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万人“漂浮”在洞里萨湖上生活,他们无国籍无身份,终生只能在湖面生活

 新用户6516h3hB 2023-03-10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他们无国籍、无身份

世世代代都在水上繁衍生息

 01 

在柬埔寨碧波浩渺的洞里萨湖上,大概有70万人一年四季漂浮在水上,终其一生不能上岸。

他们从出生就在湖面生活,房子花园都漂在水上,一支船就能拖走全部家当。

他们无国籍、无身份,世世代代都在水上繁衍生息.......

20185月,湖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支乘船观光的旅游团。

一位头戴白色遮阳帽,身穿黄色毛衣的母亲,划着船向他们驶了过去。

小女孩站在船头,脖子上挂着一条一米多长的蛇,一双大眼睛直盯着观光船。

一位名叫小李的摄影师拿出相机,将这一幕拍了下来:

带队的导游见状赶忙提醒道:“以后别给他们拍照”!

小李这才意识到小女孩是靠拍照来赚钱的,而像这样的事情,每年都会在洞里萨湖反复上演,很多游客都会对此感到厌烦。

但当小李了解到真正的原因后,他再次将摄像头对准了小女孩并按下了快门键,拍下了第二张照片。

“花点钱也值了,如果有一天这里消失了,不知道他们还能漂到哪里,或许有些人一辈子都见不到了”。

那么这群生活在洞里萨湖上的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又为何选择过这样的生活呢?

 02 

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胡,也是该国人民的“生命之湖”。

在水上居住的人们,有的是迁徙而来的,有的是从越南逃出来的。

历史上,柬埔寨和越南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尤为激烈。

当时越南为了实现称雄东南亚的野心,向柬埔寨发起了进攻。

20万精锐大军对柬埔寨进行了“扫荡”,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两国的矛盾早已根深蒂固。

身处于战火下的百姓,为了寻得一片安宁,离开了越南来到了渔产资源丰富的洞里萨湖定居。

但战争结束之后,越南就给他们扣上了“叛国者”的帽子,并拒绝他们回国。

而柬埔寨人也很难接纳他们,所以这些“柬埔寨越南人”就成了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黑户”。

其实柬埔寨也曾给他们发过公民证明,但因政权更迭,证明又被取消了。

由于没有身份,他们上岸无法找工作,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只能在湖面上飘荡着苟活下去,世世代代在水上繁衍生息。

这里没有电,也没有陆地上那些丰富的资源,吃喝拉撒只能在自家小船上解决。

对他们来说,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场巨大的挑战,谁也无法确定他们能在这里漂浮多久,未来又该如何活下去。


 03 

没有外界的帮助,他们只能自力更生。

为了适应洞里萨湖较大的水位落差,他们用木跷修建了高脚屋,雨季的时候房屋就高悬在地面上,通过一旁的楼梯进入房间。

旱季的时候房屋则靠近水面,水位线也会随之降低五分之一,而船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行方式。

有些人为了省时省力,干脆把家安到了船上,一个小小的船只承载了他们的全部家当。

因此有人将这些群落称为“漂浮村庄”。

在洞里萨湖附近,有近百个这样的群落,有些群落越南人占大多数,所以也叫“越南浮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浮村里的人大多以捕鱼为生,他们会把打捞上来的海鲜卖给柬埔寨人或者越南人。

比如在一间小小的木屋里,就住着一位名叫库言的渔民。

他的木筏下养着很多暹罗鳄,这种生物至今非常罕见,暹罗鳄长大后,他就高价卖给越南的鱼贩。

但因为没有国籍,没有身份,柬埔寨的相关人员经常来找他们谈话,在缴纳一定的费用后,才能继续捕鱼和养鱼。

为了世世代代都能生存下去,这里的每个人都要把游泳当做必备技能。

有些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或许就已经丧失了在陆地上奔跑的权利。

一般孩子到了四五岁就要学会游泳,七八岁就要让他们学会捕鱼,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而且洞里萨湖经常刮大风,很容易把船掀翻,孩子们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学会自救。

可即便如此,浮村每年的死亡率还是很高。

除了溺死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水面上到处都是悬浮的垃圾,苹果核、皮球、各种方便袋......

