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趣🍃 向日葵和神秘螺旋

 不忘初心k67qz9 2018-04-12



世上最令人震惊的事莫过于突然发现一直熟悉的事物竟是另外一番面貌。


按常识和习惯,如果要画一朵向日葵,一般先画一个大圆圈,外围画一圈花瓣,圈里横横竖竖画上格子。可不是吗?向日葵,我们从小画到大,从来都是这样画的。于是在我的固有印象中,葵花籽的排列顺序,大概也就是这样密密麻麻排在一个个格子里的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前些天,当我读到一些向日葵的诗歌,从网上搜索了向日葵的图片,盯着一张正面特写细细欣赏时,在一个恍恍惚惚的神秘瞬间,我忽然感到双目眩晕,仿佛整个人要被一个什么漩涡吸进去一样。


揉揉眼睛再看,天哪,我一直熟悉的向日葵,它的葵花籽(瘦果)排列顺序,或者说它的管状花(向日葵花序边缘为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管状花,能结实)排列顺序,竟然是某种螺旋状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发现令我震惊。震惊的同时,又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这种螺旋,不是同心圆,它兼具扩散感和吸入感,既美丽诱惑,又神秘莫测。这种螺旋,我似乎从哪里见到过。


在百度中输入“向日葵”和“螺旋”,马上搜到了“黄金螺旋”。难怪似曾相识,正是黄金螺旋,我在摄影理论中曾经见到过它,它还有个格调更高的名字——斐波那契螺旋。


“斐波那契螺旋”获名于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Pisano , Fibonacci,  Leonardo Bigollo,1175年-1250年)。这位数学家首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列——前面相邻两项之和构成后一项,如1,1,2,3,5,8,13,21……神奇的是,在较高的数字序列中,两个连续的数比值将越来越接近黄金比例(1.618:1或1:0.618)。


黄金比例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比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谐感,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斐波那契螺旋正是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由一系列圆弧连起来的线,其中每个圆弧都以连续的斐波那契数为边长的正方形对角线为端点。蕴含着黄金比例的斐波那契螺旋,既能给人带来“黄金”视觉的愉悦感,又是一种在动态中趋向于平衡、和谐的线条,被认为是线条中的线条,是美的极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