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拉瓦乔名作《基督下葬》:光线创造悲怆之歌

 读书作乐 2018-04-12

    卡拉瓦乔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后,他的画上的明暗对比表现得更强烈了。往往背景的空间都陷入阴暗或看不透的黑暗中,人物形象不是部分被吞没,只露出某部位,就是完全暴露于光照中,黑暗用棕色和深褐色来表现。这种手法被称谓黑暗法<(意大利语为tenbroso)或者叫做酒窖光线绘画法。他的《召唤使徒马太》一画便是这样表现的。1601-1604年间,卡拉瓦乔完成了这一幅最著名的祭坛画基督下葬》。

 

卡拉瓦乔著名作品《基督下葬》

卡拉瓦乔著名作品《基督下葬》

    在《埋葬基督》中,卡拉瓦乔突出了其绘画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藉由光线,表现出人物个性和形象以及物体之质量感;二是与之紧密联系的揭示显现基督的光。

    卡拉瓦乔的作品其实只有“追求光线效果”的特点,光的表现几乎构成了揭示世界物象的唯一手段,因 为它是在事件极具意义和表现力的瞬间被摄取下来专注于物品和人物身上的。在伴随着基督身体入葬动作的整体运作中,画中的六个角色呈现了纪念碑似的戏剧性效 果。构图根据螺旋形下降的动作,从右边举起双臂的女人开始,到下垂于画之底部的床单边缘的褶皱止,把这六个角色连成一个整体的群组。

    而从高处直下的光停在人物身上,又把他们逐一照清。他们是:把双臂伸向天空、表情绝望的女人;面 孔在阴影中、弯身抹泪的另一个女人;伸出一只手要最后一次抚摸她儿子的圣母;扶着基督身体、脸部线条陷在阴影中的一个男人;前景中缓慢转身对着我们的另一 个男人,他的目光把绘画的表现和现实联系起来,似乎在说,像我们一样的人正把为救赎我们罪过的上帝之子---基督的身体放到墓中;最后,是要安放的、似乎 滑动的、处在整个光线中的基督的身体。

    由于垂落在墓地长条石上的布单的柔软的褶皱,显得十分突出,顺着从右上往下的弧线,似乎要伸出画 面之外。从右边高处向左边低处下降的对角线和向下的节奏被基督呈弧形的身体打断,使我们从上而下的注意力和悲哀完全集中在上帝之子为救赎人类罪过而亡的痛 苦但无怨无尤的脸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