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崎骏的东西为何简单又好听

 Japson 2018-04-12



和声谱:
 




曲子为A大调,最后终止于F#小调,整个是三个段落,分别是A、 B、 A段,整体构成‘单三部曲式’。

开始时有一段简短的前奏,之中用到了斜线和弦,即右手弹Bm和弦左右弹单音A在低声部,很有效果,朋友们也可以自己试试看在键盘上排列,第二行和声有Bm7和C#m7两个和弦的连接,分别是A大调的2、3级,之后接F#m7,这三个和弦的连接具有了F#小调的色彩。所以开始和结束并不是相同的大调,而是平行大小调转换的色彩。(A大转f#小),这样整个音乐色彩就有明暗交替的效果,而不是一直傻傻的进行曲般的阳刚或一直叫苦不迭的幽暗色彩。

A段同前奏长度相同,为八小节之间出现的非本调和弦为Gmaj7,在本调是降七级上建立的大七和弦,旋律音为此和弦的七音,同时此音又是本调的调内音(六级),这样的效果很有趣,唱旋律时感觉在调上,弹和声伴奏时和弦却是调外,有一种要走出去却又没走远的感觉,不俗又不至于很奇怪。

B段调性脱离了全曲主要调性,它主要由两个和弦构成,即B段第一行的Fmaj7及降Amaj7,这两个是相同性质的和弦,都为大七,旋律音也都是和弦的七音,这同A段中Gmaj7和弦的手法如出一辙,前后呼应,第四小节连续半音下行的大七和弦也很有爵士味道。此段第二行的最后两个小节调性分别为C大调及降E大调,旋律也是模进的手法,(旋律线条相同调性不同)。

最后全曲再次出现A段作为再现段落直至结束。

通过分析我们能得到什么经验呢

1.        好听的音乐并不一定很难的和声。
2.        关系大小调的转换会增添色彩。
3.        三段体的歌曲或爵士乐曲非常常见,一般1、3段相同,中间部分会有展开或对比成分。
4.        音乐的创作要遵循整体的构思,完全可以先写出骨架和声再进行和声重编或填充。
5.        简单的和声使用不同律动手法便获得不同效果,试着变化相同曲调的律动便可以获得各种情绪的声音,换句话说,写出一个调调就足够整个电影的背景音乐创作,关键是不同的配器、律动、音色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