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寒→湿→凝→瘀→堵→瘤→癌!

 涓涓流水c 2018-04-12
艾灸穴位图

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 ,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请注意!大病都是由小病一步步积累而成的,你的身体到了哪一步,对照看看,早点阻止它向下一步发展!

1、“虚”的感觉是怎么样?

“虚”的体质是感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


体虚最大的两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压力大而引起;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


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2、“寒”的感觉是怎么样?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


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3、"湿"气的感觉怎么样?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肩颈部的“大椎穴”,

前胸的"膻中穴",

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腰部的“命门穴”,

脚底的“涌泉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我们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


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4、"凝"的感觉怎么样?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5、"淤"的感觉怎么样?

"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的感觉怎么样?

"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7、"瘤"的感觉怎么样?

"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

8、"癌"的感觉怎么样?

癌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为避免风寒,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


寒湿体质如何调理,相信是不少人关心的。教给大家最简单的两个方法,无论你的身体到了哪一步,都能有效改善并阻止身体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1、泡脚补气血


只有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


寒湿在充足的血液、流动畅快的血流面前是无立足之地的。没有了寒湿,就不会出现这疼那疼,也就不会长斑、长痘、长癣。


泡脚加点料,效果更好:

生姜、陈皮、薄荷→脾胃虚→暖脾胃,祛湿邪。


白芍、益母草、当归→手脚冰凉→活血


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干姜→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黄芪、透骨草、伸筋草、花椒→糖尿病(阴虚所致)→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脚上有创口不可以泡脚)


2、饮食祛寒:常喝薏仁茶


常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可以祛寒祛湿,但若是体内湿气重,这种寒湿体质的调理办法以祛湿为主,不妨多喝薏仁茶。


具体做法:

买来薏仁,炒的时候最好用受热比较均匀的锅,不容易胡,如果是湿的直接炒的话,会有一些粘锅,火不要太大,并不时的翻动,让薏仁的潮气慢慢散尽;


等没有水汽的时候,把火弄的非常小,频繁的搅动,主要是防止炒胡了。慢慢的就会闻到一股米香,取一粒薏仁,用手指碾,感觉发脆,能碾碎,就炒好了。


饮用:一个茶袋可注入200毫升的水,水温控制在80度左右。冲泡3分钟后即可饮用。


待每次喝剩三分之一时即可蓄水,薏仁茶不要泡得太浓,避免影响胃液分泌,忌空腹喝。


如果薏仁茶是茶袋,那么冲泡3次即可,冲泡3次营养成分已经被溶解得差不多。


薏仁茶可长期饮用,祛湿效果非常好!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有空就多泡泡脚,喝点薏仁茶,无论你的身体到了哪一步都能有效改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发给朋友都检测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情况严重就赶紧开始调理吧!

如果喜欢,不妨点个ZAN吧!

穴位图

长按识别教你取穴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