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武牧羊 其实不是一直那么惨(汉书拾遗55)

 lixj1028 2018-04-12

李大嘴 大嘴读史

李白有一句诗“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说的是汉朝著名的外交官苏武,苏武的气节没的说,但他在北方,一直都过得那么惨吗?

苏武牧羊 其实不是一直那么惨(汉书拾遗55)

史书中基本都是围绕着苏武的气节说事,几乎没有半点负面的描写,春秋笔法嘛,也不能说不对。

但字里行间仍然可以找到一个让苏武形象崩塌的惊人事实:苏武在匈奴的19年中,不但有女人,还有一个儿子。

据《汉书·李广苏建传》,在苏武回到汉朝之后的第二年,苏武在汉朝唯一的儿子苏元卷入上官桀叛乱,被砍了脑袋。幸亏霍光没有大搞株连,只是把苏武撤职了事,要不然苏武很可能又要被流放,受二茬罪。

又过了几年,汉宣帝即位。某一天,汉宣帝见苏武孤苦伶仃,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有儿子吗?

这个可以有!这个还真有!

苏武赶紧上报说,“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苏通国。

于是,通过外交途径,出生在贝加尔湖畔的苏通国踏上了大汉朝的土地,还加入了大汉朝的公务员队伍,做了一个小官。

苏武牧羊 其实不是一直那么惨(汉书拾遗55)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来了,儿子回来了,他妈呢?

史书上对苏通国的母亲只字未提,女人没地位啊,更何况还是有可能影响苏武完美形象的女人。

第二个问题,既然有儿子,为什么不在当初回国的时候一起带上?

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匈奴不让带,要么苏武不想带。

如果是匈奴不让带,那么自己回来之后,总该想方设法营救吧,以当时比较和谐的双边关系,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并没有。如果不是苏元死于非命,如果不是汉宣帝突然问那么一句,那孤儿寡母恐怕就一辈子呆在贝加尔湖畔了。

真相难道是苏武根本没把这对母子放在心上?又或者离别的时候信誓旦旦,回来之后“乐不思北海”,把这对母子遗忘了?

谁知道呢?只能说,真相或许很残忍。

苏武牧羊 其实不是一直那么惨(汉书拾遗55)

苏武在匈奴遭受的苦难,其实只是集中在一开始那几年。

先是匈奴人想逼降苏武,不给他饭吃,苏武靠着“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吃羊毛毡和雪,硬是挺了下来。在贝加尔湖牧羊的初期,苏武挖老鼠、吃草籽、结网捕鱼,解决口粮问题,的确受了很多苦。

但后来,匈奴官方不但“给衣食”,而且“赐武马畜、服匿、穹庐”,日子就没那么苦了。

再往后,投降匈奴的李陵更是给了苏武很多帮助,同时,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也在向好的方面转变,苏武的温饱完全不是问题,甚至可以奔跑着向小康进发。

所以说,苏武在匈奴19年,一半以上的时间,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在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畔,苏武有衣服穿,搂着女人。这个女人还给苏武生了个孩子。

史书记载,苏武回国后,“奉一太守谒武帝园庙”,去拜祭汉武帝的陵墓。

在刘彻的墓前,苏武肯定哭了,温庭筠在《苏武庙》中写道:“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但纵横的老泪又是给谁的呢?

他在心头是不是有些埋怨,埋怨死去的皇帝,埋怨愚蠢的副手,埋怨可恶的匈奴,埋怨改嫁的妻子……然而这时,他又会不会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那个匈奴女人呢?

或许,在那个女人工具化的年代,我们所臆测的思念只是一种奢望。

要不是苏元死于非命,苏武也许不会想起冰天雪地里那个胡女的温柔;或许偶尔想起来时,还是恨恨的,我堂堂大汉外交官,没有倒在胡儿的刀下,却倒在了胡女的裙下,耻辱啊……

要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苏通国这个混血儿恐怕也回不来,因为他也不过是一时欢愉的副产品。

宣帝神爵二年春,也就是公元前60年,苏武病故,时年81岁。

万里以外、宁静的贝加尔湖畔,那个匈奴女人又有谁关心呢?

苏武牧羊 其实不是一直那么惨(汉书拾遗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