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二幅《以马忤斯的晚餐》看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

 湖心书馆 2018-12-21

《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

1601--1602年

139×195cm 布面油画

伦敦国家美术馆

卡拉瓦乔实际画过二幅同一题材料的《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一幅创作于1601--1602年间,一幅创作于1606年,内容取材于一个基督教故事: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遇害后不久又复活,傍晚时分,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叫以马忤斯的小村庄的一个小餐馆里,二个门徒歇脚吃饭,这时遇到一位陌生人(中间座的那位),一位门徒在祷告时觉察到,这位陌生人在进餐前向牧羊神祷告(举起右手对着面包祝谢),因为基督在被钉上十字架前的最后晚餐时,正是向牧羊神祷告,两位门徒恍然大悟,原来与他們共餐的陌生男子正是复活的基督,他已经复活了,并亲自向门徒们显示,正在与他们共进晚餐。画面上表现的正是二位门徒发现这个人就是复活的耶稣时,那充满戏剧的顷刻。

剧场性的灯光照明、戏剧性的动作、无懈可击的写实功力---这件创作于1601--1602年间的作品是卡拉瓦乔最杰出的画作,充分展示了卡拉瓦乔多方面出众的才华。

16--17世纪之交的欧洲,意大利风格主义风靡画坛,是画坛的风尚和宠儿。卡拉瓦乔独树一帜,以现实主义为圭臬进行创作,成为了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和开创者。在《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这幅画中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位大师朴素、真实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局部

画中的人物都围坐在一个桌子旁边,四周漆黑一片,只有桌子的附近弥漫着光芒。耶稣坐在靠里的桌子边,他穿着醒目的红色衣服,外面披着白色的披风,正举着右手给大家讲着话。他的黑色背影清晰地印在后面的墙上,衬托得桌子旁边更加明亮。画面右边的一个年龄较大、胡子斑白的门徒张开双臂,惊讶得不知所措。他斜对面的一个门徒,身子前倾仔细聆听着耶稣的话语,双手猛撑着椅把,激动得似乎要一下子站起来。左边站着戴白帽子的店主,专注地在听着耶稣的讲话,但并不知发生了什么,一脸蒙逼和迷茫的样子,与二位门徒的表现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桌子上的一盘水果已经有一半放在了桌子的边缘外面,随时都会掉落地上,让人禁不住想伸手去扶,也把这种惊讶和激动的氛围渲染得更加浓热。

画面上的光线是用卡拉瓦乔独创的酒窖光线画法绘制的,就是把要描绘的物体置于黑暗之中,用一束很强烈的光线把人物和物体的主要部分突出出来。在这幅画上,光线显然来自耶稣正前方,把耶稣和门徒们都凸现了出来,并在耶稣后面的墙壁上形成了背影,这种光线处理手法使人物显得厚重结实,很有立体感。这幅画的构图技巧极为巧妙,以耶稣的头部为中心,他与前面的两个人物构成了一个开放的三角形。而与耶稣并排的三个人构成了一条直线与前面的一个人又构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整个构图既有利于人们欣赏的方便,也突出了人物形象,使画面显得很稳重、紧凑、连贯。

局部

在这幅画上,门徒们都衣衫褴褛,甚至还有破洞。那些水果也不是很好,有的已经被虫蛀了,有的已经过期,失去光泽,有的已经开裂。图面反映的显然是下层人物的形象。卡拉瓦乔把一些生活中普通的人物形象入画,改变了过去宗教画中那些衣衫华丽、人物端正的惯有人物形象。他忠于现实,坚持不对画面做任何美化,一直用最真实的视角去反映自己感同身受的社会。他的这种在当时看起来有点极端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当时来说是颇为超前和大胆的,并且也不受欢迎,所以他的画也经常遭到拒收。然而这种具有开拓意义的独创精神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事实证明,它开拓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影响了几个世纪,给后世的许多绘画大师都带来了启迪和教益。

画中除了人物的表情非常丰富之外,其无与伦的静物描绘也增加这一刻的转瞬即逝性,无论是玻璃杯、陶器、还是面包和水果、水果篮和盘中的烤鸡、家禽与葡萄叶等,其画法及其精湛的程度都是意大利绘画中前所未有的。

《以马忤斯的晚餐》 1606

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馆藏

而在1606年创作的第二幅《以马忤斯的晚餐》中,桌上的食物则变得十分简陋,不再有水果和肉;耶稣退去了红袍,藏进了深邃的墨绿色之中,脸庞更是消瘦了一半;左侧的光线似乎从更低的地方照射过来;陋室的主人年迈了很多,他从左侧走到了右侧,瘦骨嶙峋的妇人也侧头也进入了画面中;信徒的反应不如之前夸张,他们被一种复杂的激情震动着。整幅画被强烈笼罩在一种憔悴而复杂的自我状态的映射中。这两幅作品展现了卡拉瓦乔所提炼出的有关现实生活的两种刹那。

《以马忤斯的晚餐》局部

卡拉瓦乔对宗教题材绘画的改造是具有革命性的,也是更为个人化的,我们仅从他的二幅《以马忤斯的晚餐》作品中,就看到了他眼中最真实的人生图景:激情、变动、失落,以及难以抵挡的稍纵即逝。

卡拉瓦乔(1573~1610),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原名米开朗基罗·梅里奇,卡拉瓦乔是他的艺名。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学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到罗马后曾画过大量风俗画和静物画题材的作品,但并未引起注意。他一生生活艰辛,四处漂泊,年仅37岁就客死他乡了。他的代表作还有《基督下葬》、《圣母升天》、《诗琴演奏者》、《圣马太与天使》等。

编辑整理/风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