再加上人们的排泄物和饮水在同一水域里,洞里萨湖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俗话说“病从口入”,吃的不干净、喝的不干净难免会生病。

而浮村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他们也无法上岸看病,所以一旦生病了只能用“土方法”扛过去。

在浮村,因病致残以及损伤智力的人有很多,丧失了劳动力的家庭,只能把更多的希望放在“多生孩子”上。

从而就导致了越生越多、越生越穷、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局面。

据统计,浮村的平均寿命只有54岁,如果放在“世界各国平均寿命排行榜中”,它大概位居尾端。

有意思的是,浮村“结婚”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后,有意结为亲家的两家人,要想办法准备好“彩礼”,也就是一支崭新的船。

结婚当天,男方要租借多条船去迎娶新娘,还会在水面上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

2018年,摄影师小李跟随旅游团来到了这里,当他真正走进浮村,才发现他们已经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国度。

但在每年巨量消耗渔产资源下,没人知道浮村还能支撑多久,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0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浮村”。

在众多外来游客的涌入之下,他们也开启了新的生活。

浮村的居民们把高脚屋收拾的利利索索,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房子内基本分为两个房间,靠近水的一侧为外厅,用来做饭和接待客人。

里面的那一间被布帘分成了两三个卧室,用来睡觉养神。

他们还搭建了水上足球场、教堂、服装店和理发店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像在陆地上生活一样。

有些居民还利用有限的盆土种植了农作物,搭建了属于他们的“花园”,还有些人用竹编的笼子圈养起了鸡鸭。

洞里萨湖成为旅游景点后,居民们抓住了商机,有些父母会划船带着孩子们去接慕名而来的游客,收取一定的船费。

有些居民则在水上摆起了“浮动摊位”,船上摆满了纪念品和各种零食。

为了更好的贴补家用,小孩子也会加入到“水上打工潮”中,他们会把蛇挂在脖子上让游客拍照,然后再收取一些小费。

小李摄像机下的照片,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不管到访的游客有怎样的看法,洞里萨湖的居民都保持着自己的行事风格,他们不是想赚更多的钱,而是想努力的生存下去罢了。

他们始终相信,浮村会像洞里萨湖的水一样源远流长,至于身处哪个国家,有没有合法的公民身份已经不重要了。

小李拍照的那天,小女孩指着他胸前的摄像机问:

“叔叔,我可以不要你钱,你可不可以给我讲讲外面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说外面很大,但我没去过”。

小李点点头,坐在船上给小女孩讲外面的世界:

“陆地上有很多山,还有一栋栋高楼大厦,白天走在街上你会听见各种叫卖声,晚上有很多的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小女孩听的很懵,那些都是她没见过的场景,她甚至想象不出陆地的样子。

离开的时候,小李把镜头对向小女孩拍了张照片,远处是湖光山色,近处是鱼市人家,眼前是皮肤黝黑的姑娘,眼里闪烁着向往的星星。

回程的路上,小李翻开了摄像机里的片子。

水天一色的洞里萨湖、琳琅满目的“浮动摊位”,皮肤黝黑的浮村人等等,都令他不甚满意。

唯有这张小女孩的照片,让他感受到了洞里萨湖的风味。

出发前,他想过将这组照片命名为70万的漂泊”或者“无人问津的村落”,现在他将相册改成了“向阳而生”。

通过越来越多的报道,国际慈善组织关注到了浮村孩子的教育问题。

后来志愿者在这里搭建了“水上学校”,5年制的教学中暂时只教越南文和数学。

虽然内容非常简单,但对于从未上过学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的礼物了。

每天早上孩子们都会成群结队的划着船去上学,讨论着刚学到的知识点,浮村也仿佛变得更加热闹了。

原以为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但现实还是让他们失去了一切。

 05 

20216月,当地政府以环境为由,下达了“拆除洞里萨湖浮村”的通知。

对柬埔寨来说,浮村居民始终都是外来人,是无身份的“非法居留者”,他们可以一时不闻不问,但不能一世不闻不问。

近些年来,柬埔寨一直在整顿本国境内的非法居留人员,非法居留者必须重新向柬埔寨递交申请,否则只能遣返出境。

比如说20194月份,就有近7万人被遣返出境,其中包括90%的越南人,浮村的居民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

他们需要自愿申报户籍文件,接受一次次的检查和清查,如果不符合移民标准,还是会面对遣返的结局。

柬埔寨对移民的要求不高,但对于身处水上的“柬埔寨越南人”来说,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再加上近些年来洞里萨湖的环境问题的确堪忧,臭气熏天的垃圾和排泄物已经成了一道道难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关于“浮村的消失”仿佛早已尘埃落定。

但是,这次突然拆除的行动并未提前告知给浮村居民。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行动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为2023年东南亚运动会做准备:

“运动场就建在离洞里萨湖几公里内的地方,不能打了国人的脸面”。

据《高棉日报》报道,截止到202188日,已有95%的浮村居民被迫搬离。

他们只能背上重重的行囊,划着小船寻找新的落脚点,有居民说:“但凡提前几个月给我们通知,我们也好准备新生活”。

可面对浮村居民的发声,越南和柬埔寨都未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因此洞里萨湖的水面上,一支支船接二连三的离去,船上装着他们全部的家当。

浮村的居民就像水中的鱼儿一样,正在忙着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