞里萨湖的湖水,洗浴用的也是湖水,自然生活排泄的废物也多数倒入大湖之中,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洞里萨湖早已不再清澈见底。 未到浮村便能闻到一股腥气冲天的味道,浮村村民世代捕鱼为生,鱼便是他们活下来的粮食。 村民吃喝拉撒都在湖水之上,使得每个孩子都是游泳小能手,但由于环境,疾病,食物等原因,这里孩子死亡率超高。根据网上资料显示,6个儿童六岁之前,平均都会出现一例死亡。 每年雨季来临之后,洞里萨湖从枯水期的一米深直接上涨到八九米深,此时湖面之上,不论是房子还是船只会随着风浪轻轻晃动,这时候对于游客而言是难得的盛景,但对于村民而言却是苦不堪言。 “浮村周围有的地方会挂着捐助的标志,游客到浮村时会有小孩围上来,有的小女孩会伸出手眼巴巴的向游客索要东西。无论给什么他们都很开心,这里,太穷了。”一位从柬埔寨回来的朋友说。 “很多七八岁孩子把蟒蛇套在脖子上,你看着他们的眼睛,就忍不住难受。”贫穷飘在这条大湖上,因为越南,柬埔寨两国都不认可村民,所以他们没有国籍,除非他们有天攒够了钱才能上岸获得国籍,但这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空想。 外面的世界是怎样?不知道这些漂泊在湖上的孩子是否想过。由于旅游业逐渐发展,许多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卖艺”向游客索要一些物资。朋友去年从柬埔寨回来,谈到浮村时,沉默了很久之后才说了一句:“我再也不想去了,那些孩子让人太难过了。” 左卿侯:现居福州,中国知名独立摄影师!善于人物纪实和风光摄影,常年带领摄影团队活跃在世界各地采风。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